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到底多久能练成?练成的标志是什么?想练成有具体的方法吗?

太极拳到底多久能练成?想必这是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的答案。甚至,太极拳是否有练成这么一说时至今日也成了人们的一种疑问。
我十分可以肯定的告诉各位,太极拳根据不同成就阶段可分为小成、中成、大成。小成即着熟,中成即懂劲,大成即神明。
勿论小成、中成,还是大成,非有明师传授,自己苦练、交心拳友陪练,加之在太极拳上的独有禀赋而无成之可能。
若能以上事项俱足,则三年一小成不在话下,五年一中成可期,十年一大成有望。
小成阶段即以着熟为成就的标志。着熟非指招式动作纯熟,若招式纯熟就是小成,那天下间小成之人则数不胜数,太极拳也就无任何高深之谓了!

在过去有这么一句话,“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半年打死人”。虽然说的未免夸张,但是也不全错。因为太极练成很不容易!仅仅在换劲这个事情上它就得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换劲是内家拳的术语,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用力习惯。

为什么要改变用力的习惯呢?因为原来的用力习惯实现不了太极拳所要求的粘黏连随,不丢不顶,擎引松放。这是《太极拳论》中所说的着熟的真正所指。

而着熟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著熟,著熟二字在古本《太极拳论》当中白纸黑字写的确切分明。可为什么会变成着熟呢?

因为著和着在古代是通假字,随着汉字在解放后的简化,古本《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就变成了今本《太极拳论》中的着熟。

因此,小成阶段的成功标志就是换劲成功,而换劲这种改变人的用力习惯,甚至包括习练者的思维、思想的巨大变化得需要一个由微到著的过程。

我们道家南宗的初祖张伯端先师在《悟真篇》中就说过:“一礼复一粒,由微而及著。”只要对古文稍有涉猎者,当知我之所言诚不虚也!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对三年一小成到底成的是什么已经心里有数了,就是换劲有成。
想要换劲有成非由身心之改变而不可,也就是过去所说的变身、变手。非止变身、变手,还要易肉、易骨、易心。

想要在此阶段达到身心改变之功效,必须要让周身做到松柔、沉着、圆活,其具体体现在下盘沉稳如不倒翁,中盘圆转如万向轴,上盘虚领如吊了线的木偶。

而在此阶段想要达到此功效非松而不可。松是实现换劲的首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练太极拳特别重视松,特别要求松的道理所在。离了松,太极小成练不成。

换劲成功,就是达到小成的标准。古传太极管这个也叫做“脱胎换骨”。脱胎换骨就是去凡胎,换真骨。
人还是那个人,可外露之气质,内蕴之精神皆与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是去凡胎。
换真骨指的是肩躺、胸空、腹实、腰松、胯开、膝活、脚生根,如此,才能使得一身的骨架和原来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及构架。

