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厂谷厂也会用:团队管理三板斧=OKR 组织杨三角 看板法

导读:现代商业会有千变万化的团队形式,用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唯一不变的是,要成事几乎都靠团队。小至夫妻店,大至超级巨头,都要提升团队知识和技能——这是组织形式上,通往未来的高速路。


直入主题,跟着下图三个模块走!

(可转发收藏,日后细读)

一、团队OKR

OKR近来一直与KPI做较量,很多人在讨论二者孰优孰劣,或者如何配合。

其实,管理上只有适合与否,没有优劣之分。

在我看来,OKR更适合灵活团队、与业绩挂钩、冲击中短期目标;KPI更适合于较大型团队,在相对长期的时间里,做综合型评估。

(每章节大咖分享:《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知识卡片)

二、组织能力杨三角

杨三角理论,是由当代著名华人管理大师杨国安结合多年管理实践经验提出的,组织能力培养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员工能力、员工思维和员工治理三方面能力。

为什么组织能力那么重要呢?

有这样一个公式:企业持续成功 = 战略方向 x 组织能力。

用大白话来讲,要一直成功,就要先走对的路,而且路上不心散、有果子、敢抬头看更远的路。

相较于战略方向,组织能力更倾向于执行层面的能力,是“把童话里的城堡建到现实当中”的范畴。

也因为其更贴近去执行层面,所以对全体员工来说,这更具有学习和讨论的价值——毕竟基层甚至中层管理者,其实很少深入接触到公司战略。

(每章节大咖分享:Linux系统开发者林纳斯的工作方法)

三、看板工作法

  • 我个人对看板法深有感触,亲测有效!

首先,我个人就特别喜欢用看板来做脑图、流程图等直观化的表达,这对清晰理解一件事情极有帮助。如果单用语言表达,有时候听者只是感受你的情绪,而未必能抓到你话里的点。

其次,拆解任务是所有管理者的必修课,尤其中层管理者。在承接高层下来的概括性指标后,如何通过有效拆解、分配,让下属理解目标、分工负责,再整合下属各部分成果达成公司的要求——管理者们,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每章节大咖分享:麦肯锡奖得主克里斯坦森的“理论 行动”法)

  • 难以高效开会,是所有职场人的痛点!

几乎所有稍有规模的公司都喜欢开会,这有客观原因,但的确让下面干活的人非常难受:

开会前,要做PPT和其它准备资料;开会时,不关自己事的也要听下去;开完会后,除了跟进会议内容,还得把因为开会而没干好的活全给补上!

令人发指!

所以,如果5分钟站起来能聊完的事情,绝对不要花第6分钟。小团队一定要把握好这个优势,不然耗费时间也是一个痛,更痛的是耗费员工的精神气,这可不容易补回来。

  • 悬而未决的非核心指标,该放就放。按预期快速出结果,就是给团队适时分果子。

  • 这是“团队”能给到“个人”的,最大的助益。(可以细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