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的青春痘久治不愈,立足湿热、以简驭繁,调治三个月痊愈
最近治疗一个痤疮的患者,女,30岁,诉有面生暗疮史十几年,平时以双颊部为甚,“上火”时长满全脸,伴有畏寒、肢冷、痛经、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乏力等症状,经多方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
刻诊:双面颊部见大量暗紫色皮疹,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沉弦有力。
辨证为湿热内蕴、寒热错杂、气血壅滞肌肤的暗疮。
治疗上,以五味消毒饮、薏仁附子败酱散、桃红四物汤加减调治3个多月,皮疹消退,仅留褐色色素沉着,口干口苦、痛经、急躁易怒畏寒肢冷等症状均有改善。
暗疮,又名青春痘、粉刺、痘痘,医学名字叫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是影响美观的第一大疾病。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教科书上,暗疮的临床分类很多,比如湿热蕴结、阴虚火旺、肝经郁热、冲任失调、热毒壅盛等等。
如何抓主证、以简驭繁往往更考验一个医生的临症经验和知识底蕴。
这是因为中医治病,每个医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辨证思路和用药体验。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跑去跟各类名师学习、偷师。
比如现在已经是国医大师的禤国维老先生,那时候已经非常出名了 ,他就擅长用养阴清热法,喜欢用大剂量丹参后下(丹参含有丹参酮,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后下,就是药快要好的时候才放下去一起煲,可以更大程度地保留丹参酮的活性)、二至丸(由墨旱莲、女贞子两味药组成)等加减来治疗痤疮,效果相当不错。
可我毕业后一直尝试用他的方法,效果却平平,可见这里面可能还是有很多诀窍的,有些道道不是你想效仿就可以成功的。
此路不通,只好放弃,回归父亲一直强调的“暗疮湿热为根本的”告诫。事实也证明,还是这个治疗原则于我来说更靠谱、更实用一些。
(父亲存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坚持“暗疮发病湿热为根本”的祖训,黎医生治痘痘,虽然不敢说效果非常非常好、“百发百中”,但个人感觉总体还算满意(毕竟神医也不可能个个都治好嘛),解决了不少患者的问题,尤其是解除了很多爱美青年的苦恼。
为什么说痤疮的发病离不开湿热呢?
首先,要从这个痤疮的病性来理解,《内经》上有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包含了疖肿、脓疱等病变,自然就包括了暗疮、青春痘。“心”又是什么意思呢?五行中,心属火,所以简单朴素点的理解就是“各种疮疡疖肿的病变都跟热(心火)有关”,而这个“热”又往往和“湿”是如影随形、难分难舍的,尤其南方,湿热湿热,湿和热真难分家。这就和我父亲所说的“暗疮发病湿热为根本”的认识是契合的。
其次,岭南地区四季不太分明,天气炎热的时间长,天气燥、冷的时间短。由于经常高温潮湿,造成湿热偏颇的体质比较多。高温天气,人民群众爱好冷饮,容易冰遏脾阳,造成湿邪内停,郁而化热,导致湿热成为岭南地区普遍偏颇的体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有关“湿气”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虽说痤疮的病因和湿热息息相关,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总是错综复杂的。就如同文章开头的那个病案一样。临床中单纯的湿热却不常见,总是寒热、虚实胶着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是最司空见惯的一个皮肤病,治疗起来却经久不愈的原因。
所以,湿热蕴结,日久化火,总会灼伤阴津,所以禤老尤其喜欢加用生地、女贞子、墨旱莲滋养肾阴;湿邪久恋、恣食寒凉、病久失治就会出现脾气、脾阳受损的情况;久病不愈、气血瘀滞、痰瘀互结,不少人还会出现疹色黑紫、局部硬结等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等病症。凡此种种,医者不可不察,必需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仔细辨证、随证遣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