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岭陈氏与“驻日岭十景”

赵家镇东北,有一个驻日岭村,全村三百余人口,村民大多姓陈,称为“驻日岭陈氏”,是枫桥宅埠陈氏的分支。元末兵乱,百姓流离失所,枫桥陈家也不能幸免,纷纷逃往深山避难。这个时代背景,可用两个枫桥人作参照:一个是王冕,王冕隐居于九里,后被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抬到了兰亭,不久即去世;一个是陈策,从绍兴回枫桥的途中,被张士诚部将吴华杀害。这两个人死于同一年,时在元至正十九年(1359)。故陈氏避居驻日岭最迟不会超过1359年,距今已有660余年了。
驻日岭的始迁祖叫肇一公、肇二公,驻日岭的“肇”字第与宅埠陈氏的“福”字第是同辈,是宅埠陈氏第六世。故驻日岭陈氏的前五个字第“迁万曾明端”与宅埠陈氏完全相同的。宅埠陈氏第五代有端一公、端三公、端五公。驻日岭是端一公的子孙,而枫桥宅埠陈氏则是端三公、端五公的子孙。
端一公生四子,长子和次子因避难迁居驻日岭,自启行第,曰肇一、肇二,端一公的三子和幼子里居无考。肇一公陈望隆(1340—1364),配裘氏,无嗣。肇二公陈德隆(1343—1368),字信甫,配赵氏,子七:松一,松二,松三,松四,松五,松六,松七。故今驻日岭陈氏实是肇二公的后裔。
“驻日岭”地名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年朱元璋傍晚时分率兵经过,见斜晖脉脉,金光万丈,太阳欲落未落,仿佛驻扎岭上,遂脱口而出:“驻日岭!”于是这条斗折蛇行的岭就有了一个豪气冲天的名字——驻日岭。朱元璋攻占绍兴途经驻日岭,肇一公、肇二公应该已在此地避难了。所以,这个传说里也隐含着驻日岭陈氏始迁的痕迹。
经过十三代的繁衍,驻日岭陈氏子孙繁盛,于是有了自己的祠堂。那是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五全公提议并创建,历时三年落成。祠堂有寢室三楹、侧厢各一、两庑各三楹、庭置戏台一所,祠内追享“迁万曾明端”五代神主。堂名“启宗”,意在启迪后人,陈氏房族虽支分派别,然皆出于同宗,希望世世代代的子孙做到相亲相睦,不忘水之源、木之本。咸丰辛酉(1861),宗祠被太平军“长毛”烧毁,后于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一切规制仍照原。“启宗堂”与“敦伦堂”一样,均是宅埠陈氏的分祠,而陈氏总祠则是“萃伦堂”。
清朝光绪年间,驻日岭陈氏与宅埠陈氏合谱,但实际上所谓的“合”,只是将“驻日岭派”宗谱附在宅埠陈氏宗谱之后,驻日岭派仍自成体系,是“形”合而“神”不合。
历史上,驻日岭陈氏人口虽不及宅埠陈氏,但这个小小的村落,在科第上却是创下过辉煌的。如果宅埠陈氏重“文”,那么驻日岭陈氏则重“武”。这里出过三个名人:一个是武进士陈绍龙,一个是武举人陈绍凤,一个是文举人陈瀚。陈瀚见诸《枫桥史志》,陈绍龙、陈绍凤在方志里湮没未见,这是诸暨文史的一大缺憾,值得研究补遗。现据1933年驻日岭派宗谱记载,列举三位人物的生平如下:
陈绍龙(1774—1832),字安邦,号古愚。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解元(乡试第一名)。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进士(殿试十八名),钦点御前侍卫,鸾仪卫当差。嘉庆十七年(1812)署徐州夏镇守备事。嘉庆十八年(1813)署青山营守备。嘉庆二十年(1815)署南京城守左营、徐州城守都司。嘉庆二十二年(1817)奉旨补授都司。二十五年(1820)调奉贤县青村营都司。道光元年(1821)奉旨越升海州参将,提升河中协副将。道光四年(1825)委署徐州县镇。道光五年(1826)奉旨署苏松总镇,办理海运。道光六年(1827)奉旨钦命安徽寿春镇总宪、江南徐州镇总镇。
陈绍凤(1779—?),字定邦,号梅峰。嘉庆十五年庚午科(1810)举人。嘉庆二十年(1815)补授温州右营千总,署玉环左营守备事。因继母娄氏年老,告近回绍,协右营千总,署左右营守备事。
陈  瀚(1843—1905),原名锡畴,字禹九,号梅坡,又号梅叔。光绪八年壬午科(1882)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署翰林院侍读。呈请外用,补南河同知,署扬州河务同知,补徐州运河同知。光绪三十一年(1904)奉旨以道员使用。著有《清芬集》二卷、《文集》四卷。
清代道光年间,驻日岭出了一个民间诗人,名陈世传(字贯一),人称“松岩先生”。他幼时“资质不甚颖悟”,却凭着“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毅力,潜心诗书,终于水到渠成,于经史百家之说无不了然于胸。他擅长作诗,著有《松岩自怡稿》一集藏于家。他长年居住在世外桃源般的驻日岭,“或偷闲而徐步,或乘兴而遐观,举凡山之高、岭之峻、岗之平、寒潭之清澈、古刹之幽闲、夏竹冬松、春花秋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偶然得句,随手录之,积以成编,于是有了“驻日岭十景”诗。今天,他的诗无疑成了赵家珍贵的人文遗产。
现据宗谱所载,录松岩先生的《驻日岭十景诗》,并编号排列如下:
 

