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271条-274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
时间:
2018年07月17日20:00-21:00
参与者: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肖春宏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271条、272条、273条、274条。
精彩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无数名医。书中每一条文、每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今晚我们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271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271、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对条文271的理解
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其脉当弦,今反见脉小者,脉象由弦变小,说明邪渐退,脉象趋于平和,其病欲愈。
陈青:271伤寒三日,邪气入少阳,当见弦脉,反见脉小者,说明少阳邪气衰退,正气恢复,是病向愈的征象。
许永方: 伤寒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若少阳脉小者,小则病退,其病欲已。
林利城:伤寒三日,邪应当传少阳。少阳主脉是弦,而患者脉不弦而小,说明邪气已弱,病将痊愈。
高一萍: "小"是与"端直而长"对比而言,此与第五条所言"伤寒三日,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义同。
黄清泉:小指脉形而言,等同于细。少阳病脉应是细而弦,细代表“血弱气尽”,弦表示“邪气因入”,今只细而不弦,示邪气退。
欲已应该还没好全,脉小说明仍处于“血弱气尽”状态,还可以小柴胡汤。
林利城:寅至辰时:凌晨三点至九点。这时是少阳经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气易复,邪气易解。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覃秋玲:对条文272的理解
本条论述了少阳病欲解的时间。从寅、卯、到辰时,少阳病易解,因从寅、卯、辰时为阳气生发之际,得阳气之助,抗邪有力,其病易解。
许永方:寅至辰时,少阳之所主也,得少阳气旺之时而病解也。
陈青:272少阳之气通于春,春建于寅,是阳气生发之始。而少阳得其时则旺,则抗邪有力,故以寅、卯、辰为欲解的时间。
高一萍: 少阳病属少阳火郁气滞,在其将解未解之际,少阳郁火随天阳的舒展、生发之势,而得以宣泄疏解,故少阳病解于3---9时(日出日升之时)
覃秋玲:谢谢老师们的分享,现在我们开始有关太阴病的讨论。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对条文273的理解
本条为太阴病提纲:太阴病为里虚寒证,由于里虚寒,虚则无力,寒为阴邪,胃气不降,浊阴上逆则呕吐;寒邪伤阳,则中焦无力运化、统摄失职,出现腹满、食不下、自利的脾胃虚弱症状;寒邪凝滞故时腹痛。此时若误用下法,使里虚更甚,导致胸下结硬。
陈青:273脾阳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故“腹满,食不下,时腹自痛”。脾胃气机升降紊乱,下利责之于脾,呕吐责之于胃。“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随着下利的加重脾阳脾气越虚,而加重。治法忌下,若下,脾胃大伤,寒湿愈甚至凝结“必胸下结硬”。
林利城:本条是太阴病的提纲证。太阴病属于里阴证。阴盛缘于阳虚,阴邪凝聚于里,故水湿内停,阻碍气机的升降,气滞则腹满,气逆则呕吐,胃纳不和则食不下,水湿内停,流注肠间,则自利,本病阳虚为本,阴盛为标,自利虽能排湿,但是阳气不复,阴邪只会源源不断地聚集,病程越久,阳虚越甚,故自利益甚。虚寒性的腹痛,不像实性的邪聚不移、疼痛固定持续而剧列,虚寒性的腹痛是得温则减,喜揉喜按,有缓解之时,此病虽腹满而痛,却与阳明病完全不同,若是误用攻下之法,犯虚虚实实之戒,正气更虚,邪实更盛,凝结在胸下,必然出现胸下结硬。
许永方: 太阴病为里虚寒证,胃虚停饮,故腹满而吐,食不下,腹痛下利益甚。太阴病宜温不宜下,误下后胃益虚而饮益聚,甚则恶化出现胸下结硬。
覃秋玲: 关于太阴病的提纲,各位老师们的分享都非常精彩,那下面我们进入今天晚上最后一条条文的讨论.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对条文274的理解
太阴中风,指太阳中风转属太阴病者,太阳病传里,以转属阳明为常见,若其人体质虚或多湿,转属太阴。太阴病为里虚寒,寒邪收引,四肢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四肢烦疼。太阴外受风邪,应当脉浮,今浮取而微,邪在表而轻微,为外邪将解;沉取而涩,乃是寒邪凝滞导致脉行不畅,脉由涩转长,为邪去正复,其病欲愈。
陈青:274“阳微”是指的轻取,脉由浮而变微,提示了邪气退,“阴涩”是沉取脉涩,这提示了里气不足,正气不足,“而长”,而是表转折的,由涩脉转成长脉,这提示了正气的充实,正气的恢复,脉由浮而不浮了转微了,这提示了邪气退,由沉取涩而转长了,提示正气复。
高一萍:本证太阴中风,浮取脉微,说明外邪始衰;沉取脉涩,说明正气尚有不足。脉由微涩而向迢长变化则反映了正胜邪退的过程,故其病欲愈。
林利城:太阴中风,是太阳中风转入太阴的病证,四肢烦疼,是太阳表证,脉阳微,即浮取脉微,是表邪衰减之意,阴涩是里有津液不足,是太阴下利伤津的表现,脉长是里气尚足,此时邪衰而正盛,则病将痊愈。
林佳明:271、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脉小为邪以衰,病欲己,注意观察疾病的进退。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两个体系对疾病欲解时的解读。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的提纲,反复结合以下的条文领略太阴病的真正含义,病位在,病性为虚寒,与阳明病相对。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阳病转属太阴病,为在里虚寒疼痛而烦,从脉象判断疾病的欲愈。
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豁然开朗!期待下周二晚上更精彩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