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里的“车”为什么读ju ?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车字常见的两种读音:ju(居)和che(扯),到底是哪一种先出现,学术界就一直有争论。
汉末刘熙在《释名释车》称:“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日车,声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
刘熙这句话的意思是:车字的声音初时读“居”,即可以把车看成行人“居”住的处所;现在读“舍”音,也可看成行人出入的房“舍”。
但是,有“所引经传往往有古时善本,足以证今本之讹者”之称的《古今韵会举要》却在平声上六鱼“车”字注云:“《释名》:'古曰车声近舍,屋舍也。今者声如居,所以居人也。’”——则如果《古今韵会举要》所引为《释名》古善本、流传至今的《释名》是讹本,那么,刘熙所记,应该是先有“舍”音,后有“居”音。
孙吴韦昭辩《释名》中也说:“(车)古皆尺遮反,从汉始有音居。”
必须要说明的是,古代记录字体读音,主要通过音韵反切。
韦昭所说的:“(车)古皆尺遮反”,意即古代“车”字的读音取“迟”字的声母(ch)与“遮”字的韵母(e)切,读音为现在常用的“扯”音第一声。
但是,查中古韵书、字书,“车”字却是同时并存有九鱼切(举鱼反、斤於切)、尺遮切(齿耶反、昌遮切) 以及丘於切三种读音的。
其中,《广韵麻韵》:“车,九鱼切。又昌遮切。”又《麻韵》:“车,尺遮切。又音居。”原本《玉篇》:“车,齿耶、举鱼二反。”《类篇》:“车,昌遮切。又斤於切。又丘於切。”
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对经籍旧音有很深厚的研究,其对“车”字注音共26次,读“居”音13次,读尺遮、尺奢、昌蛇反等齿音9次,3次二音同见,“读去於反1次。
读“居”的13次,主要出现在周易、毛诗、左传中。
实际上,某地方,“车”字已经直接与“居”字通用了。如《诗邶风北风》原为:“惠而好我,携手同车。”阜阳汉简《诗经》就记作:“惠然好我,携手同居。”另外,《礼记礼运》的:“天子以德为车。”郑注为:“车或为居。”
还有,车读“居”音,也可从《诗经》押韵找到证据:《邶风北风》“狐乌车”,《大雅韩奕》叶“祖屠壶鱼蒲车且胥”,《庄子山水》叶“倔居车”等等。
以上迹象表明,“车”字很有可能是先有ju(居)的读音,后来才有che(扯)的读音,当然,也有可能是两种读音差不多同时出现。
“车”读“ju”,与“具、居、巨、匊、句”同一音系,而“具”的物象是双手举鼎,“匊”是以手捧米,“句”指两个勾环系连,“居”是蹲下生孩子,“巨”的构形源自手持弓尺丈量前行,即“车”的发音与这些物象有关,与“御”的古音相同,先秦战场上来往驰骋、威力无穷的战车采取的就是这个读音。
传说象棋是汉初名将韩信发明的,但这仅仅只是一种传说,今人根据象棋的棋理变化进行研究,认为它绝不是一时一人所能创造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长久的演变、聚集了无数人的心血,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所以,普遍的看法是:象棋是一种象征古代战争的智力类游戏,定型于南宋,其发明起始时间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棋中的将帅车马士卒均合周代兵制,唐代出现了石炮,棋子中则增加了炮(砲)。宋初再添上象。
则“将帅车马士卒”中的“车”就保留了ju(居)的读音,其他的“车”却因语音的发展演变,于汉代转入歌部,后又演变为中古的麻韵,主流读音为“尺遮切”。
这一现象,大致可以引用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里面的话来说明:“古今语无雅俗,惟世之罕道者似雅……古以车(音居)为车(唱遮反),汉以来乃言车(居),俗语则曰车(唱遮反),则今语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