达到此阶段时,别人推你或是如推一座大山,或是如推一个大圆球。如推一座大山是因为周身松通,用整体接劲之故;如推一个大圆球是因为周身松活,用整体化劲之故。

这都是换劲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实现换劲是有具体练法的,其具体练法在本门支脉而言是通过无极桩、虚领桩、鱼龙桩、太极周身行气法、太极十三势来实现的。
因本门拳法习练难度较大,绝大多数人无法掌握,故我又将“杨八五”内功练法加入进来做为过度。(杨澄甫先生把家传拳法由难改易,这确实是一大进步。而我李氏太极也正是基于杨家的太极发展创新而来,所以我将杨八五做为小成阶段的习练拳术是有这层原因的)长按下方图片进入学习平台可获得以上功法的课程
换劲小成之后即可进入懂劲中成层次的练习。欲要做到懂劲,须先有劲可懂,故懂劲是建立在换劲的基础上的。
小成换劲时,周身的劲路就已经形成了,过去称之为“体”。中成懂劲时,练的就是将这个劲路能在收放、化发当中衔接转换的无有缝隙,即转换的要轻灵脆快。
本门祖师李瑞东先生曾就这种转换的顺畅无痕称之为“其间不能容发”。祖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对此也有“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之说。
阴阳指的是收放、化发,相济说就是衔接转换要顺畅。这在“杨家传抄老谱”之《功用歌》中也有歌诀记载:“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要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阴阳既济”就是“阴阳相济”,“无滞病”就是阴阳转换没有断点,没有不顺畅的地方。
其中“轻灵活泼”四字是此阶段练习的侧重技术,“主宰定”则是技术运用的核心基础,它也是小成阶段能够换劲成功的技术重点。
轻既指练拳时收放要轻,因为轻则不易被对方察觉而有所警惕,轻又指练功时走内不走外,不可用丝毫拙力。这都是从自身来说的。
从对敌的意识角度而言,要在此阶段习练时侧重“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皮肤神经的灵敏听觉。
有未入此道却意淫者将之解释为羽毛、蝇虫连身体都挨不上,此皆胡说。太极拳是武术,不是神通。“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说的就是要练出极高的平复神经听觉的能力,在太极拳的专业术语里称之为“听劲”。这是中成阶段练习的一大重点。
有轻才能有灵。若想做到化发的适时(合即出),非靠极好的听劲和周身的协调转动衔接而不可。所以,灵是指周身的协调灵动。
活泼说的是进入求懂劲阶段的练习时,精神要提起来,时刻有对敌的假想意识,“无人之时似有人”说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假想练法。
若精神呆滞,则转换就会出现迟重的情况。那么若只是在拳架子上下苦工也是没有意义的,故有“精神须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这么一句话。但这是中成阶段练法的至要,小成阶段注意这个意义不大。
太极拳是精神与身体的高度结合的技术与艺术!它既不是单独的肢体运动,也不是形而上学的意识作用。
做到了这些才有求得懂劲,才有中成可期的可能。除此之外还要进入推手的练习。推手是这个阶段的一种练法,而不是像现在比谁输谁赢的较量。只有通过推手的练法练习才能距离懂劲更近一步。
推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伙伴,过去称之为相手。相手对于一个人能否真正掌握懂劲技术至关重要。他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就好像国家乒乓球队的陪练员。
正所谓,和臭气篓子下棋越下越臭。一个好的推手搭档与你一起揣摩,给你做练手,你的功夫就会提升的快且对。否则就如王宗岳祖师所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想了,我将这些众人闻所闻问,却又确实是这么回事的机密都说了出来,这不人人都能明白,都能会了吗?
那么我告诉各位,这仍然是你们的想当然。在真正的太极拳这一块,就是什么机密都和盘托出也没有关系,因为离开了明白的老师,就算是知道了这些原理也是练不出来的。
第一,我们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叫做“自己的刀砍不了自己的把”。很多问题自己感觉良好,发现不了,只有明白的老师才能帮你看到并帮你及时修正。我师尝言说得好:“手把手教,还不容易功夫上身呢,更别提是自学了自练了。”
第二,在推手的学习中,老师给讲手,喂手,发手是最不可替代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尤其是被老师打,打的稀里糊涂,打的莫名其妙,打的多难受才越好。被打时身体是有记忆的,打的越妙,自己对推手认识的起点越高。所以过去有“被师父打才长功夫咧”一说。
很多人没有正式拜过师,没有拜过有真正太极功夫的老师,也没有学过推手,一辈子也不会明白我所说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明师到底怎么个不可或缺,不可代替。因此我敢说这些机密性的东西。没有一个真正明白的老师,以及这个老师愿意教你,你是绝对练不出来的。
在懂劲阶段还要加入发劲的练法练习,否则化的虽好,但发的不好也不符合阴阳相济,也无法做到阴阳既济。
本门此阶段相关拳法有老三推、八大势、十三硬架、四门炮、八大架、太极八法奇门拳等等。
推手推得好,则懂劲就可谓练成了。具体体现在双方在任意随机的情况下,对方都摸不着你的作用力点,无法把力作用到你的身上,总是感觉两手打滑,这是周身化得好的效果使然。而被打出去的时候不是被愣打、硬打的,而是不得不出去,这是因为身体重心被破坏了的原因所致。
太极无论推手还是散手都练的是我重心对方找不到,摸不着,而对方重心在我掌控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我顺人背”。我顺就是我重心安稳得[děi] 劲,彼重心失衡别[biè]劲。
推手从定步四正推手向四隅推手,向“两步半”活步推手,向散推,向散手这么个顺序依次递进练习,这都是懂劲阶段要练的内容。能一一掌握、过关,则中成的层次就达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中成。这个五年不是又单独的练五年,而是加上小成的三年之谓,实际是用两年即可。

懂劲中成之后随着时日的积累,即可达到王宗岳祖师所说的“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此即临近神明大成阶段的所指。

其中之“精”字用的极好。前人有云:“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著熟之小成即为“人无我有”,即太极这种内劲的从无到有,由微到著,再到精绝则是达到此艺之巅峰。

当其时,“拳无拳,意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尺寸分毫,火候拿捏信手而为,应对临时敌袭能做到先知先觉,有如神助,好似神明。这就是王宗岳祖师所说的“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神明的本义。非有诸多条件具足一人之身而难成也!

过去的古人就是练至这种程度才属于真正炼成了。才可谓当初入门,最终出门。非有十年甘十记载的付出而不可。故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实则,这只是个概论罢了。终其一生能达到中成都是让人极为窃喜矣!

7月23日:辽宁(丹东)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8月03日:山东(淄博)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8月13日:陕西(咸阳)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8月24日:甘肃(酒泉)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9月02日:甘肃(酒泉)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9月22日:湖北(武汉)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10月02日:浙江(丽水)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10月10日:浙江(丽水)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10月23日:广东(惠州)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10月31日:广东(惠州)杨八五内功拳练法学习班

12月01日:云南(普洱)李氏古传太极内功学习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