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书法中的神采?也许你的理解跟古人的做法大不相同

学习书法都是要从临摹古人的作品开始,从中获得用笔、点画、字形结构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化自己的认识,让书法表现出真正的境界意义来,如此以来,就会完成书法的生命再造。

说到点画、字形、结构等问题,每个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临摹,就可以基本掌握它们的书写规律,进而达到一般的书写要求,但是,对于书法的境界意义来说,则需要在书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修养、学识了,使书法焕发出'神彩'。对于这个问题,古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和追索,那么,如何使书法更有神彩?这是学习书法的人的一个最大瓶颈和目标。

何谓书法中的神彩?

'神'是远古时期人们对于那些事物中不确定因素的认识,《易传系辞上》中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意思是说事物阴阳对立的转化非常神速,不可测度。并且这个'神'往往是超越了人类智慧与理性认识所及的,表示变化极端复杂。在艺术中,一般是指与'形'相对应的精神境界,艺术中的'形'和'神'相对应的概念始于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在绘画领域中首先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主张,当然,这只是针对当时的人物画来说的,其主旨是要突出人物画中人的'神',书法中王羲之则提出了'书意'之说,意思是书法除了形以外,更要反映出书法中的'意味',这种'意味'更多地是要反映出'神'的意思。如王羲之说的'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就是对书法中'神'的关注。

关于书法中'神彩'一词是唐代书家张怀瓘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书法是以'神彩'为上,是指书法的精神境界,与之相对的就是书法的'形质'问题。'神彩'是形容风度、气质、精神的,是书法的艺术效果。正如他所说'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就是说书法达到了一定境界之后,看到的只是它的神彩,而不是字形。

书法中为什么要体现 '神彩'?

古人在研究、探索书法时认为,书法如同万事万物一般,都具有生命特征,如果在书写中忽视了书法的生命本质,那么,它将会失去必要的艺术性,这如同一草一木、一禽一兽一样,没有生命的事物是缺乏朝气和活力的。

唐代诗人李白在赞美王羲之书法时曾经写下了一首诗,诗云: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李白认为,王羲之的本人是清真潇洒的,行为也是晋人风度,他的书法也是精妙入神的,完全反映了道家自然而然的精神面貌。这里,李白提出了书法中的自然现象,并且把自然与入神作为书法神彩的关键问题,书法要体现出神彩,就必须具备自然而然的道家精神。

书法中的自然属性是受魏晋时期的玄学道学所影响,人们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美好的事物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书法在自然属性的影响下,那些文人士族在书写中自觉不自觉地把自然引入到书法中,形成了一种自然之美,这也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后来这一现象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发扬广大,以苏东坡为核心的文人书法家追求意态之美,形成了'宋尚意'的书法审美观。总而言之,书法的神彩是来自自然,来自于书写者对'意'的理解和布局,这也是书法中的最高境界。

'神采'如何实现?

既然'神彩'是书法中的精神境界,也是书家一直所探索追求的艺术境界,那么,'神彩'如何实现呢?我们还是回到张怀瓘对神彩的看法上,他说:

夫草木各务生气,不自埋没,况禽兽乎?况人伦乎?猛兽鸷鸟,神采各异,书道法此。

张怀瓘用世间草木、禽兽、人类来说明,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并且都各有生机和活力,只不过它们的表现方式不一样,书法也应当师法这些生命气象,师法它们的'生气',如此以来,也就有了'神彩'。

尽管张怀瓘在这里说明书法要效法自然之物,使其焕发出生命一样的神彩,但这里核心要义是强调'生命意义',如果缺乏了生命中的生机,那么要谈神彩则是不现实的。

五代时期的荆浩给生命中的'气'给出了解释,在书法中就是'气韵'。他说:

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认为: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

由此可以看出,书法中必须要有气韵,气韵是书法的生命,人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往往会按照自然之现象,'心随笔运',使书法有了节奏感、和谐统一。

由此可见,书法要表现出应有的神彩,必须要强调它的自然属性,而最能体现自然属性的是它的生命意义,只有书写出它的生命和活力,书法才能焕发出其生机与神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