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上焦、中焦、下焦,原来只需一张方子!

治病的成方中有一首叫做“三仁汤”的,首药即杏仁——苦杏仁。“三仁”者,是对三种种仁药味的简称,指的是苦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
三仁汤的命名也因此而来。不过,三仁汤组方并非只有三味药,它共有八味药组成。
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
吴鞠通以其治疗湿温,取其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使气化行而湿郁开,湿去则热无所凭借,病即愈已。
【组成】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煎服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1
大名鼎鼎的“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西医所没有的。人体“五脏六腑”中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可使各个脏腑间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现代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现代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上火,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肾虚、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等各种妇科杂症。
2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通三焦之良方
三仁汤的思路,是从上中下三焦,把水湿往外宣,往外降。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可见三焦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功用。
所以三仁汤不单清利三焦湿热,而是能很好地宣畅三焦气机,使邪气外出。《中藏经》谓:“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广东有位名医张立中老先生,是内调外理的高手,直言在南方,前面腹部为湿气堵塞引起的腰痛,一般选用三仁汤把上中下三焦气机疏通,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君药
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肺气宣发,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提壶揭盖”之义;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 臣药
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 佐药
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三仁分入上、中、下三焦,合用协同,故能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
徐大椿云:“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
3
三仁汤的功效
  • 三仁汤治外感
2012年春,严某,男,42岁,干部,在春节期间常食荤菜,又因家中有暖气,常觉燥感,兼食有凉菜,水果类,复兼外感,竟致发烧不退。
住进当地大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包括脏器病、血液病、结核病、恶性疾病、细菌培养等,都未查出病因,发烧延至第18天,家属恐慌,请中医参与治疗。
患者面色晦黄,全身困痛,但能忍受,舌质红苔薄黄满布稍腻,脉细濡数,大便不畅,小便浅黄。
每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发烧,体温在39℃上下,至第二天黎明前后胸汗出(4〜5点)发热渐退,上午稍好,下午又发烧依旧,纳呆,但能食,口不甚渴。
此当属中医的湿温证,内热外感兼脾胃湿滞,湿邪缠绵,又天天输液治疗,复增内湿,导致欲速不达,病退缓慢,过去西医有按“肠伤寒”考虑的,也有一定效果,但现在住院治疗,首先得全面查明病因,占用了一定时间,不能说不好,若配合中医的“三因”等辨证,将更有利于患者,此又属题外话。
处方以三仁汤加黄芩、猪苓、茯苓皮、腹毛、常山、草果仁等,三剂。一剂发热退,三剂病全退了,后又复诊两次,皆以健脾、利湿、益气、养阴方治疗善后并告康复。
  • 三仁汤治痹症
三仁汤既有宣上、畅中、渗下之效,应即有全身的作用,只要有湿滞者,皆可对症治疗,筋骨关节也在范畴之内。
对于单纯的风寒湿合而为痹,临床上用祛风、祛湿、驱寒之方多有成效,但对于又有热,又有风寒湿错杂者常显得力不从心。
借用《温病条辨》“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的“寒气胜、疼痛较剧,本方重用防己、桂枝,再加姜黄、海桐皮。”
常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收到了很多效果。
如张某,男,40岁,1991年春夏之交,先有外感症,后渐出现手、足关节肿痛,以足踝部为甚,住院西药多方治疗,病证不减,夜疼痛较重,未查出类风湿、结核、痛风、肾病等阳性体征,仍按“风湿”观察治疗。
患者觉午后体热,但体温不升,兼有全身困倦,体略胖,饮食一般,口干不甚渴,小便黄,大便不秘,舌质红苔薄黄腻,予以三仁汤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各20g,10余剂,病愈。
又治疗痛风患者,“尿酸”增高痛,降低后仍痛不止者,常以三仁汤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再加川木瓜30g,车前子30g(车前子为《中医杂志》单药经验方),湿重热重者又加生石膏30g,苍术30g,临床上常收到理想效果。
又治肩周炎,包括五十肩及颈椎病患者,常治不愈,针灸、推拿、理疗后仍疗效不显者,亦用三仁汤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再加酸枣仁、玄胡、鸡血藤、夜交藤各30g(此为马有度先生二仁二藤汤),疗效显著,因此类病亦属血虚、气滞、兼有湿邪者。
  • 三仁汤治皮肤病
湿邪充滞皮肤而产生的疾病,亦可通过三仁汤通达三焦而透表,将邪驱除于卫外。
面部疣状物增多,西医认为“病毒寄生”,中医以为其皮色不变,粒状疹粒不退,多为湿邪滞留于皮肤,以三仁汤重用薏苡仁30〜40g,再加广三七15〜20g,服10剂以上就可以见到显效。
白㾦,皮肤出白色痱疹样颗粒,晶莹透亮,内含浆液,常伴有外感发热等症状,现在的儿童多发的“手足口病”,也多属湿热病邪范畴,治疗类似,以三仁汤加板蓝根、连翘、二花、鱼腥草等治疗,效果较快。
  • 三仁汤治口疮
若是急发者,现代的“消炎”,中医的“清火败毒”,或民间“清热”验方皆可收效。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发作者,常使人感到棘手。
有常服消炎药、维生素B2、锌剂、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者,或效或不效,好几天又发病者,中医有用大剂清热者,效果不显时,改用扶正法,有用天王补心丹者,或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玉女煎、大补阴丸等也是时效时不效,也使医患双方犯难。
这里提供三仁汤参考应用,以多增加一条治疗途径。因慢性口疮辨证,既非单一脏腑经络辨证,又非实非虚,六气当中最难速已的,唯湿为最,虽然舌为心苗,但毕竟脾主口,脾主湿。
临床上遇到寒热错杂,虚实难分时,多从湿邪考虑,找出三仁汤的主症。
偏热者加玄参、丹皮、生地。湿热夹虚者加胡连、当归、甘草。偏风热(过敏者)加薄荷、白鲜皮、蝉蜕。
(0)

