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一首诗底蕴深厚,言辞秀丽,让人越读越有意味

2018-07-07

人生如河,有时汹涌澎湃,有时风平浪静;人生似戏,有时长袖善舞,有时步履维艰。人生又像一本书,有时读了开篇就预知结尾,有时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人生还像一首歌,有时高亢激昂,有时低回婉转。

裁剪

苏轼多次被贬,生活充满了艰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王维潇洒了半辈子,老了却与世无争,“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辛弃疾暮年生活窘迫,依然谈笑风生,“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陆游忧伤时也自我宣泄,“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坎坷,更是参悟甚透,我们看看他的人生态度。

裁剪

泊平江百花洲    宋代: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译文:江南最美的地方是苏州,我为王事奔走,却有幸纵情遨游。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百花洲。岸边的杨柳与我都很熟悉,眼前的云山执意要挽留我。莫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我本来也是一只孤舟。

裁剪

作者在首联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叙事笔法,通俗晓畅,颇有民歌风味。作者仿佛是在庆幸自己因工作之便,而得到游赏吴中佳胜的机会,实际是为下文翻出感慨打下伏笔。

裁剪

颔联用秀丽、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漂泊羁旅的生活,诗人感慨身世之悲怆,但调子并不沉重,似乎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反映出作者淡然面对的生活态度。这一联在句法上多用数字成对,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抑扬顿挫的美感。

作者入仕以后奔走于全国各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之多;十来年间,因工作性质到处忙碌,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正是因为见多识广,才能阅历丰富,也就更尝遍了这世上的酸甜苦辣。简单的数字罗列,没有任何趣味性,却凝炼了作者无数的坎坷与辛酸。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经常往来于这一带山水,诗人太熟悉岸旁杨柳,也十分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既饶有情致,又不落俗套。诗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更加和谐一体。

裁剪

尾联是全篇的出彩之处,作者层层深入,先淡写半生的经历,再浓墨重彩地描画百花洲的美景,然后深情表白自己的依恋之情,最后缓缓地收回自己快要喷薄的情感。诗人恬淡地道出“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看似轻描淡写,却是深思熟虑,充分地揭示了作者的深厚底蕴。

身如孤舟,漂泊无定,这是杨万里的切身感受,又何尝不是苏轼和辛弃疾等人的身世写照。人生就是这样,本以为自己才华横溢,可以藐视一切,甚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裁剪

可是生活就是喜欢开玩笑,命运更经常会扼住你的咽喉,让你气喘吁吁之后,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凡夫俗子,禁不住几次折腾。于是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发现繁华迟早会落幕,大幕拉开,只是一片白茫茫的辽阔水面,一只孤舟在风雨中寂寞独行。

下一篇杨万里的一首诗通俗晓畅,感谢诗人让我明白如此深刻的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