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勤奋上超过中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存法则,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秉承着勤劳致富,奋斗发家的理念,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勤奋勇敢,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东方千年不倒的独有奥秘。
古往今来,多少辉煌璀璨多少星光灿烂,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接替上演,如今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融入进了万家灯火,烙印在了每个华夏儿女的心底。
(一)、不吝赞美,舍她其谁
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海外游子的步伐,令全世界侧目。它们很是仰慕这种精神,也恨自己无法拥有。
昂山素季被称为'改变缅甸的女人',她对北面的中国有着天然的好感,曾经在英国牛津留学、又担任过联合国助理秘书和不丹外交部官员的她,可谓是学贯东西。
曾经沧海的昂山素季,还是觉得中国文化更值得尊重。如今担任缅甸国务资政的昂山素季,有了更多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
她来中国的次数越多,越能够发觉自己的渺小;越觉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在前年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昂山素季就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评价。
昂山素季这位女强人激动的说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勤奋这方面超越中国。'正是因为对华友好的交往态度,令昂山素季多次受邀到访中国。那么,她夸赞中国有何目的呢?
其一,是希望改善中缅之间的关系。因为缅北问题,缅甸一直与中国存在着些许的领土争端。两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在交往上双方都保持着高度的谨慎。
而中国与缅甸相隔很近,中国这两年的发展日新月异,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缅甸要想发展,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因此它需要中国的帮扶,需要和中国搞好关系,也需要中国的先进经验。
所以,昂山素季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与中国交好的机会。正因如此,昂山素季积极的主张缅甸加入一带一路,还在前年亲自担任起了指导委员会的主席。
其二,则是昂山素季的外交政策。她一直希望能够保持中立主义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致力于将缅甸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昂山素季想尽可能的把缅甸军政府时期的一些激进主义全部消除掉,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
事实证明,她的愿望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如今中缅之间的关系,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双方也愿意就缅北问题达成共识,因此近年来缅北的果敢已经愈发的缅甸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佤邦也会像今天的果敢一样。到那时,缅甸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佤邦虽然早年间是中国的领土,而清朝时期将其割让了出去。新中国成立后,表示尊重佤邦人民的选择,所以,他们一直留在缅甸。
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中之国,既不投靠缅甸也不归属中国。因此,并不是祖国不愿将其收回,而是他们自己不愿回归。
(二)、葆力之士,手胼足胝
当然,这只是昂山素季言论中关于利己主义的分析。回归到她说的话中来,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代表着她对中国这么多年来的成就以及中国人民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传统的赞许。那么下面就来说说,我们关于勤奋的'心经'。
首先,是古代耕读传家的理念。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用倚仗外力。当然,这令很多统治者虚妄的以为天朝上国无须和外界交流,以至于在清末有了那样一段悲惨的历史。
不过关于耕种,古人的确是非常的痴迷。因为它涉及到吃喝,这样的基本生存需求。古代多少人辛辛苦苦打拼,就为了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使给地主家当佃户,也要不遗余力的耕种。
白居易的那句'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正是中国古人勤奋的真实写照。他们为了能有收获,从来都是不辞辛苦,也坚信着勤劳能够致富。
说完了耕种,再来说读书。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读书学习,考取功名那是光耀门楣改变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好儿郎将大好的时光都用在了钻研治学之道上,即使条件再简陋也九死未悔。
正因如此,才有了那么多发人奋进的故事。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比如头悬梁的孙文宝;比如锥刺股的苏秦;再比如闻鸡起舞的祖逖还有囊萤映雪的孙康亦或者是断齑画粥的范仲淹。
纵观世界历史,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有如此勤奋的耕读精神。那么,古人为何会如此努力,如此勤劳呢?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办法。农民如果不耕作,那么就只能活活的饿死。当时的勤奋虽然不能致富,但最起码可以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如若稍微有点懈怠,粮食歉收,那么就无法交够给国家的税银,也无法还上给地主家的佃银。到时候不仅自己没有吃喝,还得背负一身的沉重债务,除了努力他们别无他法。
而那些苦学的士子们也是如此,像击楫中流的祖逖家庭情况还好一些,那是他自己乐善好学,而像苏秦还有范仲淹,那是已经真的走投无路了。
当年苏秦在家里的时候,被父母和兄嫂纷纷嫌弃,认为他一事无成。如若他不刻苦读书,将一辈子生活在指责与谩骂声中,读书是他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
到后来苏秦身兼六国之相,父母兄嫂在村外跪迎,他说了一句:'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还有范仲淹父亲早逝,母亲不得已而改嫁,他的继父本事不大,也不会帮着范仲淹成家立业,他除了寒窗苦读以外别无选择。
因此不论是黄牛般辛勤的古代农民,还是那些苦学的士子,之所以如此勤劳就是因为三个字:被逼的。
(三)、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说完了古代,再来说现代。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国家一片萧瑟。如今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论是在地区还是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像东北的大米还有河南的小麦,那都是享誉世界的存在。而且,今天的中国学生不论走到哪里,从来都是刻苦用功,从不畏惧考试。那么,今天的中国条件已不同往日,中国人为何还要如此的勤奋呢?
首先,是古代精神的延续。古人对种地和学习看的特别重要。这份勤勤恳恳的精神,已经深植到了后世的基因。即使再下去千百年,中国人还是会如此的勤奋,中国如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勤奋密不可分。
其次,则是国际环境的影响。那部用血与泪谱写的中国近代史,令无数中国人不禁涕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排斥与打压。它们妄图以经济制裁的方式,让中国这个刚刚立国的国家,烟消云散。
那时候的国人,若是不勤劳,就无法发展内循环,可能就会面临着饥荒和国外势力的浸透。如今改革开放以后,国人们都想尽可能的抓住机遇,团结一心的让祖国发展起来。只要不有求于人,就可以不再受制于人。
若是今天的国人不再勤劳,那么就会给外国人钻了空子。它们会以资本的力量,全面占领中国市场,到那时我们的祖国就会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全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练就了一身的本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站稳脚跟。
昂山素季的那番话说的十分中肯,她已经参悟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绝对奥秘。放眼世界,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非洲欠发达地区,都没有这份踏实肯干的精神。
就像非洲,有很多地方虽然缺乏雨水,不过热量还是十分充沛的。可那里的民众,都把生活的希望寄托给了国际社会的援助,拿着每年的救济种子去做饭,来年还得靠人接济。如若他们能有中华儿女一半的精神,大部分地方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贫穷落后。
总而言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十几亿人都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