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国立艺专与安江村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03-02
  修缮一新的晋宁国立艺专■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江雨珂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江雨珂 通讯员 李张昱

  晋宁区晋城镇安江村中部的一座小楼,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为了维持正常教学,1938年初,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迁移至湖南沅陵。1938年3月,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当时最高艺术学府——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艺专)。1938年10月,由于战局紧张,国立艺专师生由湖南迁至昆明。1939年12月,因日机轰炸袭扰,国立艺专搬迁至晋宁安江村,将教学地点安置在安江村玉皇阁,并在此教学一年。2002年1月,国立艺专被公布为晋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期修缮完毕重现旧日风采

  2018年11月,经多方筹措,晋宁区政府投资150余万元完成了国立艺专旧址(一期)前西厢房和后东、西厢房的抢救性修缮。2019年昆明市政协委员、晋宁区政协主席普鸿昌提出了《关于加快对国立艺专旧址进行全面修缮的建议》,由于提案建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针对性,昆明市政协给予提案办理专项补助资金70万元。2020年2月,国立艺专旧址抢救性维修工程二期正式启动,工程预算244万元,中标价为199.9万元。目前,项目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5%,其中阁楼完成梁架校正、瓦屋面铺设等修缮,占工程量的85%;前东厢房完成屋面拆除、楼板安装等,占工程量的60%;前西厢房、后东、西厢房油饰完成80%以上,晋宁国立艺专保护性修缮工程施工于2020年底完工;第三期维修工程方案正在抓紧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大殿、大门修缮及临水区域挡墙等建设工程。

  国立艺专旧址,建筑坐北朝南,修缮完毕的建筑主要有玉皇阁、大殿基址、前后天井及前后院东、西厢房,占地面积1161.6平方米,建筑面积1014.98平方米,建筑四周为水塘。最显眼的是正中间3层4角小楼,整楼为抬梁式木质结构,柱头以下形成圆梁式围合结构。二层和顶部屋檐上立着7只祥兽,檐角挂有铁制角铃,风吹过叮当作响。

  东西厢房和大殿为当时国立艺专校舍。国立艺专旧址前院东、西厢房为一底二层,民国建筑。后院东、西厢房也为一底二层,前后设挑檐,外楼梯连接,清晚期建筑。“每间教室就是一个系了”,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这段时期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时大师云集,青年学子们能潜心学习,为日后的中国画坛培养了新的一代大师及优秀艺术人才,其性质和意义与西南联大相同。

  晋宁与国立艺专情谊深厚

  安江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起当年与国立艺专师生交往相识的往事,心里充满了感慨和敬意。那些青年男女学生活泼可爱,书声琅琅,四处写生。他们的到来,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习以为常的山水剪裁入画,成了亮丽的风景;学生们教村中的孩子读书写字,让牧童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进入画卷,即刻让人浮想联翩;不加遮羞的人体作为艺术,原来竟如此的美好丰满。文化艺术的春风,吹开了村民们保守的心扉,艺术唯美的雨露,破天荒流进了农民的心田。

  时光流逝,换了人间,旧貌变新颜。如今的安江村,泥墙草顶的低矮农舍、周边的高大仙人掌已消失不见,村中通了公路、自来水,有了汽车楼房,全村村民增加至1400多户,小学校、卫生室、小卖部、茶铺等一应俱全, 还办起几家工厂,铸造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

  从村东的老牌楼步入安江村,村道两旁的农家屋舍,古朴与现代相杂,纵贯南北的村中早市街道,每天早晨总要热闹一番,叫卖声不断,至午后方归平静。

  村中没有改变的是国立艺专旧址。建筑与环境还是那样古朴沧桑,经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其散发出的气息仍旧那样古香悠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江村要做整村搬迁。村庄即将消失,但国立艺专旧址仍会守住荷塘边的土地,继续铭记、保存往事和历史的记忆。

  目前,国立艺专修缮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暂不对市民开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