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绝句法(二)

醉月诗苑

第二部分

第一节《诗词的节奏》

  诗词的节奏和语句的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

  (一)诗词的一般节奏

  这里所讲的诗词的一般节奏,也就是律句的节奏。律句的节奏, 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 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具体说来, 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这一个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句口诀是基本上正确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节奏点上,所以可以不论;第二、第四、第六字在节奏点上,所以需要分明。

   意义单位常常是和声律单位结合得很好的。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是一个词(包括复音词复音词是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宾语)、或一个句子形式,所谓声律单位,就是节奏。就多数情况来说,二者在诗句中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试把诗句按节奏来分开,每一个双音节奏常常是和一个双音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形式相当的。

  例如: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应当指出,三字句,特别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个音节的结合是比较密切的,同时,节奏点也是可以移动的。移动以后,就成为下面的另一种情况: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试看,另一种诗句则是和上述这种节奏相适应的:

  须--晴日。

  起--宏图.

  雨后--复--斜阳。

  六亿--神州--尽--舜shùn尧yáo。

  海月--低--云旆pèi,江霞--入--锦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纔能--没--马蹄。

实际上,五字句和七字句都可以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这是符合大多数情况的。但是,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性也不能绝对化,有些特殊情况是不能用这个方式来概括的。

例如有所谓折腰句,(折腰句是指诗的首联,能守平仄之规,但它的第二联,却不能守平仄相粘之律,仍依首联的平起或仄起,于是形成两联之间失粘而上下两联偶字平仄相同的情形。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因为绝句只有两联,如果上下两联不粘,如同中腰折断一般,故由此名。相粘必相错)按语法结构是三一三。陆游《秋晚 登城北门》:“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如果分为两半, 那就只能分成三四,而不能分成四三。

又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个七字句如果要采用两分法,就只能分成二 五(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 《七律:赠柳亚子先生》'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七字句也只能分 成二五('风物--长宜放眼量'),而不能分成四三。

还有更特殊的情况. 例如王维《送严秀才入蜀》'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临青塞'、'临万户'、'随平野'、 '向白云'、'傍九霄'、'入大荒',都是动宾结构作状语用,它们的作用等于一个介词结构,按二三分开是不合于语法结构的。

又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按节奏单位应该分为二三或二二一,但按语法结构则应分为一四('名--岂文章着, 官--应老病休'),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

杜甫《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按语法结构应该分成五二('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王维《山居》'鹤巢松树徧pián,人访荜门稀',按语法结构应该分成四 一('鹤巢松树--徧,人访荜门-稀')。

元稹zhěn《遣行》'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按语法结构也应该分成四一('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

这种结构是违反诗词节奏三字尾的情况的。

  在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事实上,诗人们也是这样解决了矛盾的。

  当诗人们吟哦的时候,仍旧按照三字尾的节奏来吟哦,但并不改变语法结构来迁就三字尾。

  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的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我们把常例和变例区别开来,节奏的问题也就看清楚了。

-------------------大家休息5分钟

  (二)词的特殊节奏

  词谱中有着大量的律句,这些律句的节奏自然是和诗的节奏一样的。但是,词在节奏上有它的特点,那就是那些非律句的节奏。

  在词谱中,有些五字句无论按语法结构说或按平仄说,都应该认为一字豆加四字句。特别的后面跟着对仗, 四字句的性质更为明显.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又试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对这一种句子应该分析成为'仄--平平--仄仄',而于具体的词句则分析成为 '看--万山--红遍','望--长城--内外。'这样,节奏单位和语法结构还是完全一致的。

   仍以毛泽东《沁园春》为例。《沁园春。长沙》前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后阕:'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前阕:'看红装素裹, 分妖娆。'后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中的五字句,无论按语法结构或者是按平仄,都是一字豆加四字句。'大'、'击'、 '素'、'人'都落在四字句的第三字上,不拘平仄。

  五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二,平仄也按三字句加二字句。例如张元干《石州慢》前阕末句'倚危樯清绝',后阕末句'泣孤臣吴越', 它的节奏是'仄平平--平仄'。

  四字句也可以是一字豆加三字句,例如张孝祥《六州歌头》:'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dù,竟何成!'其中的'念腰间箭'就是这种情况.

  七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四,例如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又如辛弃疾《太常引》:'人道是清光更多.

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四下五, 十一字句往往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结构和节奏单位的一致性。

  在这一类的情况下,词谱是先有句型,后有平仄规则的。例如 《沁园春》末两句,在陆游词中是'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这个句型就是一个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节奏是'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又如《沁园春》后阕第二句,在陆游词中 是'又岂料而今余此身',这个句型是上三下五,它的节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这里,语法结构对词的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

第二节 诗词的语法特点

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别的文体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差不多。

(一)不完全句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 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例如杜 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崔颢hào《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 有四层意思:'晴川历历'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 '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为句子。

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系, 芳草和鹦鹉洲的关系,却是表达出来了。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 更看得清楚了;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①鄜fū州:现陕西省富县。  ②云鬟:妇女的鬓发。  ③清辉:指月光。  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这里也有四层意 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系,清辉 和玉臂的关系,却是很清楚了。

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ɡ. '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

'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 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月'并不是'叫'的宾语. 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 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 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

'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 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复'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应当指出,所谓不完全句,只是从语法上去分析的。

我们不能认为诗人们有意识地造成不完全句。诗的语言本来就像一幅幅的画面, 很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二)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们可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现在举出几个例子。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尧yáo舜shùn。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第三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因。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后阕第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 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两字,'雄鸡'放在第三四两字。

《西江月。井冈山》后阕第一二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壁垒森严'和'众志成城'都是成语,但是,由于第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严'放在第三四两字,'壁垒'放在第五六两字。

语序的变换,有时也不能单纯了解为适应声律的要求。它还有积 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 (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有人认为就是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香稻'、'碧梧'放在前面,表示诗人所咏的是香稻和碧梧,如果把'鹦鹉''凤皇'挪到前面去,诗人所咏的对象就变为鹦鹉与凤皇,不合秋兴 的题目了。

又如杜甫《曲江》(第一首)'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上句'经眼'二字好像是多余的,下句'伤多'(感伤 很多)似应放在'莫厌'的前面,如果真按这样去修改,即使平仄不失调,也是诗味索然的。

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语法来要求,那 就是不懂诗词的艺术了。

(三)对仗上的语法问题

诗词的对仗,出句和对句常常的同一句型的。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主语是名词前面加上动词定语,动词是单音词,宾语是名词前面加上专名定语.

