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丨凉风至 秋意起

立秋,七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由夏转秋的季节变化

最开始便体现在“风”上

“立秋”之后

早晚的风开始有了凉意

为身处伏天的我们

送来一种清爽

二候白露生

立秋之后,清凉风来
茫茫白露生,晨起有微寒
丛中走一遭,草露湿人衣
烈日虽炎,热根已断
热中带凉,通身舒泰

三候寒蝉鸣

秋日的寒蝉,食物充足
温度适宜,怡然立于枝
微风里得意的鸣叫不停
告诉人们炎夏已过
立秋习俗
立秋节与报秋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
早在周代,逢立秋这日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
举行祭祀仪式
宋时,立秋当日
将盆栽梧桐放在大殿中
等到“立秋”时辰一到,
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应声摘下一两片叶子,为报秋
秋社
立秋,人们祭祀土地神
遂有了秋社,始于汉代
一般都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此时,秋收已毕,人们祭神答谢
部分地区,至今仍有“做社”
“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晒秋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晒谷物皆于屋顶、窗台等
贴秋膘
夏天,天气炎热
令人食欲大减
饮食清淡,体重轻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
“贴秋膘”补营养
以肉贴膘
啃秋
立秋这天买个西瓜回家
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瓜棚里,树荫下
三五成群,席地而坐
抱着红瓤西瓜啃
抱着绿瓤香瓜啃
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
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食秋桃
江浙一带,立秋日要食秋桃
立秋当天,一人一桃
吃完还得把桃核藏起来
等除夕那天,再悄悄烧了
如此可免除一年的瘟疫
寄寓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
立秋养生

作息调养

立秋后,应早睡早起,每天保证有8~9个小时的充足睡眠,若晚上睡眠不足的话,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午休,在睡眠的过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

饮食调养

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运动调养

立秋后,正是适合开展各项活动的好时期。由于秋季早晚气候比较凉爽,故训练适宜在早晚间进行,每次训练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避免过度出汗,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运动量不宜过大,易选轻松平缓的项目,如:如爬山、骑行、快走、太极拳等。

情绪调养

立秋后,平时肺气偏虚的人情绪容易产生波动、敏感和莫名低落。因此此时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防感冒

秋季昼夜温差变大,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感冒。应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

防暑

虽至立秋,但是仍在三伏天中,所以防暑必不可少。为预防中暑,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防燥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要多注意补水,多吃水果生津解渴、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

立秋诗词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