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绅《悯农二首》赏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赏析

  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第二首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次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0)

相关推荐

  • 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自己却奢靡浪费,只吃鸡舌

    中唐有这样一位诗人,被白居易戏称为"短李",他一生的存诗有四卷之多,有一百四十首,然而为后人所熟知的,只有他早年的一两首诗.这位诗人,叫李绅. 元稹有一首诗,叫<节妇吟寄东平 ...

  • 辛丑牛年正月初八“谷日节”,重读唐·李绅《悯农二首》

    辛丑牛年正月初八"谷日节", 重读唐·李绅<悯农二首> 今天是辛丑牛年正月初八日,我国民间传说大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又称"谷日节".人们在这一天会祭 ...

  • 【每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第148期)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 ...

  • 《悯农二首》唐·李绅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 ...

  • 古诗词日历 | 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炎炎烈日下,正值盛夏中午,农民伯伯还在田间锄草劳作,汗水一滴一滴渗入禾下的泥土. 又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粮食,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呢? 注 ...

  • 唐诗《悯农二首》赏析

    唐诗<悯农二首>赏析 一君木子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悯:怜悯之意,有同情的意 ...

  • 名篇名诵 | 雅坤、瞿弦和诵咏李绅《悯农二首》

    无锡,一座秀色可餐的江南小城. 最初,无锡给我的印象,不是"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而是一本书,一首曲. 书,是无锡大儒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书中,自忖&qu ...

  • 唐诗《悯农二首》今韵

    唐诗<悯农二首>今韵 一君木子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

  • 诗海拾贝(71) 经典品读(1) 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 ...

  •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还原真实的中唐宰相李绅,悯农诗作者,吃鸡舌是假,党争冤案是假 原创2020-03-05 22:18·理工男读历史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

  • 落纸写旧诗(30)---【唐】李绅《悯农》

    落纸写旧诗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析赏] 灾荒不绝,兵患未除,则皇粮国税永不可免,官员俸禄只是因之衍生成本. 生产性环节永远是最最基础的,农业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