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广东第一巷韶关人都知道,但这三座门楼的历史却少有人了解!

每个人心中对于南雄珠玑古巷

都有一种乡愁的情怀

来这里寻根的人

都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地方

历经风雨,充满故事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

穿过千年古巷

去了解那三大门楼的故事

珠玑巷中门楼

横跨巷北段中央,原为翔凤坊楼。《建珠玑楼碑记》载:“沙水镇翔凤坊之楼,先辈每欲建之第,徒竖石脚而弗克,厥成者非无因而止。迨后见其石基犹存,相顾而言曰:前人既遗起楼之基,吾侪何不共体先志乎。斯时,一唱众和,以数十年未成之宇,忽而振拔于崇朝,其适情玩志,虽不如古之岳阳、黄鹤等楼,而题曰珠玑,则其名亦可相传于两粤、两京,为后世之遗迹云耳。彭统端题并书,清乾隆十二年菊月。”

1985年重修,南接驿道通路的驷马桥,北至凤凰桥。高、宽均5米,近似正方形,进深1米。圆形拱门,拱高3.3米,宽2.8米,进深1米。歇山顶二层绿琉璃瓦,正脊3米长案造形,垂吻两只朝天翘起,近0.5米长的犀牛角造形,生动形象。

比中央建筑低1米的两端脊与中央造型相同,通体洁白如玉。楼中心竖镶长1米,宽0.3米的方形青石匾“珠玑古巷,吾之故乡”,落款:“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副师长蒙志,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中瀚”,下方横镶长0.4米,宽0.2米红砂岩浮雕“珠玑楼”匾。

上层北侧有1米高的木栏杆,内放1尊0.5米高的铜质太子菩萨像,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珠玑巷北门楼

稳踞巷北端,乾隆年间建,1983年重修,歇山式绿琉璃瓦面。

通高8.6米,正脊长2米葫芦刹顶,正吻朝内回首神兽;垂脊1.3米长翘首犀角。拱形门,高3米,宽2米,进深0.3米,北镶横匾“珠玑街”,镇守北入珠玑巷第1关。

巷2侧罗列以宗祠为单位,井井有条地分布各式各样的房子,节毗祠堂、相联店铺。霍、马、何、陈、罗、简、林、张、苏、黄、吴、雷、钟13姓宗祠搭配和谐、紧凑,相得益彰。

曲直标致、自然得体,均红石筑基,明末建筑,古风存在。以由大门、影壁、倒座、正厢房等构成的四合院为蓝本,灵活吸纳“半珠式、品字形、多字型”等江南园林建筑精萃,与围屋成功结合的古巷道,是韶关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

珠玑巷南门楼

傲立于南雄市珠玑古巷南端,巷标志性砖木结构建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上下二部三层楼阁式歇山顶,均盖绿琉璃瓦,通高9.5米,面宽7.7米,进深3.2米。

下部拱门高4米,拱高3.5米,宽5米,进深3.2米的长方体,形如雄壮的凯旋门,门楣中央镶浮雕正楷“珠玑古巷”红砂岩匾,浩气冲宇。

上层中高约3米,2侧高约1.2米,如3顶(下2上1)巨大绿头盔叠加的3亭盖,稳插饱满红葫芦刹顶,正吻皆回首神兽,垂吻皆0·3米长卷草飞檐,神气洋洋。市文物保护单位。

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