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连载)之二
二、人性的复杂与文明的轮回
人性真的只是以“小我”形态所显示的完全、纯粹的恶吗?当然不是!
人性从来是善与恶对立统一的存在,在佛学中称为染净二性共存,不增不减,亦不垢不净,这亦是由人类先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所决定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单纯地只显示出绝对的善,亦不可能是绝对的恶。具体是善多些,还是恶多些?只与具体人所做具体事儿的具体情境相呼应,因各自在显现时机、表现程度上多有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所以,世道人心必因人性的复杂而表现出现层次上的丰富性和数量上多样性。
准确定义一个人是善还是恶,太难!即便最公正的法官也不能保证绝对公正,因为真相永远不可重现——法律事实永远不能取代客观事实。所以,真相与本质一样,别人从来只能在内心里做相对把握,不会、不可能,更不应该做绝对判定。所以,人们若能尽量做到相对客观地就事论事,就已经不错了。至于真相,只有掩饰真相的人最清楚了,但其实,他也不能完全避免“眼见未必真”的折磨。
人性难道天生就是扭曲的吗?我想也不是!
若真想弄清楚人性之复杂程度,以及当今人性的扭曲是否是天生的,不可不从人之初的初始状态开始思考,因为人类文明是从零起点起步,而今人思考问题皆忽略这一点,从而导致对人性的普遍误解,是造成世道人心不齐的重要原因。
人之初时,受能力所限,人的主观能动性皆近似于从零起步,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当时的人类需要尽全体之力才能对付得了因外部环境恶劣所产生的生存压力。这是当时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群体内部根本没有内斗的可能性,因为团结协作是必须的,更因为种群内的任何一员都对延续种群有至关重要的角色作用,所以那时候的人性,能且仅能表现为互相关爱的“善”,于是原始社会也被定义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上述认知具有原始的客观性,甚至可以定义为人认识人本身的逻辑起点,并将其作为常识性认知在全社会予以普及,这样世道人心就能够因此而容易达成共识了,人类也就不必再遭受无谓的世道人心不齐的折磨了。可惜的是,这样的常识在过去以及现在的社会中从来不能真正普及,因为世人皆忙于追名逐利,所以竟然集体忽略了人类还需要一个逻辑起点以建构某些共识。
人类从来没放弃过对共识的追求,为此也建构过许多宏大的理论,但其理论前提莫不因单纯依赖人性皆善,如儒家伦理、律法,或者单纯依赖人性皆恶,如西方立法思想根基,而失之于偏。最近墨家学说有大热的苗头,个人感觉是该派学说最符合当今中国政治在妥协中求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历史的法统一直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开始转向西方的人性恶为基础的立法思想,这就是一种暂时性的妥协,因为中国人的思想仍是儒家思想主导的人性本善,这在表面上是中国人思想处于善恶不定的矛盾,实质上却是人性本善恶并存的回归,只是尚缺少一个明确的思想指引罢了。个人认为,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必然。
回望中国哲学发展史,墨家思想基于儒家思想基础上产生,在政治和个人修身方面多高于儒家思想之处,但相对于现实却属于超前思维,所以,面对一个必须妥协才能求生存的现实世界,墨家因超前而湮灭就是历史的必然了——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于是,墨家思想的出现就只能成为历史的偶然。尽管墨家的灭亡看似一个悲剧,但它是理论可以超前于现实发展的明证,马克思主义在许多方面也是这样的。
人类一直在妥协中求进步、求发展,至今不变。儒家思想最善于与时俱进地妥协,所以在中国占据统治思想至今,而儒家的变种墨家就只能沦落。如今许多人因儒家的妥协而讨厌儒家,这是一种可怜的、不可救药的道德洁癖!
儒家内部也有主张人性本恶的,所以,儒家思想并不是绝对单纯的善,所以,儒家思想内在的丰富与充实决定了其可以绵延不息。今日中国政治以妥协的形式开展国际竞争,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对眼见的文明复兴,作为曾经的儒家变种思想,墨家思想当然可以重获生机,而且这样的重生在理论上可以获得执政党的背书,因为墨家的自律,以及能达此自律之境的对立统一思维,是人类迈向高级文明所必须的。更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拒绝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把墨家思想重生理解成历史轮回的必然,一定更有利于中国政治理论的突破,因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那次巅峰依然没有被跨越,其巨大的文化遗产意义当然需要被深度挖掘,希望能通过传统思想创新为中国政治改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那是政治领袖和专家学者的事儿,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民间哲学爱好者,只能在常识层面地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哲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坚信,只有人们都能把晦涩的哲学都变成自己已经掌握的常识了,世道人心自然也就齐了。所以,本人现在有以后的哲学常识化之类的文章,如有疏漏,只接受针对性的教育、指正,不接受无端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