相关推荐

  • 温病条辨——杏仁薏苡仁汤疑难杂症

    六七.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 杂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气不主宣四字为扼要.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此条应入寒湿类中,列 ...

  •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下)

    2 收获与启迪 2.1 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加减与推广运用  上焦宣痹汤虽原为温病 (上焦湿温) 而设, 但其重在舒气透湿. 宣达上焦的立方特点, 使其也可以在伤寒. 杂病中得到推广运用. 即凡是以湿邪郁 ...

  • 害人不浅的“截断疗法”!

    昨日我们聊了姜春华老截断疗法,在当年就有"商榷"姜老的.向柏森前辈写的那篇基本算为代表.姜老还是不服气,有写一篇,理论越辩越明,姜老确实有些武断.这里就不说了. 时至今日姜老影响下 ...

  • 第一章 导 论

    温病学概述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认识和防治温病的学说,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由于温病学提示了温病的本质,并有效地防治温病,保障人民身体 ...

  • 刘英锋 | 统一辨证诊断分类的思考

    在中医病证规范化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中医诊断分类的统一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其研究进程的前提. 朱文锋教授在题为"建立辨证统一体系之我见"的论文中,(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3 ...

  • 上焦火 下焦寒 只需一味药就能引火下行 特别适合上热下寒体重

    上焦火 下焦寒 只需一味药就能引火下行 特别适合上热下寒体重

  •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及生理功能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及生理功能: 一.上焦 部位: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及头面部,称作上焦. 功能:"开发"."宣化"."若雾露之溉" ...

  • 上焦中焦下焦是什么

    病情分析:三焦是中医对人体解剖的一个粗浅的认识.所谓上焦,部位在人体的上半部分,也就是所说的胸腔包括心和肺.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可以流通全身的血液,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和基础: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宣发和肃 ...

  • 上焦中焦下焦用药

    治上焦之芳香化湿药,用量需轻,轻则灵,重则滞,轻灵才能宣通,才能行于上焦,若药量过重,反而不效,诚如吴鞠通所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之辛开苦降药,药性一升一降,用量适中 ...

  • 下肢静脉曲张,只需一张方子!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下肢静脉曲张. 我以前在学习中医方剂"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经验时,曾经阅读研究过一张医案 ...

  • 三焦--中焦不通,则上焦火下焦寒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中医:中焦不通,则上焦火下焦寒! 表里不和,则根在少阳厥阴! 如果我们生病了,身边的人总会关心地问:你哪里病了呀?用中医的 ...

  • 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中焦不通!附疏通方法

    三焦,为六腑之一. 与其他五脏五腑不同的是,三焦没有一个确切的具体器官与之相对应,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是一个大腑,具有"孤府"之称. 三焦的大体划分 人体的其 ...

  • 3上火--中焦不通,则上焦火下焦寒;表里不和,则根在少阳厥阴

    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中焦不通,则上焦火下焦寒: ...

  • 中焦不通,则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艾灸这样做!

    如果我们生病了,身边的人总会关心地问:你哪里病了呀?用中医的话说,任何疾病,从症来看,无非表里.我们还常说这样一句话:人活一口气.生命之所以维持.人体之所以健康,就在乎气机运行通畅,而气血若堵,无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