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逝世110周年|这部手稿价值千万的作曲家,也是音乐乌托邦的一抹晚霞

我是一个三重无家可归的人。

在奥地利作为一个波西米亚人,在日尔曼作为一个奥地利人,而在世界上作为一个犹太人。

到处我都是一个陌生人,永远不受欢迎。

Gustav Mahler

-1860.7.7-1911.5.18-

1911年,马勒去世。110年后,世界各大剧院、乐团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诠释马勒,致敬马勒。

一个伟大作曲家,尤其在交响曲领域,地位比肩贝多芬。也许大家已经没有关于他指挥的记忆,但却少不了能分辨出他那排山倒海般的交响曲。

库客微视听MAHLER: Symphony No. 1, "Titan"小程序

马勒对于大家并不像他口中的“陌生人”,是我们熟悉的的“巨人”。《大地之歌》《巨人》《复活》等等,创作新颖,几乎将原有的交响曲四乐章结构和理性诉求都打破,进入自由生长的戏剧模式。

第二交响曲

复活

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马勒的《复活》完整乐谱手稿曾经以四百多万英镑在伦敦苏富比拍卖成交,刷新了全球乐谱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份几百页的手稿涵盖了马勒的删减、修改和注解笔记。

马勒的交响曲完整手稿大多收藏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内,这本手稿可能是唯一可能出现在市场流通的马勒完整手稿,因此格外珍贵。

那么对于马勒本人和他无价的珍贵作品,我们应该怎样解读与聆听?不妨追根溯源,在这里遇见他。

“他存在 音乐的乌托邦里”

瘦且矮小的身躯、忧郁苍白的面颊、发髻下双眉紧锁,没有太多表情与动作,简短的寥寥数语,马勒内心翻腾的情感与细腻,何人能知,谁人能晓?

这位其貌不扬、背井离乡、整日破帽遮颜、忍受种族偏见,连续失去双亲、弟弟妹妹、心爱女儿,一直被生活折磨、命运捉弄却从不甘心放弃的指挥家、作曲家,终其一生将所有悲伤、痛苦与感怀化期许在音乐的乌托邦,倔强而坚强地与之抗争着。

在他生活的年代,是“歌剧繁荣”的时代,整个中欧和西欧地区稍有规模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歌剧院。马勒从指挥生涯的初期即常常与歌剧这种体裁打交道,但歌剧院虽多,演出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时候马勒不得不亲自上台替补……

而当时歌剧观众的保守,让马勒难以做想做的变化,无论是演出上的还是曲目上的。因此,完美主义者马勒后来没有创作歌剧,但他仍以指挥瓦格纳、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歌剧而闻名当时。

有人说,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或许这正是他内心超越时间、空间所呈现的。那么对于音乐家圈子里的人来说,马勒是怎样的存在?不妨来听听这些这些艺术家们的声音,来看看他们眼中,马勒的身影是怎样存在的。

“你眼中的马勒是怎样的”

听一听他们眼中的马勒,或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马勒”——

“马勒是20世纪来表达所有声音的作曲家吗?”

巴伦勃伊姆:

「马勒的一只脚踏在十九世纪,另一只脚则迈向了二十世纪末期。你可以想象任何事情和画面,你可以想象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巨大极强:“天使也高声同唱歌。”

那是一个美妙而可怕的转调,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降临了。有些人会告诉你,这已经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种预兆了。当然,你可以想象所有这些事情,这些画面对很多人感受音乐很有帮助,但请记住一点:音乐总是高于这所有的一切。」

音乐总高于生活,马勒的音乐在美国流传后,也改变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做法,为大众娱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好莱坞的作曲大师们皆在马勒身上找到声响共鸣。

🎧点击图片聆听

其中,将各派现代音乐音效发挥到极致的电影《禁闭岛》就引用了马勒的a小调钢琴四重奏。公映以后,也让马勒原本冷门的室内乐作品集变得热销起来。

“马勒的音乐与他的生活间有联系吗?”

布列兹:

「当然有关系,但不是字面上的。很多人比马勒更受害于反犹主义,但他们却没有写下第九交响曲。我们不能混淆天才和道德,要知道有很多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写出的音乐十分贫弱;而另一些在道德上颇多污点的人,却能够写出很好的作品来,用这种关系来看待作曲家并不全面。」

马勒的交响曲声乐套曲《大地之歌》是他音乐创作最后阶段的硕果,六个乐章,采用了七首中国的唐诗作为歌词,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库客微视听MAHLER, G.: Lied von der Erde (Das)小程序

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德国诗人汉斯·贝特格(Hans Bethge)整理所著《中国之笛》当中的七首德译唐诗,内容包含李白、钱起、孟浩然和王维等四位诗人的不同诗作。作品有六个独立的乐章,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此之前,马勒连续遭受了人生的挫折,经历大女儿的夭折,被迫辞去维也纳歌剧院院长和指挥的职务,随即又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重重打击下,马勒与妻子来到阿尔卑斯山下一个僻静的小村庄休养。此时,朋友赠予马勒这本诗歌集,诗句中的意境与他的心境十分契合,《大地之歌》也就应运而生。

“马勒想要取得的成就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

杨松斯:

「马勒想要表达所有的内容,就像人们永远在关心的那些话题。如果这个人足够智慧,那他关注的话题会很有趣。如果一个人只顾吃喝,那他关注的问题会很无聊。马勒十分智慧,内心很充实,他自然提出了大量问题,比如是不是有来世。

库客微视听MAHLER, G.: Symphony No. 2小程序

当然这种问题没有答案,在于你信或者不信。我也会问自己这些问题,但他并不需要解答,就如复活的问题。我不确定马勒是否百分之百相信会复活。但他抛出问题是想提出各种可能性,信不信由你。我觉得光能提出这些问题就很了不起。这有点像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个伟大的哲人,写了无数文章,分析人们的内心世界。对马勒而言,复杂的内心世界是最好的世界,一个没有边界的宇宙。」

“马二”又被称为“复活交响曲”,是作曲家马勒一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乐曲中有死亡的阴影,更有生的希望,对于历经疫情伤痛的人们,“复活交响曲”将带来抚慰人心的力量。

“我仅仅生活在自己的天堂里,生活在我自己的爱情和歌声中。”——马勒

这位为音乐而生的天才,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音乐像是有某种魔力,爱不择耳,难以自拔。

你眼中的马勒是怎样的?

在评论里和大家聊一聊🎙

作者:小库老师

图片仅用于推文联系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