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并非娱乐至死的噱头 ——观《妖猫传》及其他
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观看了曾经一段时间比较火的,据说还在短时间创造电影票房不错佳绩的《妖猫传》之后,更坚定了自己少看,甚至不看电影的信念。
据实而论,《妖猫传》拍摄的手段相较于传统的电影,着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撇开电影内容,单就声光电和蒙太奇手法的综合使用,确实为观众奉上视听的盛宴。以门外汉的眼光和审美视角审视,影片以现实与浪漫,兼用魔幻的超现实手段处理内容、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妖猫传》是根据日本作家梦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编的奇幻剧,该片讲述了盛唐时期一段奇幻的凄美史诗。癫狂诗人白乐天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相遇长安,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与时代隐痛一一揭开,一个被历史纷乱掩盖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从时间的跨度看,影片把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对接起来,镜头在这个时间跨度中不断转换。三十年前,即盛唐时期杨贵妃与李隆基的爱情为主轴,高力士、李白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存在。诗仙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为这段故事增加更为浓烈情味;而“马嵬兵变”的历史史实,加上赐死杨玉环的悬疑为影片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极乐之乐”的华丽展演,各色人物在其间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命运,为故事向纵深推进创设了条件。其中,一只猫非同寻常的表现,成为影片较为吸睛的戏份。
有了三十年前历史故事的铺垫,三十年后,即进入中唐,白居易与空海和尚探寻事件真相所经历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让影片充满了玄幻和惊悚的色彩。整部电影以两个人探寻真相的过程为主线,兼而把镜头拉回到三十年前。这种时空的倒转,加上现代拍摄元素的移入,电影为观众带去不一样的感观感受,特别是一些特效技术手段的运用,给观众造成极为强烈的视听冲击。这也许是电影在短时间获得高入座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追求商业至上的时代,电影公司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不过,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除了借助外在形式的华美包装博取眼球,更应该以内容取胜。没有经得起时间检验,值得深嚼的思想内容做筋骨支撑,即使能够获得一时的荣耀,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短命惊艳。就《妖猫传》取材的内容而言,应该是一个极富深味的历史话题,而且充满浓郁的古代传统文化的气息。大唐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从中间都可以获得创作的话题素材。正是这样,围绕唐朝四个阶段的历史事实而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盛。《妖猫传》以盛唐转向中唐这段历史为时空的横断面,以安史之乱、马嵬兵变、李杨爱情、杨玉环死因及白居易写《长恨歌》等为叙述故事的主体。从历史的真实看,除了杨玉环之死带有悬案的味道,其他的都是真实的存在。而影片就是抓住这个噱头,编剧和导演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行多角度的挖掘,成就了这样一部带有几分诡异的影片。
说它诡异,表现在影片中就是对影片中人物的塑造有点过度夸张,甚至丑化的嫌疑。一代诗仙李白,七分人身,三分仙态,而且有几分仙风道骨之范。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影片中却多少被丑化和扭曲。身为唐玄宗的御用诗人,翰林闲职,饮酒赋诗是他的主业,三首《清平调》诗作的写就绝对不会像影片中所塑造的那样。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的容颜风骨,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审视,也看不出半丁点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那份傲岸不羁。李白如此,白居易也难逃被异化的厄运。作为中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神态体貌自有他非同一般人之处。但是,迄今没有什么资料显示白居易的性格像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痴中有狂,如果编剧要表现他的大智若愚的精神风貌,这样的处理似乎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味道。不错,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这里的高不是对既成原型进行变异化的处理,而是借助合理的想象,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从对生命本体尊重的角度说,影片中的李白、白居易的艺术处理是值得商榷的。
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欠斟酌,影片故事主题的加工。《妖猫传》到底要表达什么,不同的观照所获得的观感体验各有不同。不过,就故事主干而言,爱情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杨玉环成为爱情的女一号也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李杨之爱,这是历史的真实,但是安杨之情,杨玉环与其他人难以割舍的爱意,凡此种种叠合在一起,杨玉环俨然成为泛爱众的多情女子,从影片中的很多细节看,她多少带有几分水性杨花的轻浮。至于历史上的杨玉环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纵使杨玉环多情,但也不至于表现出影片中所刻画的那样。毕竟,她是贵妃之身。至于那只妖猫,猫形人神,与杨玉环不离不弃,有点生死相依的悲壮。而它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残忍冷酷嗜血让影片充满了浓郁的怪诞色彩。
经过白居易和空海和尚的不懈努力,终于还原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白居易不改一字的《长恨歌》传于后世,一段凄美的爱情经过魔幻技巧的处理带有了几分怪诞的色彩。大额的成本投入,希望能够获得超大额的回报,这是电影市场的金科玉律。但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为观众奉献精品,才是对艺术的敬畏。也只有大量有良心的,高品质的影片占据市场的主体,观众才会真正享受到丰盛的精神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