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帅笔法,你掌握了吗?

牵丝,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就三个字:

帅呆了

在书法中,牵丝是除点画外唯一出现的有形曲线。在清代的《续书法论》中有这样的解释:

作书有两转字。转折之转在字内,使转之转在字外。牵丝有形迹,使转无形迹。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是无形之牵丝。此即不着纸处,极要留意。

总之,牵丝除了使书写更流畅快捷,还能影响整行,甚至整篇作品的章法与气质。它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下面,侠客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起笔

在笔锋快速入纸的瞬间而形成。我们在《兰亭序》中,会发现大量的出现此技法。如“带”字:

此字起笔处露出的牵丝,既丰富了横的形态,又使其更加劲挺。紧接着的几个竖画也是用牵丝起笔,不过它们的形状各异,方向不同,造成多种不同形态的竖画,使这个“带”字更加灵活。

二、行笔

汉字因为有笔顺,在收笔与起笔之间快速形成的“牵丝”。在笔画与笔画之间,使用牵丝会连接,使得整个字看起来更加连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笔画形态的作用。如:

当然,这种形态也存在与字与字之间。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炫技,而是作者在书写时候,由于感情的宣泄,或笔意的风发,有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赵孟頫

三、收笔

在书写完一个笔画,或将承接下一个笔画,笔锋快速离纸,就此收笔。一个笔画的收笔,往往暗示着下一个笔画的起笔,通过牵丝的形态和方向,学书者大致能掌握书者当时的运笔线路,大致掌握书者的真实书写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

品字的末横

苏轼的这个牵丝相当独特

在行书中,牵丝过少,必定影响行气;过多则俗气。如何把握其中分寸,请听下回分解。

塑造体势
1

体势是指单字的体貌、神态,它是书法的核心。除了传统的用笔轻与重、断与连,还有就是牵丝。

贤哲

尤其在草书中,如上图的“贤哲”中的“哲”字,对于“提手旁”的起笔,由于牵丝的影响,一改楷书中的从左往右上的体势,而是从左上到右下。

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矩....”你看,一个笔画的简单改动,势必影响整个字的体势。在不影响汉字可识性的情况下,通过牵丝的连与断,形成单字体势上的错位。

补救体势
2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书家不可能做到每个字都尽善尽美,而通过牵丝,一定程度上则可以弥补措施。

苏轼为了塑造“稍”字的体势,他将该字左部“禾”旁放大且以重笔书写,这样体势靠左。而“晴”字体势则刚好相反。二字明显的不协调。

但通过牵丝的连接,形成了字组,使其重新达到了平衡,正好补救了其中的缺憾。这种情况很多,如下图王羲之的“奈何”:

奈何

此外,牵丝还有一定的“补白”作用,以达到平铺和谐的目的,如下图“有”字: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3

孙过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协调”。

例如,一个字中同时出现多个横,如“隹”。一般我们可以改变每一横的长短粗细,在行书中还可以用牵丝来达到。

如下图赵孟頫的“谁”字,先孤立第一横,以意连方式连接下一横,其余三横以牵丝相连。那为何四横都不以牵丝相连?就体现了牵丝的精髓。

所以,牵丝不是想牵就牵,多了则容易落入江湖体的漩涡

您看,通过本文,您是否又涨知识了呢?觉得有用,记得点个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