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西海固:看见幸福

  夏日的西海固,山川流绿淌翠,清风徐送花香,田野多彩盎然。

  坐享青山绿水,抬脚坐车出行,出门看病、上学,人人饮用甘甜水……从贫穷到全面小康,西海固脱胎换骨,追求千年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美好憧憬照进现实。

  一台台农机,在川台高塬耕耘希望;一排排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掩映画卷;一条条道路,畅通城乡,联通世界;一根根电线翻山越岭,明亮生活。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西海固人搭乘发展快车,用双手创造奇迹,用汗水浇灌希望,过上了五谷丰登、物阜民康、广厦千万间的殷实生活,目光所至皆幸福。

  幸福:可以描述

  “今年已接待3万多名游客。”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马克俊从柜子里取出盖碗,放入用玫瑰花瓣、白砂糖、苹果干和茶叶等原料配制的八宝茶,倒入开水,清香在室内弥漫开来。

  “过去的杨岭村靠天吃饭,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产业落后,贫困是全村的代名词。”端起盖碗,抿了一口茶,马克俊娓娓道来,“在党的政策扶持下,我们村发展产业,摘掉了贫困帽子,日子越来越好。”

  一场阵雨过后,山村的空气格外清新,被草木覆盖的山体愈加苍翠。马克俊放下茶碗,打开杨岭村村史馆,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记录当地群众早期贫困生活的黑白照片,与人们喜笑颜开的彩色照片形成鲜明对比。

  “早期人们缺衣少食,庄稼亩产几十斤,现在丰衣足食,亩产玉米上千斤。务工、养殖、种植,家家户户有产业。”过上小康生活后,马克俊将家里的牛托管给养殖场,一心经营茶馆,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歇脚地,宣讲家乡变化。

  杨岭村是西海固乡村巨变的缩影,诠释着全面小康生活真谛,红色旅游道路通到村口,移动网络全覆盖,机械化普及,杨岭村的一草一木,彰显化蛹成蝶的嬗变。

  “跳出杨岭看杨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抓好产业,辐射带动全乡发展。”大湾乡党委书记杨晓明计划,利用杨岭村的生态优势建设观光牧场,打造花田花海观光旅游区和红色培训基地。

  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的泾源县各村组,也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越来越多的人搭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实现增收。冶家村村民冶三奎开的农家乐,平时基本满客,每到夏季旅游旺季,房间往往不够住。

  幸福:触手可及

  如今的西海固,幸福场景已不局限于一县、一乡、一村,而是全域惠及,触手可及。

  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曾因偏僻、交通不便、吃水困难、土地贫瘠,一度成为固原地区最为贫困的村子之一。这几年,小庄村调整产业结构,采用覆膜技术,使用机械化作业,发展马铃薯产业,全村种植马铃薯5400多亩,人均7亩,亩均纯收入2000元。

  村民权振堂家中8口人,早期种植小杂粮、豌豆等作物,生活难以维持,自2016年种植马铃薯以来,100亩马铃薯年纯收入20万元,建起了新房,还购买了车辆。

  “全村一年产马铃薯1万多吨,收入1000多万元,户均收入7万元。村里大部分人靠着种植马铃薯发家致富,在银川、西安、固原等地购置房产。”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熊志忠介绍。

  村民从种植马铃薯上尝到了甜头,从原来不愿种地到现在抢着种地,“把土地视作金子一样”经营。小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康富德介绍,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和外地客商签订合同,实施订单种植,产品根本不愁卖。

  路兴意味着振兴。“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覆盖西海固乡村,串联起乡村振兴的路途,叩开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大门。

  小庄村早期因道路崎岖难行,大型车辆到不了村,种植的马铃薯等卖不出去,大家不愿意种。后来,村村通柏油路,畅通小庄村与外地联系,大吨位货车开进村组。村里趁机成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建设集中收购点,带动周边村组年销售马铃薯5万多吨。

  今年,小庄村争取项目,拓宽道路,修建高标准农田4200亩。“把原来的窄田二合一,修成宽大田,方便大型机械作业。”熊志忠说,村民生活富裕后,思想观念也转变了,得知村里修梯田,争着抢着腾地配合。

  幸福:没有止境

  “要致富先修路,以前修公路,现在还要加上信息高速路。”彭阳县红河镇镇长杨国儒感慨道,如今在农村,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红河镇常沟村村民高立功,在妻子张孝琴鼓励下,把“牛生意”从市场搬到网上,进行直播卖牛,一年交易3000多头,群里人称其为“彭阳牛倌”。今年,他又拓展业务,在网上教人养牛技术、疾病预防。

