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六经辩,柴葛经方显神功,简述清热药≠抗病毒

更新时间:偶尔更新,随意写写

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

全文字数:1248

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蓝字关注经方日记

作者:林佳明

就诊时间:2020年1月13日

周一的早晨,刚到达办公室,就看到廖护长带着女儿,她女儿趴在桌子上。

我问护长:怎么了,护长?那么早。

廖护长:小孩昨天发烧了,39°,主任,你帮我看看。

依次按六经问诊,发热38.5°,恶寒无汗,口干口苦,精神差,颈后背不适,不想吃饭,舌尖红苔薄黄,寸脉浮关弦数,可能临近考试的原因,孩子也担心反复发热不退去不了学校。

六经辨证:三阳合病

辩方证:恶寒发热,为太阳病,无汗,为太阳伤寒,颈项部不适,为葛根汤证,口干口苦,纳差,脉弦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舌红脉数为阳明里热。

拟方:

麻黄10g,葛根45g,桂枝15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柴胡30g,党参12g,法半夏12g,黄芩15g,石膏60g

中药1付,每天一剂。

同时利城老师予刺络放血。

经过中医治疗后,患者一剂就已经退烧,同时,胃口好转,去上学了。

中医的治疗,关键在于辨证,四诊合参,经方的辨证思路也很简单,确定病位、病性、病势,六经,间证,辩出合适的方剂。

随后观其脉正,随证治之。

病位在于肺卫,属于表 ,治疗大法,当以解表为主,也就是透邪外出,俗话说,就是发汗方法。该治疗方面,要透表,使邪气有出路,邪去则正安。

中医退热药的煎服法

透表药多用花、叶类 ,其性轻清上浮,具有较多的挥发成份 ,不宜久煎。应该是多泡少煎。

10分钟频服,正所谓祛邪务快,邪去则正安。

退热药用之有效,多于24小时内可以见效,如不见效,要考虑用方是否准确。

发热数天的患儿及老人,注意有无呕吐及腹泻,要考虑是否存在体液丢失情况,如有,建议先补水,后发汗 。

对于病程中出现高热者,可以临床使用美林等药物,以暂缓症状

护理

饮食清淡,或少吃,以减少胃肠负担。

湿邪感冒,建议少食或暂时禁食 ,注意多进水。不吃水果及牛奶,以稀饭为主。

中药退热药的优点

退热作用较快,大部分在24小时之内退热 。

退热后不反弹 ,退热的同时可能会同步消除其他症状,如头痛、鼻塞等症状。

中药的退热时的汗较少,对机体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用药不受温度限制。

辨证误区

死定体温、血常规、肺部CT或是胸片的结果,而忽视中医基本四诊的采集,根据检查的结果采用抗病毒中药治疗而忽视了个体不同的临床症候反应。

今天早晨一起来,刷透朋友圈的双黄连口服液,一下全城抢光,家里的弟妹发信息给我。

大家认为清热解毒药有抗病毒作用,用清热解毒药就可以清热。

但是清热药   ≠   退热药。

现有退热中药配方及分析

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

蓝芩口服液  —板蓝根、黄芩、栀子、胖大海、黄柏。

清开灵颗粒  —珍珠母、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猪去氧胆酸。

复方鱼腥草颗—鱼腥草、黄芩、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淡豆豉、薄荷、荆芥、连翘、栀子(炒)、黄芩、大黄、槟榔、厚朴、半夏、青蒿、赤芍等。

中医讲的是整体辨证论治,同样的道理,把具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当成预防用药是不正确的,每个人的个体因素不同,盲目服用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带来副作用。

在家好好的休息,多喝水,运动,做好防控,才是真正的预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团团圆圆 过新年

林佳明,林利城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