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乐山复性书院:再兴理学,观念难和

复性书院为马一浮所创建,他祖籍浙江绍兴,其父马廷培曾四任四川仁寿知县,故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光绪二十四年,马一浮15岁时应县试,他与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同榜,马一浮名列榜首,被当地贤达汤寿潜选为女婿。

光绪二十七年,马一浮在上海学习英文,后来又学习德、日、法等语言,两年后他前往美国,一年后又返国,之后又东渡日本。

停车于此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杭州,马一浮迁徙多地。1938年夏,他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到该校讲授国学,而后又随校西迁到广西宜山。马一浮在浙江大学讲学时间不长,但却很有影响,浙大教授李絮非在《浙大西迁纪实》一文中写道:“粹然儒宗博学硕望的马一浮先生,自二十七年春,来浙大讲学,讲阐六艺要旨,义理名相,诲人反躬力行,拨本正源。马先生讲学时,本校教师亦莅听甚众,多执弟子礼,以质朴中正著闻。际兹颠沛动荡之中,得当代大师之启导,益有无形的升华。今马先生以公车之征,入蜀开讲。而其《泰和会语》《宜山会语》所留遗于本校精神的影响,则永垂不朽。”

后来马一浮离开浙大,其主要原因乃是不喜该校的现代讲学方式,马镜泉、赵士华所著《马一浮评传》中写道:“马浮本来对现行学制有看法,他无意长期在浙江大学讲学。同时他对当时宜山'出郭少嘉树,四野唯荒营’那种景物凋敝的处境不满,不愿居住下去。因此,他在与弟子寿景伟、刘百闵等的通讯中,流露了愿找一处山水胜地,创办一所古典式的书院讲学的想法。这个愿望由其弟子辗转传到陈布雷、陈立夫那里,后又由陈通到蒋介石那里。蒋原来早就对马浮的德望有仰慕,于是,就由国民党教育部向行政院提出,院会通过,以行政院长孔祥熙的名义,向宜山浙大讲学的马浮发了邀请电,除表钦敬之意外,恭请马浮讲学。”

售票处

为此,马一浮提出了相应的办学要求,他在《书院之名称旨趣及简要办法》一文中提出四条意见,其第一条为:“书院,古唯以地名,如鹅湖、白鹿洞是也。近世始有以义名者,如诂经尊经之类是也。今若取义,鄙意可名为复性书院。学术、人心所以纷歧,皆由溺于所习而失之,复其性则同然矣。复则无妄,无妄即诚也。又尧舜性之,所谓元亨,诚之通。汤武反之,所谓利贞,诚之复。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教之为道,在复其性而已矣。今所以为教者,皆囿于习而不知有性。故今揭明复性之义,以为宗趣。”

可见复性书院一名乃是由马一浮所起,他要在此讲传统理学。而后教育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此会后改为董事会,由屈映光任董事长,董事会聘任马一浮为院长,但他不愿意担此任,于是正式聘马一浮为主讲。最终,书院选址在四川乐山县乌尤山上的乌尤寺。

乌尤寺山门

复性书院创办后,有很多人都想来就学,为此,书院发布了《复性书院征选肄业生细则》。《评传》一书中写道:“简章发出,以文字来求甄别者800余人,因应选者文理欠通、根柢浅薄,可入选者甚少。故肄业生只录取近30人,加上参学人亦不足40人。连执事人员、刻字工人院役在内,全院总共只60余人。规模还不及大学研究院。”而陈锐所著的《马一浮儒学思想研究》一书中提到的录取学生数量更少:“书院在第一次招生时报名者达800余人,只录取了20余人,连后来唯一获得书院肄业资格的金景芳都被拒之门外。”

复性书院的课程设置,《评传》一书写道:“书院课程分通治、别治二门。前者共同修习,以《孝经》《论语》为一类,孟、荀、董、郑、周、程、张、朱、陆、王诸子附之。后者相当于选修,以《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为一类,名、法、墨三家附之。《易》《春秋》又一类,道家附之。”

刻石

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共讲了四个学期,他主要讲了《学规》《读书法》《通治群经必读诸书举要》,之后又讲了《论语大义》《孝经大义》等。

其实复性书院在乐山开办的时间仅一年多,此后该书院得以延续到1946年,但当时该书院的主要功能乃是刊刻儒家经典。苏晓君在《苏斋选目》中说:“复性书院,在四川乐山,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政府开办,由马浮先生主持。民国三十年(1941)书院停止招生,之后开始以儒家典籍为主的刻书事业。”

