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普通人的生活,是我见过最大的恶

阅读丨成长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218篇原创

今晚主题:职场共情
Ray先森说✎
经常在职场上遇到那种“明明什么都不懂,非要对你指指点点”的人,有时候你解释几句,反而被对方笑话自己开不起玩笑,像这样随意嘲笑别人的人和事,才是我见过的人性之恶。
前段时间看过这样一条新闻,两个“lo娘”(把洛丽塔服饰当成日常服来穿的姑娘)当街拦住了一个身穿山寨洛丽塔裙的女孩,先是对其进行嘲讽,进而恶语相向。
忍无可忍的女孩意图报警,却被盛气凌人的“lo娘”威胁:
“你报警吧,我跟你说,老子警察局有人”。
视频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人们的热议。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道: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少有这样的悲悯之心,更多的时候反而会对不如自己的人恶语相加,百般嘲弄。
多年以后,经历了生活与职场的诸多事端,我才明白:
 
那些站在所谓的鄙视链顶端的人,无非是仗着自己谜一般的优越感,对旁人肆无忌惮的评价和猜疑,顺带嘲笑他们的普通生活,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形无影的作恶。
1
所有先入为主的自以为是
都暴露着你的无知与浅薄
 
熟悉我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在每个公司上班我都会习惯性穿西服,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这样职场随处可见的习惯,也会被人拿来说事,某次一位领导直接在我面前非常不屑的说:
“只有傻X才会上班穿西装。”
我看了下他那幅得意的嘴脸,默默离开。
像这样带着先入为主的只以为是,无时无刻不在暴露着一个人的无知和浅薄。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给致股东信中,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领导者不认为自己或者自己团队的体味是香的。”
 
言下之意说的就是,收起那些无知和浅薄,别自以为是,然而有这样自知之明的人少之又少。
 
以前在职场上还遇到一个女生,常常习惯以打击嘲讽别人为乐,总以为占上一两句口舌之争的上风,就能显得自己能说会道高人一等,在旁人看来那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实在欣赏不来。
记得有一次,因为前天加班到深夜,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没有来得及换洗的羽绒服,头发也没有来得及洗就来上班了,被这个女生看到了立刻说了一句:
 
“你怎么不洗头啊,看着跟难民似的。”
 
说完之后跟没事的人一样,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后来那女生还不依不饶喋喋不休,也是自那件事之后,除了工作交接,我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和对方沟通。
猎豹网创始人傅盛说过一段话:
“人跟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上的不同,人和人最终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
 
有的人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却总表现出一副你不如我,你要听我的气派来。
汉朝大儒王充在《论衡·自纪》写:
稻谷千钟,糠皮太半;阅钱满亿,穿决出万。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
这话大意是说:
千钟稻谷,糠皮就要占去一大半;上亿铜钱,坏了钱孔的会有成千上万。祭祀用的太羹必然淡而无味,最珍贵的宝石也必然有杂质。
当你要求别人十全十美的时候,
可以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
放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来说,这种自以为是揪着别人小辫子不放的情景随处可见:
你和他谈公司愿景和发展,而对方却说创始人人品不行;
你说他这个项目启动之艰难,而对方谈负责人生活作风;
你说他某人做事能力和精力,而对方谈和你谈派系站队。
像这样的讨论,大多数如同上文中的那两位同事一样,只是在自己的认知区域里固步自封坐井观天,总是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好的。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站着认知区域的低谷,对着自己看不懂的世界指手画脚妄加评论。
 
2
带着偏见看世界的人
永远看不到真相
曾经在很多场合之中,被我爸教育和批评:
“越是地位越高的时候,越要学会体谅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后来进入职场,随着工作时间的慢慢累积和推移,确实发现和遇到很多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对他们各种嘲讽和不屑,
 
