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武汉的志愿者致敬! ——疫情下的心情日记(1)

我每天早上(确切地说,应该是接近中午)起来,不洗漱,不吃饭,边喝茶,边随后打开电脑,查看统计当天的疫情,浏览与疫情相关的新闻、文章。

洗漱吃饭后,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读书的最好时光。封闭在家,对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随着疫情的蔓延,形势愈来愈严峻,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风雨飘摇”。

书桌上摊开的是正在阅读的《季羡林文集》《昭明文选》《儒林外史》,忽然发现,心静不下来,书读不进去了。这种情况在我的生活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读不进去书,一头扎进疫情报道的“汪洋大海”中,担心着、揪心着、感动着、感慨着,直到深夜,还在不停地浏览。忽然发现,自己走不出来了。

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无助感、无力感油然而生。再一次地确认,自己是如此地渺小,如此地微不足道,什么也做不了。

为了找回存在感,当然也是出于良知,我连续写了《我想对你说:抗击疫情人物速写》《我相信》《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疫情之下温暖的瞬间》等文章和诗歌。酷爱朗诵的表妹主动配乐朗诵了《我想对你说:抗击疫情人物速写》《我相信》两首诗歌。表妹的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听着经过再创作的自己的诗句,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

写了一些文字,不管怎么说,疫情下自己毕竟“做了点什么”,无助感、无力感有所缓解。写作是一种宣泄,信然。

今天徐州阳光灿烂。尽管降温了,有风,但有阳光的日子总是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书房的窗外就是公园,往日喧闹无比,现在阒无一人,安静异常。树叶在寒风中摇摆、小溪荡起了波纹,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熠熠闪光。树木蓊郁,枝条在伸展,应该是春天到了吧?

两天前,表妹发给我武汉的一个年轻人自己拍的纪录片《封城日记》(九集)。表妹说:“哥,推荐你看看,这个短片制作者是个武汉青年,非常棒!毫无作秀吸睛之初衷,却让人目不转睛地看完所有。真诚、深沉、自然、流畅,没有高昂的背景音乐,没有煽情的解说,没有摆拍,宁静平静的镜头里却记录了无法演绎的一段武汉历史《封城》。”

今天的天气好,心情也好,一气看完了九集纪录片。表妹说得没错,没有背景音乐,没有话外解说,没有刻意剪辑,很朴实、很真实地记录了武汉封城后的一些场景和片段。片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些走出家门的志愿者。每一个志愿者都是那样自然,那样平静,仿佛他们正在做的就是自己日常手头的工作。但是朴实的话语中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一个志愿者说,现在封城了,这些医护人员的衣食住行怎么办?总得有人做吧。如果连他们都倒下了,武汉就完了。再比如,一些医院附近的宾馆全部腾出来给医院使用,一些餐馆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免费供餐。没有任何渲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真好!我在心里,默默地向这些志愿者致敬!拍纪录片的小伙子去看望一个滞留在武汉的朋友,这位朋友坦言,前几天总是想哭(是位女士),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后来把留守武汉的单身人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大家相互问候,有了这个群后感觉心情好多了。另外,镜头中“封城”后的武汉,安然而不是森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志愿者对护士说“你守护世界,我们守护你吧”)

2020年2月1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