地面满是青苔

关于复性书院所刻之书,苏晓君简述说:“民国三十四年(1945)马浮编有《复性书院拟刻诸书简目四种》附诸子会归总目序例,计划很庞大。拟刻四种为:第一群经统类,有《伊川易传》四卷/(宋)程颐撰等四十二种;第二儒林典要,有《易学辨惑》一卷/(宋)邵伯温撰等三十六种;第三文苑菁英,有《文苑英华》等二十种;第四政典先河,有《群书治要》五十卷/(唐)魏征编等凡一百十四家。至民国三十五(1946)年十一月(1946),复性书院刻书处,已迁至杭州北山路九十一号,实际刻印书籍共四类三十六种,一群经统类甲乙二编,有《系词精义》(宋)吕祖谦编等八种;二儒林典要第一二集,有《太极图说通书西铭述解》(明)曹端撰等十五种;三马湛翁先生《论语大义》等讲录九种;四丛刻《泰和宜山会语》等四种。”

复性书院停止招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刻书方面,此事与马一浮跟熊十力的关系交恶有重要关联。这件事被后来的学者广泛探讨,陈锐在《马一浮与熊十力在复性书院》一文中详细讲述了马、熊二人相识、相知,直到交恶的过程。

越走越高

1922年,在梁漱溟的推荐下,熊十力前往北大任教,此阶段他在构建《新唯识论》与佛教界进行论辩,因为深度思考,使其神经受损。1929年,熊十力在杭州养病时,得以认识马一浮。当时马对《新唯识论》提出了修改意见,熊十力赞同马一浮的所言,于是他请马为《新唯识论》作序。余外,马还帮助熊联系该书的出版。陈万雄在《跋马一浮致丁辅之函——谈熊十力与新儒学》一文中写道:

马一浮不仅为熊十力致函丁辅之,促成《新唯识论》的印制出版,该书虽由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发行,费用实由马氏和时任图书馆馆长、原北京大学同事单不庵资助。而且浙江省立图书馆之创设,尚与马一浮有一段渊源。1915年袁世凯贿赂马一浮岳父、浙江著名士绅汤寿潜二十万元。马一浮出主意,挪用此笔款项捐给浙江教育会,俾筹建图书馆之用。《新唯识论》文言本,由马氏题签并撰序,序曾先在《大公报》上发表。在《致丁辅之函》中,马一浮已称熊氏此书为“名著”,谓“极有价值”序中称“十力精察识,善名理,澄鉴冥会,语皆造微……足使生、肇敛手而谐嗟;奘、基挢舌而不下”。可谓推崇备至。

三江交汇

1930年,北大校长陈伯年准备聘请马一浮为研究院导师,马一浮婉拒,并推荐熊十力自代。他在《答陈百年书二》中写道:

今请荐贤以自代,可乎?黄冈熊君十力,昔尝教于大学,公所知也。或徒以其善唯识,实未足以尽熊君。近方养疴西湖,数与往复论义,知其所学,不惟直凑单微,亦能旁通曲畅。虽与浮持论未能尽同,浮自以为弗如。观其与学者笔语,皆剀切沈挚,足使感发兴起,此真导师之选也。

马一浮讲学亭

以此可见,当年两人关系之密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马一浮创建复性书院时,当然要请熊十力前来讲学。关于熊十力到复性书院任教究竟是不是马一浮所请,后世学者有不同说法。朱维铮在《马一浮在一九三九——叶圣陶所见复性书院创业史》一文中大量引用了叶圣陶《嘉沪通信》中的所言,对复性书院的创建以及办学过程做了系统性梳理。该文中转引了1939年3月10日叶圣陶致夏丏尊信中的所言:“马一浮先生近应蒋先生、孔院长之聘,即将来乐山创设复性书院,马与贺昌群兄为浙大同事,贺介弟于马,到时当来访。”

当时熊十力在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讲学,他受到邀请后前往复性书院,6月19日叶在给夏的信中写道:“复性书院尚未筹备完毕,而贺昌群兄已有厌倦之意,原因是意识到底与马翁不一致。昌群兄赞同熊十力之意见,以为书院中不妨众说并陈,由学者择善而从,多方吸收,并谓宜为学者谋出路,令习用世之术。而马翁不以为然,谓书院所习为本体之学,体深则用自至,外此以求,皆小道也。近来他们二位谈话已不如在泰和、宜山时之融洽。马翁似颇不喜熊十力来,而事实上又不得不延熊来,将来两贤相厄,亦未可知。弟固早言马先生于其他皆通达,惟于'此学’则拘执(理学家本质上是拘执的),今果然见于事实矣。”

小亭内景

书院还在筹备阶段时,贺昌群就有了退意,因为贺赞同熊十力的意见,而不赞同马一浮。马、熊二人的分歧被视之为南宋朱陆异同的“尊德性”还是“道问学”的问题。马、熊二人争论的焦点,乃是因为书院章则,马一浮强调书院的教育遵旨是“独尊儒术”,熊十力和贺昌群主张“众说并陈”。

