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苦之人,一看就知”:真正命苦的人,往往会有这三个坏习惯

命好不如习惯好!习惯的力量,超乎你想象。

心理学家指出,“命苦之人,一看就知”:真正命苦的人,往往会有这三个坏习惯!

第一个坏习惯:自暴自弃

心理学家指出,自暴自弃是成功的头号天敌。

其实,我们的古人孟子早就说过:“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处在逆境中,有的人会为了想脱离逆境而奋斗,有的人却会为了无法克服逆境而堕落下去。当然,能成功的一定是前者,自暴自弃毁灭自己的则是后者。

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失败,容易令人心情黯然,然而有人却说:“这算不了什么!”仍旧继续奋斗。但是一般人,往往要为失败找寻种种理由自欺欺人。

秉持这种态度而死不认错的人,处世为人必难以心怀善念。因为周围人们的反应,会影响他脆弱的心,以致陷入恶性漩涡,不能自拔。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失败本是人生旅途中难免的事,不要惧怕失败,应该勇敢地面对它,只要尽了力,便可问心无愧。另一方面,探寻失败的原因,也要用正大磊落的态度,别人才会对你的作风有所谅解。

研究失败者,你会发现他们都患有一个通病,那便是为自己找借口。

你将发现,借口很好地向你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能不断进取,而有的人却原地踏步。你也将发现,借口千姿百态,其中最糟糕的莫过以健康、智力、年龄和运气等为借口,越是成功的人,越极少寻找借口。而那些停滞不前的人却总有无限的借口可寻。平庸的人总能很快地自我辩解为什么他没有或不能成功。

第二个坏习惯:好高骛远

心理学家指出,好高骛远,注定一事无成!

有一个24岁的年轻人,他毕业于名牌大学,能言善辩、才华横溢。在某公司的招聘专场上,他给公司老总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当时他应聘的职位是销售总监,见多识广的老总也被他的雄心壮志吓了一跳: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居然敢应聘这么高的职位,是真有过人之才还是太狂妄?在接下来的45分钟里,年轻人讲述了自己对工作的构想,听得老总直点头。最后老总录取了他,让他先到销售部担任助理的工作,先从基层锻炼一下,再慢慢提升,其实这也是对他的一个试炼。

可惜,年轻人却未能体会老总的良苦用心,他觉得让自己当助理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决策型的人才被白白浪费了。因此,对于分给他的“小事”他根本就不曾用心去做,实用的知识、技能也不看在眼里,就这样浪费了5个月后,老总给了他一次表现的机会:全权组织一个促销活动。他觉得这只是小菜一碟,马上就开始组织。没想到看花容易绣花难,他不知道怎样培训促销员,不知道怎样和商场沟通,不知道怎样布置会场,不知道……

一个星期后,看着他交上来的惨淡的“成绩单”,老总叹了口气:“我以为找到了良将韩信,没想到他其实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可想而知——年轻人很快就被公司辞退了。

由此可见,好高骛远的习惯,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会让你变得浮躁,让你变成一个空想家,为了不让好高骛远的习惯毁了你,你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第三个坏习惯:光想不做

心理学家指出,光想不做,只能生产思想垃圾!

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翘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思想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我们的基本本性是主动行动而不是消极等待。这一本性不仅能使我们选择对某种特定环境的反应,而且能使我们创造环境。

采取主动并不意味着紧催硬逼、令人生厌或寻衅好斗。它的真正涵义是承认我们有责任使事情发生。

许多人等待着事情发生,或等待着别人照顾他们。但那些最终获得好职位的人都是那些解决了问题而不是为问题所困住的能动型的人,这些人按照正确的原则掌握主动,做了需要做的事件,完成了工作。

那些发挥主动性的人和那些不发挥主动性的人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指的不是效力上的25%~50%的差别,而是5000%以上的差别,如果那些发挥主动性的人是聪明、有见地和反应敏锐的人就更是这样了。

朋友们,心理学家说:“命苦之人,一看就知”,真正命苦的人,往往会有这三个坏习惯!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