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朱进忠老中医治疗资料
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朱进忠老中医治疗资料
痿证
《素问.痿论篇》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蹙。”李中梓曰:“肺金体燥,居上而主气化,以行令于一身,畏火者也。五脏之热火熏蒸,则金被克而肺热叶焦,故致疾有五脏之殊,而手太阴之地,未有不伤者也。”余宗其意施治于痿证初起,常常有效。例如:宋××,男,成。四肢瘫痪一个多月,某院诊为多发性神经炎。先予西药治疗不效,邀余诊治。审其证见身热汗多,咳嗽多痰,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浮滑而数。综其脉证,诊为肺胃热炽,痰热壅滞,热伤肺阴。拟清肺养阴,化痰止咳。清燥救肺汤加减:党参9克,沙参9克,甘草6克,炙甘草3克,炙杷叶10克,生石膏30克,阿胶10克(烊化),杏仁9克,麦冬10克,黑芝麻9克,桑叶10克。服药2剂,身执、咳嗽好转,肢体稍能活动,继服10剂后,在别人搀扶下能下地活动走十几步,两个月后恢复正常。
及至病程较久湿热损伤气阴者恒多,故多以益气养阴、燥湿清热治之而取效。例如:邵××,男,成。四肢瘫痪9个多月.某院诊为多发性神经炎。住院7个多月无明显效果。后请中医以三妙丸加减一个多月治疗后仍未效。审其证见四肢瘫瘓、不能动转翻身,身热汗出,气短心悸,烦躁失眠、舌苔黄白而腻,面色皓白,脉虚大滑数。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湿热蕴结,为拟益气养阴,燥湿清热,芪麦三妙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0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石斛]O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怀牛膝1O克,桑枝30克。服药20剂,肢体稍能活动,身热汗出,心悸气短等证好转,眼药60剂后,在他人搀扶下可以下地活动,但筋骨有些拘急不适,加木瓜10g,继服5个月恢复正常。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个极为顽固而难于治愈的疾病,余曾以芪脉汤、地黄饮子及保和丸加益气养阴之剂获得暂时效果者,然久久用之多见不效,不得已,乃再求救于辨证论治。曾治患者张××,男,19岁。两个月前突感四肢无力,3天后四肢活动甚感困难,急至某院住院治疗,诊为多发性神经炎、住院治疗两个月,非但病情不见改善,并见躯干肌肉明显消瘦,经会诊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走路、翻身都甚感困难。邀余诊治。急予芪麦汤10剂,药后症状非但不减,反见食纳更差。详审其证:除躯干、上下肢肌肉明显消瘦外,并见手足厥冷,舌苔白,脉沉细缓。综合脉证乃云:寒湿不化之证耳。拟杏仁薏苡汤:杏仁9克,薏米9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厚朴3克,半夏4.5克,防己5克,白蒺藜6克。服约10剂,患者能自己站立,走路,肌肉亦略见丰满,继服200多剂,诸症基本消失。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中医亦大致包括在痿证之中。曾治患者张××,男,24岁。七、八年来,腰腿发冷、困、僵,走路困难,近年来日渐加重。曾在太原、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医院诊断为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反复住院治疗无效,不得已求治于中医。审其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咳嗽头胀,腰腿冷、僵而困,走路困难,必须在他人搀扶下才能走路,肌肉正常,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脊液正常,舌苔薄白,脉沉弦细缓。综合脉证,诊为寒湿客于经络,久病及肾之候,拟先予宣肺除湿通阳,杏仁薏苡汤(方见上),服药8剂,诸证好转;加木瓜9克、淫羊藿3克以补肝肾,服药28剂后,走路大见改善,嘱其采用正步走的姿势行走亦能行动自如。前后服药36剂后,体重增加4千克多,面色萎黄消失,微有红润之色,舌苔白,脉弦细尺稍大,食欲睡眠正常。然其病程已久,宜补肾命以善后,地黄饮子加减两月后,诸证消失。后又遇一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复予上方治之,非但无效,反见加剧。细审其证,除两腿发僵,走路困难5年多之外,并见面色白而颊嫩红,汗多,舌苔薄白,舌质嫩红,脉虚大弦滑。综其脉证,诊为气阴两虚,湿热伤筋之证,予芪脉汤30剂诸证大减,60剂后走路基本正常。
运动神经元疾病
1.固胶西医之名,不敢知难而上,不审时令,不审脉象,何者能治?
