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饶过谁?趣谈历史上的“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引言:“报应”一词带着浓厚的唯心和迷信色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自有天收”等俗语的背后,往往是底层民众无力对抗现实的精神寄托。

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报应”的存在,尤其出现在历史重大事件中时,其浓厚的宿命感和戏剧性就不由得令人相信冥冥之中是否真的会有老天爷的存在了。

细数史册上的“报应”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原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史记.高祖本纪》

这一灵异事件被准确记录于正史,刘邦将白蛇斩为两段,却不料他的大汉朝也被王莽(亡蟒)拦腰切断,不易怪乎?

曹操欺负汉室的孤儿寡母,一转眼三代之后就被司马氏鸠占鹊巢,连手段都一般无二;众司马专精厚黑学,杀害嵇康,逼死阮籍,一时间暗无天日,结果因为“牛继马后”事件,一顶微不足道的绿帽让皇族血脉再次易手。

唐太宗因为杀兄逼父而登上了高高在上的宝座,然而后代们却有学有样,皇位的传承从来没有顺畅过,过半帝王不得善终,而倒在储君位置上的皇子更加不计其数。李承乾造老爹的反,魏王李泰也机关算尽最后被驱逐;武则天时代则将李唐皇室几乎连根拔起,李隆基先后铲除了韦后和太平公主的势力;唐明皇也曾冤杀太子李瑛,后来被儿子唐肃宗李亨在西北继位,莫名其妙的当了太上皇;李亨忙着收拾安史叛军,冷不防弟弟李麟却在江南称帝,搞得焦头烂额... ...

两宋则更有意思,开国之时也是靠着欺负柴家孤儿寡母的不齿行径,然而毕竟有过善待柴氏皇族的善举,终结乱世带来天下太平也是功德一件,应该说两宋的官家堪称历史上最为宽容的,“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成为组训被一直沿用。所以,宋朝的灭亡是所有朝代中最为悲壮的:抵抗蒙古铁骑数十年后全员殉国于崖山,虽然可惜,却一点也不窝囊。

他们还是干了两件“亏心事”,第一在于宋太宗凭借所谓的“金匮之盟”强抢了太祖一脉的江山,后来却因为“靖康之乱”而被一锅端,仅剩的康王赵构也惊吓过度而丧失了生育能力,最后不得不将皇位还给了赵匡胤一脉。

▲《熙陵幸小周后图》

第二则是著名的强占小周后,毒杀南唐后主事件,赵光义的无耻之处在于甚至找人画了一张《熙陵幸小周后图》,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春宫图,而才华横溢的李唐后主更是受尽凌辱后倒在毒药“千机引”之下。

神宗幸秘书省,阅李后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而徽宗生。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彩风流,过李主百倍。--《宋人轶事汇编卷二》

当然,野史说的不足为凭,但二人的确是挺像的,李煜文章、诗、词、曲、赋样样精通,而在书法、绘画、古玩奇石鉴赏领域,宋徽宗则是当仁不让的大家。二人明明是才子,却都当了皇帝,其风流的属性更是如出一辙,徽宗曾经自鸣得意地号称“浅斟低唱偎红依翠大师、鸳鸯教主、传教风月法师”。

▲崖山--一个伟大王朝的埋骨之所

后面就不消多说了,二人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亡国之君,北宋的死法跟南唐如出一辙,文嬉武戏数十年后集体当了俘虏,至于是不是南唐后主转世来报仇,倒也无所谓吧。

而一手炮制“靖康之耻”的金朝,则遭遇更加痛苦的结局:被蒙古大军潮水般的攻击数十年后终于亡于蔡州,所有的皇室和财富都被打包签收。

报应还是巧合?

如果说上文提及的事件前后没有任何关联,应该是没人信的,如同宿命一般的结局显然不足以用“巧合”来形容。

客观的说,所谓的“报应”有如下两个原因:

第一,王朝总是要灭亡的,虽然死法五花八门。在东汉之后李唐之前,“禅让”是主要的接替方式,历经开国之君的强势之后,后来的权利逐渐向世家大族下移,势力扩张之下很快形成对皇权的威胁,最终形成了周而复始的“禅让”。而李唐之后世家的影响力逐渐消亡,皇位多来自拳头最大这,故而来自内部的威胁变小,同时对外战争的凝聚力减弱,因而亡国多来自外夷入侵。

▲破釜沉舟的曹髦

而夹在中间的李唐之所以政变频发,既在于有学有样,也跟政治版图的不断变迁以及世家、寒族、宦官和藩镇势力的不停角逐有一定关系。

第二,世人的理解收到了天命观的影响。比如赵佶和李煜的相似性,他们之间的高度重合令诗人浮想联翩,进而按照“报应”来解释这一切。

第三,的确有太多的未知。我们并不能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这未知的世界,人类所能够认知的范围有着太大的局限性,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或许冥冥之中真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呢?

结语:唯有报应,方有敬畏

其实,自己种下的恶因,品尝结出的恶果,放在史册当中并不违和,从来没有过不灭的王朝,却有不朽的功勋,再强势的人物也不能完全庇护子孙后代的前程,名垂青史的唯有那些闻之热血沸腾的豪言壮举吧。

“报应”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能够令人心生敬畏之心,做人做事都不至于毫无底线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