第一景:朱岭龙峡

领之东北隅二里许,即朱家岭界,与会邑(会稽)毗连,一嶂横开,中路若截,忽然隔岸陡起,崇峦叠叠,千变万化,真奇观也。传闻王龙自仙霞岭起,祖(朱元璋)来至禹穴约大嶂九十九数云。

仙霞缥缈遡云从,大嶂频开几十重。
会邑界边分地脉,朱家岭上锁神踪。
清流截道几无迹,秀色参天又一峰。
闻说禹陵经此峡,寄归不是负舟龙。

第二景:相坪天灯

岭北高峰,名相家坪,由翠带湾盘旋而上,至中峰忽然平旷,四面奇凸,中若仰盂,故名天灯盏。予枫川迁居第五世祖灵栖于此,支分五派,子孙之繁衍实荫庇焉。

相家坪上一灯悬,宛见清辉透碧天。
夜月明时曾散彩,夕阳红处倍增妍。
祥开五世才华盛,朗照千秋物色鲜。
遥对岫山如几案,呈奇献秀景无边。

第三景:石潭垂钓

石潭在半岭之侧,村流从西南泻此,岩石横锁,故不名溪而曰潭。当风定雨霁时,族之清闲者皆箕踞石上,争相投饵。

村流曲曲泻西南,白石层层护碧潭。
茵席携来随岸坐,竹竿垂处任钩探。
波心积翠风初定,岩窦喷花雨正酣。
钓罢欲归明月上,冰轮上下影双涵。

第四景:永庆纳凉

永庆,即岭之水口庵。围绕外墙者,古枫幽蟉,修竹茂密。时禽飞鸣上下,悠然自适,虽当盛夏,凉生襟袖,与胜流净侣。瀹茗清谈,几疑身在蓬瀛瑶岛间。

灵枫翠竹绕围墙,欲洗尘襟就永庆。
云锁轩窗真寂静,风吹枕簟最清凉。
浑无三伏炎威近,却得一天秋气长。
鸟逗元机多解意,杂将歌管弄禅堂。

第五景:鹰岩春游

鹰岩在岭之西北,从横山晒纸湾崎岖折旋而上,因山多岩石,若鹰隼高举摩天之状,故名。三春时花飘香,藤萝挂翠,童冠咸往游焉。

何处游芳景物新,鹰岩点缀十分真。
高超似得飞扬势,卓立还令鸟雀驯。
峭壁花香清有韵,苍崖苔绿净无尘。
盘旋最喜和风扇,两袖携归锦绣春。

第六景:蝶岗秋望

蝶岗,即天灯盏之坐山形势飞扬如蝴蝶。然东背稽山,西面浣水,当天高气爽之际,引领四望,万象毕陈,胸次豁然,令人心旷神怡,百虑皆净。

为爱澄清爽气浮,蝶岗直上最高头。
俯窥岩壑心神旷,仰望云天景色幽。
霜染稽山红树晚,霞飞浣水碧波秋。
今朝衣振崇峦上,仿佛庄生梦里游。

第七景:仰窝雪松

仰窝岗,一名仰天螺,脉络自韩婆岭、香炉峰逶迤蜿蜒而来。背名坟山湾,势甚危峻,岗上大松九树,蓊郁如在云表,冬雪时望之,宛然一幅青白图画。

天钟灵秀自韩婆,峰转香炉一仰窝。
矫矫九松高且古,纷纷六出舞偏多。
分明龙尾翻银浪,却似琼葩点翠螺。
景入画图难载笔,冬来瞻玩费吟哦。

第八景:大湾风竹

大湾在岭之东,长里许,内含龙墓头,外当马鞍山。当风发时,篠荡交鸣,如戛玉然。每与二三知己披襟当之,以为一时之快。

披襟何处最幽闲,风竹多情笑大湾。
万个影飞龙墓首,几回声彻马鞍山。
清音娱耳如弦管,雅韵飘空想珮环。
把臂入林诗酒客,前贤肯许共追攀。

第九景:山涧流泉

岭上之泉,不一而足,白沙泉溢于大湾,清石泉涌自双岩,又有石盆顶飞泉,砲头岗瀑泉,夏有恢大之冷泉,冬有井汲之温泉,皆从岩间流出,混混不绝。

筑舍幽闲近涧边,分流处处有原泉。
石清沙白由来旧,夏冷冬温出自天。
高泻云岩如练挂,横飞竹笕似珠联。
任君朝夕凭栏听,细韵冷冷入管弦。

第十景:石梁架屋

岭上双溪隔绝,凡营室者皆叠石成梁,以为基址,或三楹,或五楹,随地结构,至今世远年湮,安固如常。

山溪险阻不平康,架屋还须石作梁。
百丈横空随砌结,数楹依地任铺张。
槛飞活水饶生意,榻枕清流洗俗肠。
跼蹐幽居聊托兴,勿令谢赋独称长。
 
(图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