孙××,男,40岁。
2年多以前的夏天在地中劳动时,突然感到两下肢发僵,步行困难,但并没有引起注意,但其后日渐感到走路不稳,走路时足尖着地,跌跤,且四肢亦感发僵。乃至某院检查治疗。诊为侧索硬化。先以西药治疗近一年不效,后又配合养阴补肾之剂近7个月亦无明显效果。特别是近4个月来,不但四肢僵硬,活动困难,而且日渐感到吞咽不利,言语不清,经常出现强哭强笑的情绪变化。察其两下肢不能走路迈步,但能屈伸,两足瘫软。两上肢能上抬10度,两手十指均不能活动,言语不清,强哭强笑,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濡缓。因思病起暑湿之季,且脉见濡缓,必为湿热伤筋所致。乃予宣气通阳除湿。处方:半夏15克,杏仁10克,薏米15克,桂枝10克,厚朴10克,通草10克,五加皮10克。
某医云:此非鞠通《温病条辨》杏仁薏苡汤乎?《温病条辨》云:“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又云:“杂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气不主宣四字为扼要,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即统而言之此方乃治风暑寒湿,杂感混淆之瘫,而其何能治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乃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疾病,也就是说其主要损害的部位在脊髓和脑,中医均称由肾所主,然先生何不用补肾,而反施宣气除湿之药乎?答曰: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标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本病究竟何者为本?何者为标?标本不明,治必大错。若从起病时的季节和脉象来看,应为湿邪是主,而其他诸证均是衍化发展而来的问题,所以仍应以宣气除湿为主要治法。至于为什么采用《温病条辨》之方,我认为还是注意它的实质为好,而不要管它的出处。至于为什么不用补肾之法,我有两点想法:一不要以西医的理论推导中医的理论,因为中、西医理论是两种概念不同的理论,如果强拉在一起进行讨论,常常铸成大错。二前医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采用补肾法是行不通的,实践是衡量正确、错误的标准吗。
服药20剂后,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两臂、两腿活动较前有力,且偶而在他人的搀扶下能走10步左右,言语也较前稍清楚。舌苔白,脉濡缓。处方:半夏10克,厚朴10克,桂枝10克,通草6克,白蒺藜6克,薏米15克,晚蚕砂10克。
某医云:如此小方微剂,岂能挽此危疾重症?答曰:君不知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训乎?此病正衰邪实,祛邪则易伤正,补正则容易留邪,才以小方小剂以除邪,恐其过用伤正耳。其后,服药近一年,果愈。
2.先后不分,标本不清,徒施补肾,反壅其邪
贺××,男,24岁。
腰腿困僵而冷,站立,行走均感困难7~8年。医诊侧索硬化症。先用西药治疗数年,不但效果不显,反见日益加重,后又配合中药补肾之剂、针灸按摩治疗2年多,诸证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腰腿困重冷僵,走路、站立困难,在别人搀扶下才能走路100米左右外,并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呆,头晕头胀,咳嗽,舌苔白,脉沉弦细缓。思之:脉弦细缓者,寒湿郁阻经络,筋脉失养也。治宜宣肺除湿通阳。处方:杏仁10克,薏米10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厚朴3克,半夏4.5克,防己5克,白蒺藜6克,木瓜9克,淫羊藿3克。
服药8剂后,神疲纳呆,头晕头胀,腰腿困僵好转。继服28剂,两腿走路较前明显有力,在别人的搀扶下可走路200米左右,自己走路亦可走50多米,体重增加4千克。再审其脉弦细而尺大。因思两尺脉者,肾与命门也,尺脉大者,肾与命门虚衰也。治宜补肾益肝,强筋壮骨。处方: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石斛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茯苓10克,肉苁蓉12克,附子6克,肉桂6克,巴戟天10克,薄荷3克。
某医云:此刘完素《医学六书》治瘖痱方也。余曾以此方80剂不效,老师何以再用?余思吾久用地黄饮子治之不效,乃误用之也,及至老师用鞠通杏仁薏苡汤而取效,余更坚信不移也,今老师又突改地黄饮子为方,实有不解?请明示之。答日:你前用地黄饮子而不效乃因湿邪阻滞也,今所以用地黄饮子者,乃湿邪已除,尺脉大而肾虚也。仲景著《金匮要略》列先后为诸章之首,乃言杂病先后治法之重要也,今先用宣肺通阳除湿,邪气已除,当治其本耳。故治从补肾为主之地黄饮子。然患者仍疑信参半。
服药50剂,走路较前明显稳健,言语近于正常。再服30剂,诸证消失,愈。
3.不分主次,或求补而助邪,或治邪而忽补,方不合拍,徒施不效
赵××,男,40岁。
两腿发僵,日渐加重6年多。医诊侧索硬化。先以西药治疗3年多,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后又配合中药杏仁薏苡汤,地黄饮子加减,针灸等治疗2年多亦无明显效果。审其除两腿发僵,走路困难之外,并见其疲乏无力,自汗盗汗,面色皓白而两颊微嫩红,舌苔白,舌质嫩红,脉虚大弦滑。因思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舌质嫩红,阴虚有热也;弦滑脉者,痰湿郁热也。综而论之,乃气阴两虚,湿热蕴结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清热。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石斛10克。
某医云:老师见此症多用杏仁薏苡汤,地黄饮子为方,其取效者甚多,然本例却用之而不效,其故何也?答曰:杏仁薏苡汤主用于脉濡缓模糊者,即所谓湿郁证;地黄饮子主用于脉弦细尺脉大者,即所谓肝肾俱虚证。今本证脉虚大弦滑,两方均不可用,只可补气养阴为主,佐以除湿清热为方;故今以芪麦地黄汤法治之。
服药30剂,精神倍增,走路较前有力;继服60剂,愈。
4.知其筋病,治从养阴除湿舒筋得愈
弓××,女,40岁。
右腿酸困六七年,右膝抽筋,肌肉萎缩3年多。医诊侧索硬化。先以针灸、按摩、西药、中药等久治不效。细审其证,右腿酸困,右侧膝后肌腱时而突然抽动而从自行车上摔到地下,小腿肌肉稍见萎缩,精神、食欲正常,舌苔白,脉弦缓。综合脉证,思之:筋者、肝之所主,宜柔忌刚;弦缓脉者,肝阴不足,湿邪复伤。治宜养肝阴,除湿舒筋。处方:白芍10克,赤芍10克,五加皮9克,晚蚕砂9克,木瓜15克,甘草9克。
服药12剂,下肢酸困明显好转,且1月来没有出现抽筋现象,继服上方30剂,追访半年,未见任何症状出现,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