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关中大书房的故事(十四)|崔文川:一位“痴人”的收藏情结

儿时,一张火花就能摆弄一天,那会儿,糖纸、邮票都是孩子眼里的宝藏,那些形形色色的图案,那些光怪陆离的色彩,连同童年故事里的小风车,一起被打包收藏,定格成独家记忆。

岁月神偷,二十年繁复,很多东西都在流逝,在指隙间溜走,如果说有什么是带不走的,如果说有什么是半永久的,如果说,有什么是在刹那间让回忆决堤,让思绪泉涌的......

我与关中大书房的故事(十四)

崔文川——一位“痴人”的收藏情结

人物简介

崔文川

当代著名收藏家。原《艺术画刊》杂志主编,中国书院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艺委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藏书票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岭》杂志编辑部主任。自幼喜欢收藏,四十余年来,收藏有世界各国火花20余万枚,藏书票万余枚。1994年创办“崔文川火花博物馆”,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先生题写馆名。1999年创办“崔文川藏书票艺术馆”,中国版协名誉主席、资深版画家彦涵先生题写馆名。2008年创办文川书坊,致力编辑出版。

||收藏是人的一种天性||

五百多张黑胶唱片&三千多张音乐CD🎵

几调旋律,几曲音韵,是生活的调味剂,将一切平凡的画面赋予深厚的意义。我们在用餐时借它提升食欲,在漫步时拿它排遣无趣,却很少静坐在一隅放定身心,静心体悟那每一调曲目。崔老认为,更多时候应该去“一本正经地听音乐”,像是早上九点钟一来了书房,他就会打开音箱,泡一杯茶,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来听一会儿,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古典的浪漫,浓郁的复古气息,便在耳鬓间渐渐撕磨,缓缓交织。

(图为崔老所藏CD)

八千多部电影🎦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涵盖涉及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等多门学问,大多数人图热闹,不细究多重感官上的视听细节,在收藏了八千多部电影后,崔老越发觉得于电影艺术而言:“细节决定成败”,近年来宏大叙事的作品难以胜数,却屡发出现时空错乱、违背伦理的缺漏,反倒是小而精的作品,在细节打磨,对艺术尊重,更能在文化浪潮的遴选中驻留脚步。

十几万枚“火花”🌼

在崔老的儿时年代,生活不同现今这般富足,女孩子喜欢收藏糖纸,男生则更偏爱烟盒、邮票和钱币。邮票、钱币、火柴盒属于当年的三大收藏品,而其中图案花色最为多样的“火花”,便成为崔老钟爱的收藏所好,他常称火花是“微型的百科全书”,涵括天文地理风土民情,从托尔斯泰的庄园到乌兰诺娃的芭蕾,与普希金、高尔基“会面”,同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攀谈”,那些形形色色的图案,可以缩影一个时代。

(图为崔老所藏“火花”集册)

||收藏是文化艺术的传承||

很多东西难寻踪迹,历史于它的记载只有数笔寥寥,但这并不能泯灭那些“曾经存在”,收藏是其中最好的留记与保护。

在清末民初,基本上火柴就是火种的唯一来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次性打火机跟液化气电子打火,就几乎占据了整个火种资源的市场,到了现今年代,很少能看见火柴的踪迹,更难寻其上的各色火花,但那些“时代的烙印”,却值得被世人知晓,被时代铭刻:崔老藏有产自清代的“中国第一枚火柴盒”,是广东佛山的日旅商人卫省轩,他在日本做生意,学会火柴生产技术后回国在广东佛山的巧明镇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火柴厂,他生产的第一枚盒舞龙牌火柴,上面写有“假冒舞龙唛男盗女娼”——也许这就是最早的防伪商标。

||阅读与藏书:浮躁时代的静心剂||

买书是一种病”,这是崔老的口头禅,他书房里的书很杂,大致以文学、历史、艺术为主。看书从不为教书育人,也不为著书立说,喜欢就买,纯粹自养,哪怕连封皮也不拆,放置在目之所及之处也能讨得自娱欢心。崔老认为,书还是要读纸质的好,古话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将实在的书捧在手里,那才叫经过大脑思考的读书。

(图为崔老书房所藏)

有一年他去成都拜访著名的诗人——流沙河老爷子,老爷子说“能断句就叫读书”,古文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薄薄一本,却值得反复揣摩体味,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要断句正确,那么这本书就算是读懂了。前段时间崔老的朋友发起了一个“300字之内写好一篇文章”的活动,哪谈容易,难能出彩,但无论是像苏东坡、李白、杜甫还是白居易这样的古人,篇篇都是字斟句酌,一字千金。而现当代的网络小说,篇幅总是长达千万字,可每个人的读书经历总很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读经典”,这是崔老藏书三万多册后的切身体悟。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短视频和网络流量的兴盛让多数人都很难耐下性子,老人们讲“板凳能坐十年冷”,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下诱惑,沉下心阅读,再将其悉心收藏,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数年空,但正如崔老所说,“时间是一块很好的磨刀石,阅读经典总会使你受用终生。

负责人:杨田宇

策划助理:张杉

访谈:何星宇 陈佳清

摄影:薛东泽 方江菲

后期:陈佳清 关心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