毛泽东《送瘟神》:'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主语是颜色修饰的名词,'随心'、'着意'这两个动宾结构用作状语, 用它们来修饰动词'翻'和'化',动词后面有补语'作浪'和'为 桥'。

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

例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韩愈《精卫填海》:'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细'字是 修饰语后置,'山石细'等于'细山石';'心里希望海波变为平静. '我们可以倒过来说'口衔细的山石',但不能说'心望平的海波'。

毛泽东七律《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太盛'是连上读的,它是'牢骚'的谓语:'长宜'是连下读的,它是'放眼量'的状语.

'肠断'连念,是'防'的宾语:'放眼'连念,是'量'的状语,二者的语法结构也不相同。由上面一些例子看来,可见对仗是不能太拘泥于句型相同的。一切形式要服从于思想内容,对仗的句型也不能例外。

(四)诗词炼句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 诗人们最讲究炼句;

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

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 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是所谓一 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前导,韩愈问明白了,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 词.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来证明。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精彩。

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 最合适. '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最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毛泽东《菩萨蛮. 黄鹤楼》第三四两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锁'字是炼字。一个'锁'字,把龟蛇二山在形势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而且非常形象。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卷'字是炼字。用'卷'字来形容红旗迎风飘扬,就显示了红旗是革命战斗力量的象征。

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和'驰'是炼字。本来是以银蛇形容雪后的山,蜡象形容雪后的高原,现在说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静态变为动态,就变成了诗的语言。'舞'和'驰'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动的形象更加突出。

毛泽东七律《长征》第三四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 礴走泥丸。''腾'和'走'是炼字。从语法上说,这两句也是倒装句,本来说的是细浪翻腾、泥丸滚动,说成'腾细浪'、'走泥丸'就更加苍劲有力。

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

毛主席《沁园春。长沙》后阕第七、八、九句:'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二字是名词当动词用。

毛主席 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 '粪 土'二字不但用得恰当,而且用得简炼。

形容词即使不用作动词,有时也有炼字的作用。王维《观腊》第 三四两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

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 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 '清楚'更形象。

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 '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以上所述,凡涉及省略(不完全句),涉及语序(包括倒装句), 涉及词性的变化,涉及句型的比较等等,也都关系到语法问题.

古代虽没有明确地规定语法这个学科,但是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经常接触 到许多语法问题,而且实际上处理得很好。

我们今天也应该从语法角 度去了解旧体诗词,然后我们的了解纔是全面的。

(0)

相关推荐

  • 2020中华诗词学术论坛之诗词漫谈||张金英:挖掘语言潜能,拓展诗词空间

    诗词创作漫谈第三辑 诗词创作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而理论是诗词创作的导向,两者是相辅相成.双轨并进的.笔者一直坚持诗词创作与理论研究同时进行的做法,在创作中不断思考,并将创作心得写下来,与各位交流.< ...

  • 诗词绝句法(一)

    醉月诗苑 第一部分<绝句法> 各位晚上好!今天的诗课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绝句法>.第二部分:第一节<诗词的节奏>,第二节<诗词的语法>. 先讲第 ...

  • 格律诗基础知识(六)绝句的布局创作方法及渔阳绝句十二法

    绝句起源于汉魏时期的联句,文人一起联咏时,往往由某人先以四句起讫.如果没有人续作,则就成了"绝句".这只是绝句的起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绝句,所以一般称为古绝.而我们现在所称的绝句, ...

  • 渔洋绝句十二法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 ...

  • 渔阳绝句十二法

    红山青松 男  0岁 红山青松 发布于2021-08-29 22:23    本文是搜集网上的文章补充修改整理而成.但愿对初学者和诗词爱好者有所帮助.由于资料有限和水平所限,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请 ...

  • 词话人物·冷风寒鹰诗词专辑(二)

    作者简介: 吴国华,70后,微信名竹山客,网名七刀,冷风寒鹰,江西广昌县人,祖籍浙江瑞安.草根楹联诗词爱好者,尤喜机巧联,2000年起在3G网接触到楹联,后游戏于拇指文学,腾讯原创文学,乐讯联苑,中华 ...

  • 词话人物·袁晓平诗词专辑(二)

    作者简介: 袁晓平,网(笔)名扁老夫子,江西省全南县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全南中学,任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好读书,兴趣比较广泛:喜写作,散文诗词对联皆有涉 ...

  • 词话人物·心泉诗词专辑(二)

    作者简介:网名心泉,泉者,涌于地底深处而清澈透明,过滤于心田,更显出他的纯净与甘甜--本名黎高潮,生于1972年10月,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 [一]七律 1.南疆红棉赞 南方春 ...

  • 词话人物·霍庆来诗词专辑(二)

    作者简介:霍庆来,沧州市税务局工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萧军研究会大众诗社理事,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沧州市诗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 ...

  •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广西诗人黄爱文诗词(十二)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广西诗人黄爱文诗词(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