比亚迪、广汽、长城抢跑,“不起火”电池哪家强?

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高涨。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车辆电池自燃、起火事件时有发生,电池安全成为热议话题。因为电池安全问题,也让很多车主犹豫要不要入手一辆新能源车……
为了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各大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不断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水平,纷纷推出“永不起火”方案。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针刺实验不起火,广汽埃安弹匣电池刷新三元锂安全新高度,长城汽车带来了“不怕火”的大禹电池等。这些自称“永不起火”的电池真的靠谱吗?电池安全问题,即将彻底解决?

01

纯电动汽车自燃“更危险”
最近几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的自燃事故层出不穷。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尽管燃油车自燃事故也频发,但燃油车从冒烟到大火燃烧,中间都会有几分钟缓冲时间。而纯电动汽车就不同,一旦发生起火,瞬间就会火光冲天爆炸,就像此前视频中的特斯拉Model S一样,短短几秒钟就爆炸,几乎没有逃生的希望。
另外,和燃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原因有许多独特之处。纯电动汽车电路线路数量多且更加复杂,发生老化和短路的概率也就更高;还有那些大容量的电池,在与外界碰撞时也会增加短路自燃的风险;同时,电池的散热系统失效,储存的热量过多也会引起自燃。
统计数据显示,2020全年国内有报道的自燃起火事故共61起,起火的原因多数集中在动力电池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电池管理策略BMS、散热系统、整车结构设计等多方综合因素。所以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确实需要更关注其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
为了加强电动汽车安全管理,工信部在去年制定了三项电动汽车强标。在这三项强标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是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标准。其中还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新标准已在2021年正式实施。

02

“不起火”电池哪家强
或许是迫于政策的压力,或许是车企们希望扩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力,它们纷纷基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推出相关动力电池安全解决方案。如今,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搭载了“不起火”动力电池。
最近,长城汽车在科技节期间发布了“大禹电池”,该电池采用三元811大容量高镍电芯,在电池包内任意位置、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的情况下均能实现不起火、不爆炸。在长城汽车公布的测试实验中,电池在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时,也没有发生起火爆炸,只有烟气从电池包四周散出。
总的来说,大禹电池就是结合源头的材料、冷却系统并采用大禹治水的“疏导”理念,通过各种分流、换流、定向排放到最后隔断灭火,从而达到安全的保证。目前长城官宣大禹电池的装车时间会在2022年,并且还会对大禹电池的专利免费开放,与其他汽车品牌共享在技术领域的成果和优势。
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去年比亚迪一炮走红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因为针刺试验不起火,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在接受针刺穿透测试时,刀片电池在被穿透后既不发出烟雾也不起火,其表面温度仅达到30°C到60°C。自从刀片电池发布以来,已经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比亚迪的股票也一路疯涨。
在其之后,广汽埃安也推出了“弹匣电池”。为了不断强化弹匣电池的技术和安全性能标签,广汽埃安连刺两针证明其可靠性,三月份进行了一次三元锂(弹匣电池)针刺实验,五月份又来一次磷酸铁锂(弹匣电池)。值得一提的是,广汽埃安弹匣电池是目前行业唯一能同时兼顾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大技术路线电池安全的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东风岚图FREE的“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电池,蜂巢能源的“不起火、不冒烟、自愈合”果冻电池,R汽车L0级别零热失控管理的永不自燃电池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这种高安全的电池有望成为车企的“首选”,能造出安全性更高电池的企业,也将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

03

真有“永不起火”电池?
其实无论是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还是比亚迪第一个通过针刺实验的刀片电池,亦或是完成“技术双持”的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整车厂在电池安全防护技术方面可谓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永不起火”电池,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那是不是只要推出“永不起火”动力电池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拥有绝对安全?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何为“永不起火”动力电池,业内一般是指“第一个电芯失控,此后24小时内未起火,且电芯逐步恢复至常温安全状态,电池“只冒烟,不起火”。也就是说,电池“永不起火”是电池企业在国家强制标准基础上做的延伸,并不代表纯电动汽车永远不会出现起火现象。
目前,在电池安全的诸多检测中,针刺试验确实难度最高。做针刺试验就是模拟电芯的内短路,看看短路后周围的电芯如何反应。而刀片电池之所以能够被针刺之后“不起火”,主要还是得益于它独特的结构。其内部是分腔设计,内部还有很多个电芯,而针刺的地方并非整个刀片电池,而是其中某个小电芯,所以触发内部短路的发热也少;再加上长而薄的设计,散热性能更好;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材料,磷酸铁锂含有多种惰性物质,针刺后也就不会有那么剧烈的反应。
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本身也采用了讨巧的方式,通过了针刺试验,严格来说属于应试做法的一种。当弹匣电池包因碰撞造成正极极板变形且部分电芯受损时,其安全性能依然是个未知数。目前大禹电池没正式量产,我们无法深入准确的考证其安全性。不过大禹电池技术的原理其实和之前很多厂商的电池思路有某些地方类似,大部分产品都做不到彻底排除危险,只是延长逃生的时间。
显然,针刺只是检测试验之一,通过针刺试验并不能代表电池绝对安全,未通过针刺试验的电池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对于一辆在行驶之中的纯电动汽车,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路况,反而电池包因为针刺被破坏的情况就很少,更多是碰撞挤压电池,或者是充电造成的短路引起车辆自燃。
各种“永不起火”动力电池的推出,如果是为了提供高品质更安全的产品,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未尝不可。只不过要在宣传中掌握好“度”,很多消费者可能对于“不起火”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阶段,很容易被这种营销方式吸引和打动。所以消费者也要自己擦亮眼睛,对电池安全问题要多谨慎一些。

在刚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遭遇各种问题和质疑在所难免,此前传统燃油汽车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随着政策支持、技术完善,各种“永不起火”动力电池的量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可靠性也会大幅提升。不过,作为消费者,目前对于“永不起火”动力电池还需辩证看待,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探索是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各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REVIEW

点击图片,回顾近期精彩文章

【高端纯电动SUV推荐】

上半年最受关注的新能源车

【6月销量快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