熊十力希望复性书院能给学生相应的证书,以便让学生今后有名分可谋出路,但马一浮却说:“学生入学只为出路,以学校比工厂,学生亦自安于工具,以人为器械,举世不知其非。”

讲学处的匾额

马一浮坚持办学院就是为了传道,学生是来学道而不是来谋实,他要在此培养真人才,而不是仅有学历的人:“昔之翰林,今之博士,车载斗量,何益于人。”

两人各有坚持,以至于马、熊二人渐渐形同陌路。熊十力在复性书院讲课一个多月就离开了,他前往壁山,后来又到梁漱溟主办的勉仁书院去任职。后来熊十力在给唐君毅的信中写道:“复性之争,无关讲学,义所不必为,不顾生计,毅然舍去。”

亭外景色

对于马一浮的观点,朱维铮认为:“马一浮未必与蒋陈同调,但他志希王佐,屡表钦佩李光地将晚年康熙帝引向尊朱熹道学的权术。”同时,他评价说:“清康熙帝晚年曾嘲骂'假道学’,但其子孙送进孔庙陪吃冷猪肉的本朝先贤,无一不是'假道学’。马一浮自命'真理学’,而且历仕二朝,无论贵为帝师还是通省三老,都自说自话,虽不如梁漱溟敢于批逆鳞,熊十力敢于质毛公,却不像冯某那样曲学阿世。单看这一点,他趋时而不媚世,当可厕身现代理学家之一格。”

关于马一浮的学术面目,朱维铮在文中说道:“我于半世纪前由周予同师谈论而初知马一浮,以为其人古怪,生于此世仍志在复古,而且尊朱胜过尊孔,追步王阳明却宣称直接孔孟,分明'援禅入儒’却宜称排斥夷狄之学等,都属于清末之倭仁、徐桐等八旗大吏谬说的民国版。”

山门

如何解释马一浮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影响呢?朱维铮认为:“看来他决非什么思想家,甚至称不上有思想的学问家,至多示人以一个迂执己见的道学信徒,一个与时俱变的政治庸人,一个倏起倏落的文庙'刍狗’(说见《庄子》)。他的遭际令人同情。他的信仰令人起敬。他的迂执令人憎恶。他的语录令人气闷。但他生前死后的知名度的巨大反差,尤其是在他死后三十年,竟升格为二十世纪百年学苑难得有与之相匹敌的学术伟人,则令从业史学又只认无征不信准则者如我辈,为之瞠目。”

大雄殿

2021年5月11日,由阿忠开车,我们从成都来到乐山。我从网上查得复性书院处在乌尤山上,该寺与著名的乐山大佛在同一侧。行驶到该景区时,导航显示还有五公里,但此处已有警察拦下车来,要求乘摆渡车入景区。我此行的目的是来找复性书院,而非看乐山大佛,于是跟警察解释我的需求。警察让我们走另一条路前往乌尤寺,车辆穿过两个隧道,在山间拐来拐去,于路边看到多个标明是乐山大佛的停车场,可见乐山旅游全是围绕大佛为中心。

回廊

东绕西绕,穿过一座桥,看到了乌尤寺停车场,然阿忠看到车还可以往前开,他为了让我少走路,小心地穿过隔离墩,开入了一个院落内。该院靠山的一侧有一四层老楼,此楼大门紧闭,门楣上写着“乌尤寺念佛小组”,看来找对了地方。

五观堂

停车于此,沿小路前行,眼前瞬间开阔了起来,此处乃三江交汇处,景区极佳。旁边有售票小亭,然所售之票仍然是乐山大佛门票,我跟售票员说自己只是想去乌尤寺,售票员称去该寺不用买票。

五观堂内景

售票处的旁边就是寺门,拾阶而上,山门内侧有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并且要求戴口罩。他向我再三确认只是进乌尤寺而非乐山大佛,否则的话需要买票,看来从寺内果然能穿到大佛景区。

钟楼

进山门后,一路向上走,台阶越来越陡,我咬着牙数着台阶努力上行,每走出一百个台阶就站在旁边休憩一会儿,等到山顶时,双腿已开始打颤。好在山顶平台入口处有一小亭,挪步坐在里面歇歇脚,无意间抬头一望,小亭内侧挂有一匾,上书“马一浮先生讲学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瞬间感到辛苦没有白费。

再望讲学处

缓过劲儿来后,进入乌尤寺内寻找复性书院遗迹。乌尤寺面积不大,十余分钟就转了一圈,里面找不到与复性书院有关的文字。在寺内没有遇到僧人,仅有一位女居士在清扫院落,我向她请教复性书院所在,她说寺内没有,仅有入口处的那个小亭。此时我注意到寺内左侧还有登向山另一侧的台阶,于是问她那里是否通向大佛景区,她仍然说过不去,反而建议我要看大佛不如进乐山市区,隔江而望能看到大佛全貌。

