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关爱】晚期肺癌治疗三大“利器”--靶向、免疫、抗血管

科普小编准时上线,上期解答了大家的一些疑惑,这一期,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目前晚期肺癌治疗最火热的三大“利器”。

长久以来,化疗、放疗、手术曾是肺癌治疗的三大手段。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分型、生物学行为的深入了解,肺癌治疗诞生了新的三大“利器”--靶向、免疫、抗血管。

这些领域层出不穷的新药上市,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目前晚期肺癌治疗最火热的三大“利器”。

//
一:精准制敌--靶向治疗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很好的诠释了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的发现开启了靶向治疗的大门,靶向治疗就像是精准的“弹药”一样,先瞄准再射击。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时,有明显的临床获益,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甚至总生存期(OS)。

2019年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也提到: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不吸烟、小活检鳞癌/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建议行EGFR突变、ALK及ROS1融合检测1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治疗的前提是首先得有靶标,没有靶点而盲目用药可能反而适得其反。

近年来,肺癌领域的靶向治疗新药如雨后春笋,针对某些单一靶点的药物就获批了数种,如何选择这些药物往往困扰着患者及家属,也给临床医生带来新的挑战。患者及家属需要明白一点,没有任何一个靶向药物是万能的,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均会产生耐药。同时,每一个药物在不同患者身上产生的疗效往往差异较大。虽然较化疗相比,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相对较低,但其毒副反应仍不容忽视,若不加重视,可能会影响治疗的疗效。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靶向药物,使自己获益最大,需要每个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有效地与临床医生进行密切沟通。

表一:国内常见肺癌靶向治疗药物

//
二:增强防御--免疫治疗
//

近几年免疫治疗特别火热,毕竟发明“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科学家们是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咖。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像是“安防部队”,肿瘤细胞是“破坏分子”,破坏分子总想通过各种手段逃脱制裁、抑制安防部队的杀伤能力。目前的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最终杀伤肿瘤细胞。

同样,免疫治疗也有着自身的问题。虽然对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维持时间很长,但是有效患者的比例不高,如何找出有效人群十分关键。具有EGFR/ALK突变的患者优先考虑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无效后再考虑免疫或其他治疗。同时,目前有一些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患者疗效,已知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越高,免疫治疗的效果越好。免疫治疗的毒副反应也不容忽视,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要做到早期预防,治疗中监测,及时处理。

表二:国内常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三:断其粮草--抗血管生成药物
//

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进展均与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VEFG/PDFG/FGF等多种因子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为肿瘤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最早在1971年,Judah Folkman博士提出设想:如果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会被抑制。这就是“饿死肿瘤”的新手段,简而言之就是,抑制血管新生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抑制其生长。

Folkman博士

表三:常见抗血管生成药物2

随着医学水平的突飞猛进,肿瘤治疗药物不断更新,如何选择药物、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很重要。这里小编也不忘提醒大家,不管我们了解了多少肿瘤相关知识,治疗方案的确定均需要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或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插播小广告

为了让患者更加了解不良反应的处理,“肺常关爱”科普文第五篇也将为患者们带来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中国肺癌杂志,2 0 1 9年7月第 2 2卷第7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