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记忆,渴望外星文明
农历的七月初七,称作“七夕”。因为有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故事,现在被年轻人们追捧成“东方情人节”。其实“七夕”节的存在比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出现还要早很多很多,有文字记述的“七夕”始于春秋中期,在《书经》中也有所提及,是流行于中国及方块字(象形文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比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至今都还有过七夕的习惯,但并不一定把它与牛郎织女扯上关系,不与感情、爱情扯上关系。
我们今天会发现,正月初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九月九(重阳)这些都是节日,这都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认为重数是一种神秘的组合,能够有通灵的效果。
至于对“七”的崇拜,还有另外一层意义。相信在四方的天空里,每一方都有着七个星宿控制着方位,总共是二十八星宿,“北斗星”是其中最亮的一颗。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我们今天看日本语中对一周从周日到周六的表达,还保留了“日曜日、月曜日、水曜日、火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的形式。”
在道家文化中也将“七七”作为生命周期,炼丹也讲究“七七四十九天”。《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说的是男人的生命力数是与八有关的,而女性的生命力数是与七有关的。男人16岁性成熟,24岁生命最旺盛,64岁功能停止。而女性14岁来月经,可以生孩子,21岁生命最旺,到49岁生育功能停止。今天看来,由于营养和人种差异,性成熟的时间已经大大提前,生命周期也明显延长,有的女性五十多岁还能生孩子,男人更是到了七、八十岁还有生育能力。
真正“七夕”的来历,与外星文明崇拜有着紧密的关系。早在殷商时期,汉字(象形字)文化区域的人们就已经非常相信外星文明,认为每个星宿上都住着外星人,而且他们具有超能力,他们是神,人类是他们的仆人。这种认识不仅神话传说中明显,甚至在汉字造字中也有明显的影子,如“帝”、“祖”、“神”这些字,都会出现与地球人类不相同的外星人的影子。相传织女星上住的神仙是最会纺织和剌绣的,但地上一年是天上的一天,只有七夕这天,也就是天上的这个时刻,织女星的天神会展示他们的高超技艺,所以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守望在庭院中,向织女星乞求女红的智巧,故称为“乞巧”。是否在古代真有外星文明与地球人的交往,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从全球的文化记忆中,似乎都有一些类似的影子。
在古代的“七夕”节,还有一种仪式,就是将两只蜘蛛抓来关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盒子里,第二天打开盒子仔细查看蜘蛛在里面织的网纺的丝,从中学习技术。因为人们相信蜘蛛的技术也是向天神学来的,蜘蛛就是天神的使者,即使人们看不到天神的纺织,蜘蛛也会看得到,学得会。男人们不织布,读书是技术和灵感的来源,所以希望这些神秘的文化能通过书本将能量传递过来,所以有在“七夕”这天晒书的习俗。
真要把“七夕”与情人节联系起来,不妨大胆地设想,因为“七夕”的传统一直存在,“七夕”夜大户人家的花园里成了女孩子们的天地。某一年的“七夕”夜,发生了一场巧遇,接着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大户人家,伤不起,为了掩人耳目,于是有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不过富家女爱上穷小伙的故事确实动人,不象今天人们对情感的偏离。
一种期盼,一种幻想,在这越来越势利的世界里,有一场七夕相遇,有一份真挚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