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歙县人,是“精武门”弟子,谭腿、查拳、太极样样精通!功夫了得!
这个歙县人,是“精武门”弟子,谭腿、查拳、太极样样精通!功夫了得!
司马狂/文
说起徽州,大多数总觉得这里的人都是温文儒雅的读书人,然而徽州这片土地其实习武的风气自古就有。南北朝时期的程灵洗被誉为太极拳真正的鼻祖;隋末的汪华十四岁就拜南山高僧为师,武艺超群。更有甚者,在我徽州府歙县的桂林镇乡下亦有民间高手,这些之前文章有写过,有兴趣的点本文底部“阅读原文”就能看到。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当年在江湖上那可是赫赫有名,他是中华武侠会(后更名为中华武术会)的创始人,此人就是歙南第一村昌溪村吴氏家族的吴志青。吴志青生于1887年,幼年读书的同时,也喜欢舞枪弄棒,据昌溪老人讲,他的武术启蒙师傅是一个打洋铅打铜的手艺人。不过跟当时绝大多数徽州少年郎一样,年仅12岁的吴志青就辗转屯溪、宁波等地商铺做学徒、当伙计。
此后的十余年间,吴志青工作之余,始终不曾丢下武术,先后拜于振声、刘震南、马金标、杨澄甫为师,练得一身好功夫,精通查拳、谭腿、太极拳等。昌溪老一辈人讲,吴志青运足气,直接发力,能一腿将石头做的旗杆墩子踢飞一丈开外,其功夫之高,可见一斑。
(左边配图上有“编者吴志青先生”字样)
在清末民初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有志青年必然都会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吴志青亦是如此。功夫有所成之后,在于振声、刘震南两位大师的联名举荐下进入宁波巡警学堂,继而转入上海中国体操学校深造,在上海期间入霍元甲先生创办的“精武体育会”(也就是精武门)学习,并成为精武体育会早期的毕业生。
学成归来的吴志青进入浙江平湖小学,任职体育教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志青辞去任职,组织商团奔赴沪上,参与上海光复之役,带人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战斗过程中表现英勇,得到沪军都督陈其美褒奖。辛亥革命胜利后,吴志青先后任职上海民立中学、上海大学体育主任,江苏体育研究会副会长。1918年,吴志青开始筹组中华武侠会,同年更名为中华武术会。次年在众人推举下,吴志青出任中华武术会总干事,因为这个职务,在歙南一带,也有人管吴志青叫做“武林盟主”。
1921年6月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召开,吴志青力争将国术(当时称呼国术,解放后改为武术)纳入比赛项目,未果。不过,在这届大会上500多名小学生表演了由他亲自训练的“科学化的国术”、叠罗汉(就是类似三阳镇那个叠罗汉)等项目,获得中外人士的赞扬。
1922年,吴志青在孙中山位于上海的寓所见到这位大总统,孙中山勉励他“努力进展,以培成革命势力之组合”,并为中华武术会题写了“尚武楼”牌匾,以及留下“尚武精神”的墨宝,最后还赠送银元一百枚。两年后,吴志青奔赴沙场,以“少将”军衔任职国民革命第五军参议员兼国术总教习,颇有几分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的感觉,跟随部队转战西北、华中。后,相继国民革命军十一路军少将参议员兼军械处处长;南京中央国术研究(研修)馆董事;上海特别市国术馆筹备处主任委员;中央国术馆全国国术考试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抗战爆发后,中央国术馆被迫解体,吴志青开始辗转大后方,转而从事中国传统武术的图书编写及相关教学工作,任职西南联大期间,李公朴、闻一多等知名教授先后向其学习中华传统武术。吴志青其人不单是武功高强,其文字功底之深厚,在那个时代的武林人士中是少见的,他先后出版有武术专业书籍三十余本,包括:《科学的国术》、《太极正宗》、《查拳图说》、《三路炮拳图书》、《练步拳图说》、《螳螂拳》等等。
晚年的吴志青皈依佛教,在解放前夕,随达赖喇嘛进藏,本是打算研习佛法的同时,切磋国术技艺,顺道光扬中原武术于西藏,不曾想途中染上恶疾,竟然令一个绝顶高手命丧途中,年仅六十三岁,可惜啊!PS:写此文过程中,找寻吴志青的相关资料真的很难,甚至在歙县地方志上也仅仅是一段话而已,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拒绝人身攻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