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人脉,做好这3件事,培养自己的贵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如果想干出一番事业,难免需要贵人的提携。
从汉武帝时期到隋唐时期,若想出人头地,需要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举人才并推荐给上级;
到了隋唐以后的几百年里,虽然有“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但即使是才华横溢如李白,也要向地方长官写一封自荐信,以求重用。
可见,人脉从来都是一个人干大事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时代,有很多人并没有高学历,但他们仍然做到了“月薪过万”。
曾经以为,这些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一定很强。但深入了解之后,他们说:“自己的能力,其实是在工作以后才慢慢培养起来的,主要还是因为前辈给了机会。”
那为什么贵人和前辈愿意提携他们,而不提携别人呢?古人云: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灾祸和福气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人自身吸引来的。
贵人也是如此——若想人脉更广,先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吸引和培养自己的贵人。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几乎都要建立在语言交流之上。所以人们才说:语言是一门艺术。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小窗幽记》中讲:圣人说话言简意赅,贤人说话清楚明白,普通人说话喋喋不休,小人说话荒诞不经。
说话懂得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凡是位高权重的人,出去应酬或谈合作时,都喜欢带那些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的人。
因此,想要拓展自己的人脉,首先就要做到“出言有尺”。
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或者老板与员工,熟络之后总会互相开一些玩笑,这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
但生活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毫无顾忌地调侃他人长得矮、脱发等等,甚至还给别人取一些难听的外号——这不是幽默,而是没礼貌。
《小窗幽记》讲:说话、做事之前,要先深思熟虑,把问题想透了,才能避免出现无心的过失。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社交关系,嬉闹的时候都要掌握分寸,不能拿别人的缺陷、隐私来开玩笑——以免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网,因为一句玩笑话而分崩离析。
常言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为人处世,不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要留有余地。
接受老板安排的工作任务时,别狂拍着胸脯把话说得太满;同事被上级批评时,不要落井下石,冷嘲热讽。
《小窗幽记》里面说:“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不管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保持七分的认真和严谨就行了,要留下三分余地,以达到游刃有余的效果。
如此一来,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当你偶有不顺时,贵人自然愿意帮助你。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其实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社交法则。
从《小窗幽记》来看,早在几百年前,老祖宗们就已经总结出了这些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以至于直到当今社会,依然受用。
毕竟,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仅仅是能力强、学历高,是不够的,任何人都需要人脉,也只有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才能获得贵人的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