我没有这个资格,更没有这个权利。
 
以前在上家公司就遇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实习生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复印机多打了一些纸,被公司主管拿到公司群里各种批评,其他几个同事也纷纷挑毛病,笑话这个实习生能力如何不堪云云,
后来事情出现反转,实习生的领导出面解释说,她是为了校对某项文件才将文稿打印出来,想一个字一个字逐一对比勘误,因为第一次用打印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一时间误会解开了,而刚刚那几个同事纷纷不吭声了。
一个人的失败,往往从看不起能力和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开始。
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去体谅一个人,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同情心,而是真真切切的同理心。
很多人会把同理心等同于体贴、友好或者富有同情心,同理心的真正含义是:
一个客观的逐步了解他人看法的过程,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再尽力摒弃它们,并试图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以前在做写作课程的时候,一个同事就非常直接的评价我的学员:
“这些人真是好笑,也不看看自己写的东西,基础那么差还好意思来报写作班,就这水平还想写作变现,做梦吧。”
表面上在学员群里对人家各种奉承讨好,背后却各种看不起对方,这种带着偏见看世界的人,哪来的机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当你根本不在意别人,根本不愿意对他人的发展投入时间花费精力,甚至根本不关心对方的成长和感受,长久下来必然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囚笼,这才是真正的固步自封。
我的高中老师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常常念叨一句话:
“进入大学后你要面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上半夜帮自己想的时候,下半夜也要记得帮别人想想。”
后来每每在职场上遇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我常常会选择先努力去理解别人的观点,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取得别人的理解,而不是下意识地先反驳。
同理心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你的眼里心里看到的不全是你自己,
 
当你打破偏见的时候,你能看到的是一个更宽阔的天地,而不是头上一圈四角的天空。
 

3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你的世界不止只有你
 
很多人常常会觉得,职场就是职场,讲这么多情感和感受做什么?
 
要知道职场并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你面对的也不是一个人的职场。
 
得到心理导师刘嘉曾经回忆自己上学时候,就遇到这样的一则故事:
刘嘉在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全市的第一名。但是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同学问他,
“你考得到怎样?”
他都会说:
“哎呀,这次第一名肯定不是我,这题目太简单了,人人都会做。我喜欢提前交卷,不认真检查,肯定粗心错了不少。”
每当他说第一名不是我的时候,虽然他是发自内心的,但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因为很多人觉得题目很难,而只有他觉得很简单。
直到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发现无论他怎么努力,都不是第一名,他的自信心一下就崩塌了,他当时就在想:
我能学下去吗?我能坚持到下一学期吗?我能毕业吗?甚至考虑过退学。
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他们班一个同学因为学业开枪自杀了。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不仅他是这样,班上七个同学都是这样。
大家都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大家都在挣扎喊叫,只是没人听得见,也没有人能感同身受。
在那一刻他才真正知道,他需要的不是别人跟他说:
“你很聪明,你只要再加把劲,再努努力,你的成绩就能上去”。
他需要的是,一个和他站在一起的人,对他说:
“我曾经也经历了这些痛苦和挣扎,我知道这有多么的痛苦,你并不孤单。”
后来当我去回想职场失败和难过的时刻,对那些给我鼓励的人当然会报以感激,但更让我难忘的是那些真正给与我支持和理解的人。
 
鼓励你的话谁都会说,能拉你一把的手却不一定到处都有。
 
一个真正成熟的职场人,会懂得巧妙建立与受挫者的联结,让他们得到支持和理解,让自己和受挫者成为战友。

每个人都喜欢和强者做朋友,可是辩证的看,谁又能保证真正的强者从来不败?
 
真正有同理心的人都懂得制造联结,这可比你得意时随处可见的吹捧奉承要可靠的多。
那么如何建立必要的同理心,在这里和你分享4个原则:
1. 接受观点,无论对方说什么
我们都要无条件接受他/她,认为他/她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这里的核心点就是“无条件”,这看起来有点难,但有时候先听别人把话说完,并不代表你会吃什么亏。
2. 对他的观点不加任何评论
对他人的价值观不要作任何判断,这点相当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我们喜欢习惯性去评论、反驳与我们世界观不一样的观点。这一点的核心点是“真诚的倾听”,要知道有多少人的职场社交,输在习惯性反驳?
3. 觉察对方的情绪
他/她现在究竟是抑郁的还是悲伤的,是愤怒的还是羞愧的等等。细微的情绪辨别,来自我们日常的观察与体验,所以这一点的核心点是“敏感”,而敏感的人才能更好的体察对方的感受。
4. 和他人一起感同身受
 
真正的感同身受,几乎少得可怜,因为这世上没有和你遭遇、处境、经历甚至心态完全相同的人,但对方如果愿意抽出时间、放下身段、卸下防备、甚至特地和你掏心掏肺帮你解决问题,甚至给你对接各方资源,拉你走出泥潭。
这样的人,才是值得一辈子深交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生而平凡,但平凡之下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被随意指责和评价,同样的我们也从不希望自己无端遭人随意评价和嘲笑。
 
在此也奉劝一句,当你嘲笑别人生活的时候,请扪心自问一句:
 
我有什么资格?
写在最后:
我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
每次在职场遇到这样的事
我常常选择回避和沉默
如果是你
你会如何回应这些人事?
欢迎留言和我互动
—————(欢迎加我微信,找我唠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