大伄所在之山

乐山大佛

在乌尤寺周围查看一番,未能找到与复性书院有关的遗迹和文字,只好沿着台阶慢慢向下走。这里的台阶长满了青苔,很担心滑倒,然台阶又无扶手栏杆,只好一步一步地探着走。眼睛紧盯脚下,不敢向四周探看,走到山门时,感觉眼睛都发花了。

大佛脚下的游客

古离堆

乘上阿忠的车,开行十余公里进入乐山市区,原本要在这里寻访其他遗迹,但我总觉得来乐山不看大佛终究是个遗憾,于是请阿忠沿河边路开行。此处修成了沿河公园,站在河边拍照,果然看到了乐山大佛全貌。我用镜头拉近,看到大佛脚下了密密地站满了游客。仰视大佛固然有敬重之意,但平视大佛更能客观地看待历史的存在。

(0)

相关推荐

  • 长江黄河两万里自驾:乐山大佛

    大足往西北三百公里是乐山,途径内江又叫甜城因制糖而得名,在沱江边上有大千故居,沿途道路平坦是四川盆地,再向前是自贡,有盐井有恐龙化石,经过恐龙大世界,正遇上五一节一家子来玩的很多.六个小时到乐山,想拜 ...

  • 马一浮小像

    马一浮小像 (2021-06-16 18:48:32) 转载▼ 马一浮小像 我未必独尊儒,读希腊也 读庄子,深入黄老为安居 复性更为人生自然的快慰 从杭州到渝州,再到嘉州 寥廓,岂止于无边的江天 望断 ...

  • 话说紫云书院

    襄城县有座紫云山,山中隐着明成化帝下诏赐名的紫云书院.明代时紫云书院著称中州,名响全国,成为继宋四大书院之后又一知名大书院.如今,立于山中院内,四周风景如画,访者平静如水,500年的浸润如诗如画.紫云 ...

  • 宋朝历史人物——杨再兴(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杨再兴(?-1140年),南宋抗金名将.南宋武冈军(治所在今新宁县盆溪)瑶族人.宋崇宁三年(1104年)生于城步,年幼丧父,随母李氏来新宁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习武,弓法神奇.高宗绍兴元年(1131 ...

  • 宋朝四大杀神猛将:杨再兴第四岳飞第三,第一位猛如狮虎北宋武魂

    杀神猛将,是指在战场上杀敌如神的猛将,这些猛将一上阵,让人看着都眼晕,挥刀人头落,出枪一将亡,箭发穿敌胸,马过血四溅,真如杀神降临一般.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杀神,宋朝的四大杀神猛将是谁呢?按北宋.南宋顺 ...

  •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飞是一颗耀眼的将星,而他身边的将领也同样优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 ...

  • 李再兴说国画(三)山水画上面的太阳原来是这样画出来的

    李再兴说国画(三)山水画上面的太阳原来是这样画出来的

  • 杨再兴与小商桥之战阵亡部将

    杨再兴(?-公元1140年)为相州人.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杨再兴时为曹成部将.在莫邪关之战中,杀岳飞第五将正将韩顺夫和胞弟岳翻.曹成战事,杨再兴被俘,岳飞不计较杀弟之仇,将杨再兴收留军中.绍兴 ...

  • 三都书院|普宁三大书院

    位于广东省普宁市铁山鱼盘岭南麓俗称砰硼地的三都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年.因普宁之戎水.铁山.桂江离城崑岗书院甚远,故三都乡绅请建书院获批,后由知县陈凤图主持兴建.山长苏才撰序:院建于戎桂接壤山麓,地在馨 ...

  • 崑岗书院|普宁三大书院

    广东普宁故城洪阳东门外的昆安村,俗称崑头山,其原分成两个区域即崑岗.崑安,后合称今名.据资料介绍,宋末有陈氏一支从福建迁此创村,及后相继有蔡.吴等23姓相继迁入.相传果陇庄氏中一支最早几代人便曾定居外 ...

  • 上社书院|普宁三大书院

    清代同治年间,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奉旨办潮州府以及周边府县累年积案,其力行办事,以手腕强兼谋勇尤善治盗而著称,一时间清理积案众多,使得社会秩序长久不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稳定,后世俗称此为方大人清乡. 同治十 ...

  • 探秘北京古书院   第一所书院诞生于五代后梁

    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的前身为清代金台书院,基本保留了当年书院的建筑和格局.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又出现了书院的身影,很多都市白领在闲暇时间到书院读书学习.这些书院与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