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及诊治不孕症临床经验研究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妇科的理论临床与实践,其中对月经周期的研究与调周法的运用独具匠心。"经间排卵期"理论是夏桂成教授在"调周法"中首次提出并深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学说的理论构建过程,系统整理挖掘其内涵,阐释"经间排卵期"学说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使其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又能回归、指导临床。同时,对夏桂成教授用完整的调节女性生殖节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不孕症病案数据进行规范化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分析总结其临证经验特点及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诊治不孕症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治疗方案支撑,进一步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1.用分析归纳法对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进行总结,领会其理论精髓,总结出"经间排卵期"理论内涵和特色。
2.用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每周跟师临证抄方,多种方法收集夏桂成教授的学术资料及临证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夏桂成教授名医工作室治疗的不孕症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整理并建立数据库,对病案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1.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受"经间期出血"病症启发的萌芽阶段;②充满哲学"矛盾论"及"分层"辨证思维的成熟阶段;③用于"治未病"的临床运用阶段。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经间排卵期"的生理特点(①重阴转阳;②气血氤氲状活动;③动静升降藏泻,以动、升、泻为主;④"7、5、3"数律的锦丝带下)、病理特点(三大矛盾、五大干扰因素)及治疗特点。
2.夏桂成教授不孕症病案资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①不孕症的核心病机是肾虚偏阴,癸水不足。
②不孕症的核心临床表现是经间排卵期锦丝状带下偏少。
③不孕症四大核心关注点为:锦丝带下、基础体温、睡眠压力、脾胃。
④不孕症核心处方为
:经后初期—杞菊地黄汤合钩藤汤;
经后中期—滋肾生肝饮合钩藤汤;
经后中末期—补天种玉丹;
经间排卵期—补肾促排卵汤;
经前前半期—毓麟珠;
经前后半期—毓麟珠合越鞠丸;
行经期—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
⑤经间排卵期的18味核心药物是:
1.白芍、2.川断、3.赤芍、4.获苍、5.五灵脂、6.菟丝子、7.山萸肉、8.杜仲、9.荆芥、10.丹参、11.淮山药、12.广木香、13.莲子心、14.紫石英、15.丹皮、16.炙鳖甲、17.鹿血晶、18.合欢皮。
针对三大矛盾用药:"
动"药—丹参、赤芍、五灵脂;
"静"药—白芍、炙鳖甲;"升"药—荆芥、鹿角片;"降"药—紫石英;"藏"药——山萸肉、怀牛膝;"泻"药——丹皮、茯苓、苍术;针对五大病理因素用药:"痰"——白术、苍术、陈皮;"湿"——茯苓、六一散、薏仁;"郁"——钩藤、莲子心、合欢皮、广郁金;"瘀"——丹参、丹皮、生山楂;"寒"——紫石英、鹿血晶、鹿角片、巴戟天。
⑥各型不孕症治疗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属肾阴不足,治疗重在经后期和经间排卵期,用"动静观"调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属肾阳虚,瘀结成癥,治疗重在经间排卵期和经前期,创立"助阳消癥散"。输卵管炎性不孕以本虚为主,治以"扶正改邪";卵巢功能衰退合并不孕属心火旺、肾阴虚,心肾不交,治以降心火、滋肾阴,主用"清心滋肾汤";免疫性不孕属阴虚火旺,创立"滋阴抑亢汤"。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属肾阳偏虚,创立"补肾助孕汤"。
⑦不孕症的诊治思路:调节"女性生殖节律"是治疗不孕症的根本;抓住"经间排卵期"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着眼"五大因素"是治疗不孕症的核心;重视"心—肾—子宫"轴的纵向调节;贯通中西医理念,运用合方,精准用药。
结论: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女性生殖节律不断认识、深化、创新而形成的。夏桂成教授在临床诊治不孕症时,理论积淀深厚,个人特色突出,其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