  从前,西海固部分乡村,由于通信网络发展滞后,村民打电话还要拿着手机到处去找信号。如今,互联网打通山内外信息渠道,山里的农产品“借网出山”,让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现实。

  “互联网没有通到村里之前,靠打电话联系业务,白天跑市场,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费力不说,又挣不了多少钱。”高立功说,现在直播一晚上,就能卖出十几头牛。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移动物联网在西海固推广,移动支付、水电费网上缴费等信息技术在农村广泛应用,农产品出村进城成为平常。

  科技种地普及,把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高效有效衔接,新品种引进、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确保每一株庄稼都能吸收到足够营养,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为了持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各地妙招齐出。

  红河镇宽坪村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千亩土地,建成露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亩产值从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万元。同时,村民腾出时间,发展养殖业,又到基地务工,实现“一地生三金”。

  “通过构建'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联合体,围绕红河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有机蔬菜和露地绿色蔬菜。”杨国儒介绍,结合新时代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户稳定增收。

  对于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的移民群众来说,小康生活不是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起点。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前庄村结合实际,利用位于六盘山阴湿区域优势,打造千亩马铃薯原种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乡种植马铃薯万余亩。(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 剡文鑫 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0)

相关推荐

  • 秀!万亩马铃薯扮靓乡村

    石屏县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让田园风光成为农村最美的风景,努力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来到异龙湖畔小水村的田间地头, 一片片绿色映入眼帘,一株株马铃薯树在阳光的照耀 ...

  • 任要位微守初心

    赵奇(后排左四)在新建成的村委会多功能会议室主持党支部工作会议 贺字加贝值千金, 赵燕从来多豪英. 奇峰登顶抢摘桂, 临危受命攻脱贫. 县村事繁无巨细, 任要位微守初心. 新途更须奋开拓, 职守全凭奉 ...

  • 483 脚板底下出新闻 脚板底下出美文——读《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一文有感

    脚板底下出新闻   脚板底下出美文 --读<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             一文有感 成    文 前几天,同事"写友"小梁通过微信向我推送了一篇文章 ...

  • 肥西铭传乡:“椿”风香十里 唱响乡村振兴戏

    2021年04月21日 16:56:44 来源:凤凰网安徽 0人参与0评论 "好山好水好生态,好人好椿产业兴",这是四里八乡对肥西县铭传乡聚星村曹坊村民组香椿产业发展的中肯评价.4 ...

  • 【走进乡村看小康】描绘乡村致富新图景

    紫藤爬满长廊,月季列队两旁,瓜果飘香怡人--在河南省太康县逊母口镇豫枫源家庭农场内乘凉避暑,能闻花香,能尝鲜甜,能观美景. "绘制"这一园美景的是夏振飞,太康县逊母口镇叶南村人.在 ...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使命/杨娥

    乡村是绿色的.走进绿色的熊背乡大麦王村,我的心是飞扬的. 摆脱贫困的大麦王一派生机,村庄沿河而建,街道整洁干净,宽阔的水域潋滟着淡蓝色的波纹,河岸上柳丝绦绦,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到处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我 ...

  • 乡村振兴|红豆杉扮靓村庄 生态绿带富乡民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渔洋关镇枚二冲村大力发展红豆杉特色产业,既扮靓了山村也富了乡亲. 入秋以后,山间渐渐显出金黄的色彩,渔洋关镇枚二冲村的田间却仍旧是一片葱绿.孙治国正和村民们剪裁红豆杉的枝条, ...

  • 小江村的“小康路”

    本报讯(通讯员 李新春)祁阳县浯溪街道小江村毗邻县城,素有"瓜果之乡"美名.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瓜果基地2500余亩,实行水果品改1500余亩,培育了西瓜.红提.柑橘.冰糖橙等 ...

  • 民乐:“薯”光灿灿 丰收在望

    中国张掖网民乐讯金秋季节硕果丰,瓜果飘香收获忙.时下,正值马铃薯收获的季节,民乐县新天镇新天堡村马铃薯种植基地上,一片繁忙,马铃薯喜获丰收. 连日来,在民乐县新天镇新天堡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上,机器轰鸣 ...

  • 庄浪:从致富良田中满载而归

    站在莽莽关山深情回望,山浪峰涛,梯田雄踞,层层叠叠,仿佛起伏的臂膀砥砺奋进,仿佛坚定的步伐迈向天边,仿佛岁月的回声,倾诉着庄浪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历史征程. 汗水和心血浸透了 ...

  • 有关《情洒西海固》:我们的书记是画家/唐晴

    "我们的书记是画家."宁夏固原西吉县马莲乡南川村村民说起"驻村第一书 记"薛福利,眼睛就会放光,语气也变得十分自豪. 2010年5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干部.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