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校注》曰:“辍:停止。图南策:比喻远大的志向。南,指南海。《庄子·逍遥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第75页)按:“图南”固然是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但在什么维度上使用这典故,还值得斟酌。像注者这样解说,不啻是说诗人想放弃“远大的志向”,显然是误会了潘先生的意思。先生此行的目的地是南方的昆明,他所供职的国立艺专迁往那里。所谓“图南策”,不过是借用《庄子》语典,指南行的计划而已,与“远大的志向”风马牛不相及。先生南行途中过桂林报安镇,因欣赏此地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故作此诗以赞美。“愿辍图南策,闲寻幽隐伦。树松兼艺菊,不羡义熙民”云云,只是说说罢了,当不得真。他还是以工作、以职责为重的,并没有停下“图南”的步伐。《校注》曰:“'眉鬓’两句:缅怀明末清初爱国诗人、义士陈佐才,一表抗战决心。陈佐才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曾驰骋疆场血战。暮年仍坚守气节,曾自选石凿棺,并自题石棺诗:'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魄。雨泣风号,常为吊客。’其《立冬前一日感怀》诗有句云'黄花犹是旧颜色,多少英雄已白头!’”(第78页)按:注者似乎是将“师陈”理解成“以某位姓陈的人为师”了。其实,“师陈”语出《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曰:“癸酉,师陈于鞌。”“师”指军队;“陈”即“阵”,动词,谓军队列阵,准备战斗。“师陈”与“血战”互文,指战争,即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眉鬓师陈老,江山血战春”云云,是说自己因忧愤国难而眉鬓日见衰老,而江山在血战中依旧逢春焕发生机。这一联对仗,张力甚大,且沉郁顿挫,笔老而遒劲,颇得老杜神髓。“江山血战春”五字,尤为悲壮,一语当他人千百句,极耐讽咏。而这种艺术效果的取得,也离不开“眉鬓师陈老”一句的铺垫和映衬。这首诗是五律,“眉鬓”句的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因此,第四字“陈”论字义虽应念去声“阵”,论字音仍应念平声“陈”。凡平仄两读的字,在受格律掣肘的情况下,是可以音、义分离,读甲声而取乙义的。笔者猜测,《校注》不取《左传》而以“陈”为姓氏,可能就是因为不了解近体诗创作中有此惯例的缘故。殊不知,自古至今,姓陈的画师甚多,“陈老”二字,如何能够确指即陈佐之?且此联对仗,“师陈老”如读作“师—陈老”,如何对“血战—春”?《校注》曰:“'天着’句:写天上白云飞动之势,说天像穿着羊欣的白练裙。白练裙:白绢制的裙。《南史·羊欣传》谓羊欣年十二作隶书,为王献之所爱重。欣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见之,书裙数幅而去。欣加临摹,书法益工。'凭谁’两句:意谓让风不断吹出白云似练,可是请谁在上头草写奇文呢?”(第99页)按:潘先生诗中的“白练裙”,比拟的不是“白云”,而是“白雨”。理由有四:一,诗的题目是“雨中渡滇海”,此首写“雨”,为题中应有之义。如依注者的理解,则此诗重点是写“云”,不免喧宾夺主了。潘先生娴于诗学,恐不致写走了题。二,“天着羊欣白练裙”句是紧接着“岸眉阵雨走飞军”而来的,进一步描写“阵雨”,较合章法。三,从“岸眉阵雨走飞军”句,可知这是一场急雨、大雨。从生活常识来看,此时天上似不应有“白云”。四,以天之广大,说“白云”像是天穿着的裙子,也属比拟不伦。只有蔽天的大雨,才当得起这样的比喻。顺便提及,“但使横风吹不断”句的“吹不断”,自是“风吹不断雨”的意思,而不能理解为“风不断吹出云”。这首诗构思奇妙,想落天外,为古人所不曾道,充分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