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苏叶、赤苏、红苏、红紫苏、桂荏、鸡冠苏。
〔来 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皱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 var Crispa(Thunb.) Hand—Mazz,及尖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 var acuta(Thunb.)kudo.的叶,单用枝则称“苏梗”。
〔成 分〕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左旋紫苏醛约40~55%,具有特殊的香味。其次为左旋柠檬烃,并含少量的α-蒎烯。并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等。叶除含以上成分外,尚含白苏烯酮等。
尖叶紫苏全草含挥发油,主要为异戊基-3-呋喃甲酮,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苏樟醇,莰烯,薄荷酮,薄荷醇,紫苏醇,二氢紫苏醇,丁香油醇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祛风散寒:苏叶有发表散寒作用。《食疗本草》: “除寒热,治冷气”。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 《滇南本草》: “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 定吼喘”。
2.理气止呕: 《名医别录》: “主下气,除寒中”。 《日华子本草》: “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 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本草图经》:“益脾胃”。
3.安胎解毒: 自《本草纲目》以后皆认为能“安胎”,止妊娠呕吐等。 《金匮》:“解鱼蟹毒,蛇犬伤”等。
二、近代研究
1.解热作用:将紫苏浸液给温刺发热的家兔灌胃有缓和的解热作用〔1~2〕。
2.发汗作用:动物试验证明紫苏煎液有刺激汗腺神经、扩张毛细血管作用,从而使汗腺分泌增加,排汗增多,但作用缓和〔3〕。
3.健胃作用:紫苏挥发油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并使胃肠蠕动加快,从而有健胃作用〔3〕。
4.抑菌作用:紫苏浸液对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挥发油〔3~4〕。
5.镇咳化痰作用:紫苏有减少支气管分泌及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从而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3〕。
6.利尿作用:动物试验证明,紫苏有轻度的利尿作用。
7.对血糖的影响:紫苏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给绝食12小时的家兔口服,均可引起血糖升高〔5〕。
此外,紫苏挥发油对酱油等有防腐作用。
〔性 味〕辛,温。无毒。归肺脾经。
〔功 效〕发表散寒,宽中止呕,安胎解毒。
〔主 治〕外感风寒,头痛,咳嗽痰多,呕吐腹泻,胸脘胀满,妊娠呕吐, 胎动不安,鱼蟹中毒。
〔临床应用〕本品性质平和且无毒性作用,常用于外感轻证及年老体弱患者。
1.外感风寒:紫苏为发散风寒的轻剂,多用于老年、儿童及体弱者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疼、咳嗽,胸闷等轻证,常配伍香附子、陈皮、生姜等理气解表药,方例《香苏散》。若体虚感寒,咳嗽,喘促,痰多等肺气不宣者, (类似于急性支气管炎),常配伍党参、陈皮、枳壳、前胡、葛根等益气解表、止咳化痰药,方例《参苏饮》、 《杏苏散》 (方见杏仁)。2.气滞呕吐:紫苏有行气宽中,健胃止呕作用,常用于脾胃气滞,胸脘胀满, 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若证偏寒者常配伍半夏、厚朴、生姜等温中止吐药,方例《七气汤》。若偏热者常配伍黄连、葛根等,方例《苏连饮》。若偏寒湿者,常配伍藿香、陈皮、茯苓、厚朴、苍术等,方例《藿香正气散》 (方见藿香)。此外,尚可选入健胃消食方中用。并用于妇女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或腹中痞块,月经不调等,类似于神经——内分泌紊乱所致的月经不调等,常配伍台乌、香附子、陈皮等疏肝理气药用,方例《正气天香散》。
3.妊娠呕吐:紫苏有行气安胎止呕作用,可用治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腰痛及妊娠水肿,类似于妊娠中毒,先兆流产等,常配伍当归、川芎、人参、大腹皮、砂仁、白术等,方例《紫苏饮》。
4.鱼蟹中毒:经验认为本品对食鱼蟹后产生呕吐、腹疼腹泻者有治疗作用,单用有效,常与生姜并用。
此外,近年用其外搽治疗寻常疣有一定效果。
〔用 量〕 3~10克。
〔用 法〕生用,或提取挥发油用。
〔禁 忌〕气虚自汗多者不宜用。
〔附 方〕
1.香苏散(《和剂局方》):紫苏、香附子、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2.参苏饮(《易简方》) : 党参、紫苏、陈皮、枳壳、前胡、桔梗、 半夏、 葛根、茯苓、甘草。
3.七气汤(《金匮要略》):紫苏、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大枣。
4.苏连饮(《温热经纬》):紫苏、川黄连。
5.紫苏饮(《本事方》): 紫苏、 当归、川芎、党参、陈皮、大腹皮、生姜、甘草。
6.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 紫苏、台乌、香附子、陈皮、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