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拾荒老人以写书法为乐,原来这就是他的诗和远方!

俗语云:“人过七十古来稀,寿至耋耄更可喜。”按理说七八十岁的老人理应在家享受天伦,每天下下棋,跳跳舞,不会再有什么烦恼。不过,常理毕竟是常理,它与现实并不对等,生活中仍有不少老人游走他乡,有些还成了拾荒者。

不久前,有这样一位写书法的老人,每天跪在公园的地上给路人写字,条件虽然不好,但老人却很快乐,偶尔还端起酒杯畅饮。后来,老人写字的视频被人放到了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这位老人姓什么、叫什么、来自哪里并没有人知道,唯一知道的——他今年八十岁,靠拾荒和写字维持生计,就是说他是一位乞丐,说的文雅一点,就是拾荒者。

乞丐我们见过不少,有端着碗蹲在街旁的,有哭天抹泪哀嚎的;卖艺的乞丐我们也见过不少,有抱着音响唱歌的,有趴在地上画画的。但是,像这么大年纪还在街头卖艺的不多见,可以这么说,迄今为止他是我见过年纪最大的一个(我所指:卖艺的乞丐)。

他是不是和以往卖艺者一样——前面放个碗或纸盒,人在后面表演,围观者觉得好就往里丢钱?

不是,老人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单纯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获得施舍,而他更像在做生意。据一位见过老人的网友介绍,老人的作品没有价格,多少钱全由买的人决定,认为值十块就给十块,认为值五十就给五十;另外,老人喜欢喝酒,尤其是在写字的时候,很多人投其所好,便用酒和他换作品。

那么,是否有人买他的字呢?据另外一位见过老人的网友介绍,很多人买他的字,其实不是因为写得好,买,只是同情他;有些人丢下钱或东西就走,并不拿作品,自己曾买过一幅,回家后不知道放哪合适,最后就丢掉了。由此可见老人的字是有人买的,至于购买者购买的初衷和购买的用途,我们不过多讨论。

老人写字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广大网友是如何评价老人的呢?

有的说他精神可嘉,并称赞他是“乞丐书法家”。有的说这么大的年纪和这么艰难的条件还能坚持写书法,非常了不起。也有的说他的书法水平一般,与其说是乞丐书法家,不如说是一位会使用毛笔写字的乞丐。更有甚者说他的字和他的身份一样,同属于乞丐水平。

其实,老人书法的好坏我并不在意,我更关注的是,理应在家安享天伦的他,为何成了拾荒者?最直接的答案是:生活所迫——因为老无所依,家里又比较困难,所以出外拾荒。这个答案看似合理,实则说不通的,不管老人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

如果他是农村人,六十岁以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家里有耕地可种,年纪大没有能力种地,亦有政府的低保可领取,倘若他没有子女,是孤寡老人的话,还可以申领五保补贴——这些虽然钱不多,但还是能养活自己的。

如果他是城里人,有退休金,即便当初没有工作,如今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那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流浪大师”沈巍就是答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老人之所以去拾荒,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因为要追逐诗和远方。

亚里士多德曾将人生所能获得的益处分为三种:外在之物,人的灵魂,人的身体。叔本华曾将决定人命运的根本差异分为三类:人的自由,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对他人显示出的形象。

在多德那儿,这位老人得到了人的灵魂,在叔本华那儿,这位老人获取了人的自由。不在乎身外之物,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只为身体和灵魂的自由——我想,这就是他成为拾荒者的原因。

什么是快乐?是拥有万贯家财,还是拥有万顷广厦?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发现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热爱垂钓的人,不会因为钓不到一条鱼而愤懑——鱼不咬钩那是鱼的事,我却勾起了一天的快乐;扫了三十年大街的环卫工人,不会因为工作卑微而不顺心——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我扫出了快乐;为路人写字的拾荒老人,不会因为身外之物和别人的看法而难过——我写我的字,我写出了快乐。

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就是对快乐最好的诠释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