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省:上世纪华县县委的​劳动•生活•娱乐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共和国成立十五年前后的华县县委机关

作者 张书省
20世纪60年代初的1961年到1965年,是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十二年至十六年,刚初中毕业的十五岁的我,这个时段在中共华县县委机关当了四年多通信员,当时也叫公务员或勤杂兵。回顾那段时光,以一个小青年的角度和稚嫩迷茫的眼光来看,那是日子困难的四年,是艰苦爬坡的四年,也是我痛苦快乐的四年,是我健康成长的四年。
上世纪后期的华县县委 自华县志
劳动·生活·娱乐
我做通信员工作的任务之一是清扫,负责的是招待客房这一长溜办公区域,大概有一两千个平方吧。秋扫落叶冬扫雪,春夏几天扫一回,有时也天天扫。我刚工作时才十五岁,瘦小没劲,挥不动大扫帚,扫起来很吃力、很狼狈,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记得那会儿机关干部常劳动,周六下午机关组织大家清理建筑废物和脏土垃圾。各部门除了打扫自己门前房后的公共卫生外,还在小院的空地上种粮种菜。当时大家都在机关食堂吃饭,有时吃的是自己种的菜和粮,灶上就不收费。
我记得县委机关在约10千米远的渭河滩地上种了上百亩小麦。没有牛,大家就人拉犁或用铁锨耕翻,秋末去播种,春天去锄草,人夏即收割。割麦打场最辛苦,先是一镰一镰割,再是一捆一捆捆扎,一车一车运,然后又是打场、晒粮、装袋,运回机关。收麦那几天就住在毕家附近的时村农场,很累但很快活。

时村农场院内 刘焕民摄

劳动,是当时机关干部的必修课之一。机关自身劳动这只是为小集体出力,而义务劳动去水库工地、去渭河大坝工地、去修路盖房工地是常有的事。有时干半天活还不管饭,还得赶回机关灶上吃,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干部下乡住队,更是劳动。当时要求机关干部每人每年必须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时间到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完了由大队提供劳动鉴定。我十八九岁时就去了柳枝的半截山,那是先进典型生产大队。在那里我每天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回来挨户吃派饭,吃完留上钱和粮票,绝对不能白吃。
记得县委书记们要分头下乡,就在自行车背后捆上铺盖卷,我们帮助他们把自行车的气打饱,他们戴上或背上一顶大草帽就出发了。很正常,很普通,没有什么隆重热烈的场面。那几年县委县政府连吉普车也没有,如果要坐火车去西安、渭南开会,常常是我们通信员骑上书记的车子,书记坐在车后座上,送到火车站,我们再把车子骑回来。有一回去送一个主任,他要骑车去,我也骑着车子,回来时只好两手抓着两个车子骑回来。不甘心推着走,太慢,也难受,还不如骑着。开始骑,不顺,还摔跤,后来就熟络了。那时在马路上右手骑一个自行车,左手还能握个自行车,双车并驾齐驱,那也是个技术。骑车人很自豪,路上人很羡慕。

华州老火车站 刘焕民摄

正是这种劳动,让干部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体会到了劳动者的高尚,也加深了干部和群众的感情,群众对干部也充满了信任。
除了劳动、学习生活,娱乐体育也在县委机关广受欢迎。天气晴好时,机关前院的石桌上,象棋就排上了战场,平日中午12点到2点,下午5点以后,星期日常是从早到晚,换人不停棋,将军、上车、当头炮的吆喝声吓得麻雀也扑啦啦飞走了。
县委有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打太极拳、做广播操也都是很平常的事。和我一起当通信员的罗昌文就会打太极拳,打起来谁叫都不理,打得也像模像样。姬梦文和我参加了乒乓球队,有一段时间就迷在打乒乓球上,有空就想打。
我后来还成了篮球队成员,那时就县政府门前大道西侧有个篮球场。再西点就是监所,高墙上有武警岗哨站岗或巡逻。武警战士也常在这个球场出操、打球,也因此我和好几个武警战士成了朋友,有的至今还有来往。
作者简介:张书省(1946-),华州籍,新闻高级记者、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电视台原副台长。

原文来源:网友推荐《华州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