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芝:大肠癌】
孙氏分五型施治:
①湿热蕴毒型:证见腹痛腹胀,疼痛拒按,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胸闷烦渴,恶心纳呆,苔黄腻,舌红绛有瘀点,脉弦数或弦滑。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攻积。
白头翁汤合槐花地榆汤加减,药用白头翁20g,败酱草30g,半枝莲30g,炒地榆15g,槐花15g,生薏苡仁30g,厚朴10g,苦参10g,广木香10g,川楝子10g,苍术15g,黄柏10g,红藤30g。
②脾虚湿热型:证见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大便溏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苔黄腻,舌质淡而暗红,脉滑数或沉细。治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参苓白术散加味,药用党参15g,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0g,厚朴10g,败酱草20g,白头翁20g,半枝莲30g,龙葵15g,乌药10g,白英15g,薏苡仁30g,白芍15g,甘草6g。
③脾肾双亏,寒湿凝滞型:证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卧懒言,四肢厥冷,腰膝酸软,腹痛喜温,久泻久痢,肛门污浊,频出失禁,五更泄泻,苔薄白,舌暗淡,有齿痕,脉细弱。治以温补脾肾,祛湿化浊。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药用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5g,吴茱萸10g,补骨脂10g,黄芪30g,薏苡仁30g,老鹳草15g,赤芍10g,诃子肉10g,苍术10g,焦山楂10g,槟榔10g。
④肝肾阴虚型:证见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腰酸腿软,遗精阳痿,便秘带血,苔薄,舌红或光红无苔,脉细弦。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知柏地黄汤加味,药用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12g,枸杞子30g,女贞子15g,茯苓10g,鳖甲15g,山茱萸12g,山药10g,泽泻15g,天冬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红藤15g。微信搜索 行之医话 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⑤气血双亏型:证见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脱肛下坠,大便失禁,腹胀如鼓,四肢虚肿,苔薄白或无苔,舌淡瘦小或干裂,脉沉细无力或细弱而数。治以补气养血,扶脾益肾。
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黄10g,太子参15g,白术10g,阿胶10g(烊化),生薏苡仁30g,甘草6g,肉桂6g,枸杞子30g,菟丝子10g,鸡血藤15g,槐花15g。
孙氏治疗过程中,重视整体调节,强调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病变虽在大肠的局部,但从整体观念出发,又是全身功能失调的局部表现,重视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临床多选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生黄芪、薏苡仁等。因本病多为湿热毒邪,无明显虚寒之象,一般慎用人参、干姜之类温补之品,以免助热生变。
强调湿热蕴毒为病,是引起大肠癌的外因。治疗应在扶正的基础上,兼顾清热解毒,行气化滞,泄浊散结等祛邪治法的运用。常用药物红藤、败酱草、藤梨根、白花蛇舌草、虎杖、八月札、半枝莲等。
孙氏认为红藤专入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止痛之功,为治肠癌首选要药,配合虎杖、藤梨根祛瘀通经,解毒抗癌,能防止肠癌的腹腔及盆腔转移。
大肠癌约有8%-10%的病人最终发生肝脏转移,以八月札疏肝理气散结,既能通过加强肝的疏泄功能,疏通肠道瘀滞,有利于祛除肠道邪毒,又可防止土旺侮木,阻滞肝转移的发生。微信搜索 行之医话 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大肠癌的腹部包块,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便血等症状,乃肠道湿热蕴结,气血凝聚成块,从而形成了肿瘤。故治疗还应活血破瘀,散结消肿。
孙氏善用炮穿山甲、鳖甲、蜈蚣等,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三七粉等。
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排脓,破瘀消癥;蜈蚣散结止痛,祛风定惊;鳖甲,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
三药配伍,破瘀消癥,解毒散结,消肿抗癌,有协同作用,能够明显地缓解腹痛,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肠道梗阻,特别是对直肠癌的肛门下坠效果显著。
重视大肠癌治疗过程中气机的升降。由于本病肠道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致使肠道气机升降受阻,浊阴不降,清气下泄,表现为腹胀纳呆,便秘,泄下,里急后重。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治疗便秘者以生大黄、枳实、厚朴、莱菔子荡涤湿热毒邪,清除肠腔郁滞,减轻局部炎症水肿及毒素的吸收。
腹泻者加乌梅、薏苡仁、孩儿茶等。
乌梅功能收敛,止泻生津;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排脓,自古为治肺痈、肠痈要药;孙老常用炮穿山甲、乌梅治疗大肠息肉有良效。孩儿茶清热化痰,收湿敛疮,止血消食,生肌定痛,抗癌,对肠癌伴有腹泻、便血者用之最宜。
——张新,孙华,李亚东.孙桂芝治疗大肠癌经验.山东中医杂志,1998,17(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