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习读】甘草麻黄汤

【经方习读】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

【原文】里水[1],越婢加术汤[2]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金匮水气:25)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注释:
[1]里水:即皮水。
[2]越婢加术汤:见文后链接。
【功效配伍】甘草麻黄汤解表发汗,和中宣肺。方中甘草调和中气,健脾运湿;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利水。本方麻黄量倍于甘草,为辛甘发散之轻剂。
上二味药,先煮麻黄,去上沫,后加入甘草同煮,温服得汗,若无汗出者,可服第二次。汗后慎风寒。
【方证论治辨析】甘草麻黄汤治皮水,兼表实证。症见腰以上面目浮肿,无汗,脉浮紧。

里水,即皮水。此为皮水兼有风寒邪气。皮水为脾虚不运,肺失宣降,水气不能外出下行,故面目浮肿;风寒束表,腠理致密则无汗,脉浮紧。治用甘草麻黄汤解表发汗,和中宣肺。

【编者观点】针对这里里水和皮水的争议,个人认为应该是传抄之误,应该是皮水,张建荣先生在这里解释里水即皮水,本人不认同。多数医家认为里水和风水在临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胡希恕前辈在《金匮要略讲座》中就指出“甘草麻黄汤可以治风水,不能治里水。小便不利造成的水肿,不利小便,只是用甘草麻黄汤是,危险的事。。。。假设风水不是汗出,喘而急迫,无汗,这类的风水用甘草麻黄汤是对的。'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这叫里水,用越婢加朮汤是没有问题,要用麻黄汤成问题的””

【用方思路】甘草麻黄汤虽有发汗作用,但功效较弱,临证若用麻黄汤而虑其峻者,可用本方轻取其汗。甘草麻黄汤除治皮水兼有轻度风寒表证,亦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医案举例】

(1)顾兆农医案:患儿王某,男,3岁,1983 年10月27日由某儿童医院转来本院。患儿1周前发热,咽痛,经治热退,因汗出过多,其母用凉毛巾揩之,次日下午,患儿脸、睑出现浮肿,到某医院确诊为急性肾炎。用西药4日效微,转本院中医诊治。
症见:睑如卧蚕,全身浮肿,头面、下肢尤甚,其睾丸肿大如小杯,尿两日来几闭,不欲饮食,呼呼作喘,证属《金匮要略》所云“气强则为水”“风气相击”,治以:麻黄15g,甘草15g。水煎,徐徐喂服。

某实习医生诧麻黄量大,余云无碍。盖用药之道,以服法为要。以麻黄之辛,患儿之幼,过用则大汗,但频频而少服,则无害。患儿家长隔十几分钟喂一匙,半剂尽,尿道口淋滴尿液,半小时后,第一次排尿300mL,又隔45分钟,第二次排尿700mL。此时喘促减,余嘱尽剂,夜间服5~6次,次日清晨,其肿大消,身渍渍汗出,改培土利湿剂善后。

气行则水去矣。本案为风邪伤表,服退热剂汗大出,突遭凉遏,以“启上闸开下流”法,气顺则水去矣。[顾兆农.提壶揭盖法治疗风水、关格.中医药研究杂志,1984,(1):22.]

(2)张建荣医案:李某,男,58岁,干部。2012年11月2日初诊。因睡觉打呼噜而戴呼吸机,结果导致打喷嚏、流清涕频发不止。患者在其他诊所服用抗过敏药无效,又转服中药治疗亦无效,时已20余天,延余诊治。检查:舌淡苔薄,脉沉细滑,别无他恙。治宜散寒宣肺。方用甘草麻黄汤加味:

炙麻黄6g,甘草10g,荆芥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白蒺藜15g,夜交藤15g,桔梗10g。5剂,水煎服。

2012年11月10日复诊:服上药清涕明显减少。舌脉同前。续用上方加细辛3g,再服5剂,病痊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