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渤海堂-高氏伯六郎公祠落成庆典全集
创意、撰稿、摄影、制作:高小莉
解说:张锋
摄影助理:张天福 张涛
(各位乡亲:原格式无水印视频55分钟2.7G,可以通过邮箱发送。需要保存留念的请在文章底部点击留言留下邮箱地址,谢谢!)
第一章 合族共庆 欢聚一堂
公元2020年11月20日,庚子年十月初六,高氏伯六郎公祠落成庆典将在这一天隆重举行。新建成的伯六郎公祠,里外修整一新,对联高贴,彩旗飘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地处粤东群山之中的揭西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侨乡,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浓郁的潮客风情而著称。五经富镇排子村,就是揭西县一个小村庄。
排子村人姓高,是根在北方的客家人。据史料记载:高氏出自炎帝,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的后人高傒,是高氏的祖先。高氏的祠堂都称“渤海堂”,源自东汉时期的渤海郡高氏望族(渤海郡,今河北沧州一带),素有“天下高氏出渤海”之称。
高氏伯六郎公,明朝正德年间从福建迁居排子村,建围屋,修宗祠,开基创业,繁衍子孙。历经五百多年风雨,宗祠跟老围屋一起渐渐老去了。伯六郎公传下的后人,托改革开放的福,新房建得越来越多,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感念祖德重修宗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从发起、酝酿、论证到建成,历时八年,高氏伯六郎公祠于2018年秋正式动工,在众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在高氏伯六郎公后裔共同努力下,举全村全族之力,克服重重困难,于2020年11月20日竣工落成。
这一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乡情亲情,犹如冬日暖阳;这一天,分别多年的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欢声笑语,重温昨日时光。一个村庄,一个家族,就是应该有大事喜事共同关心的事,让大家相聚在一起,互致问候,互送祝福,拉拉家常,说说春种秋收,聊聊人生百味。
第二章 宗祠文化 源远流长
中国的宗祠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高峰。宗祠又称“家庙”、“祠庙”。宗祠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尊崇祖先的表现,也是服务于多数历史朝代“孝道治国”的大政方略。盛世修祠,宗祠文化的繁荣也从侧面反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现状。
宗祠的主要功能是祭祖感恩,宗亲联谊,血缘认同,敦亲睦邻;同时又是激励族人缅怀祖德,传承文明,记住乡愁,不忘根本的场所。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是倡导不忘根本。
排子村地处潮客文化交融地带,既有客家民风民俗的传承,又有潮汕风俗习惯的吸纳,祠堂的风格跟潮汕地区的传统祠堂如出一辙。石刻、木雕、嵌瓷等工艺考究,精雕细琢,使祠堂成为地方一景,成为村庄文化活动中心。
第三章 入祠盛典 庄严吉祥
11月20日,吉日良辰,祭奠仪式在凌晨四点多就开始了。
(视频画面,仪式全过程)
第四章 渤海堂前 万古流芳
——伯六郎公祠赋
粤东揭岭,秀美风光。念祖修祠,下排寨场。伯六郎公祠,又名渤海堂。左有青龙护卫,右有白虎相帮。祠前沃野平畴,阡陌荷塘,地灵人杰,如意吉祥;堂后群山连绵,葱葱郁郁,物华天宝,万千气象。远眺山岭逶迤,莽莽苍苍;近观炊烟袅袅,人和景祥!
伯六郎公祠,气宇轩昂。设计精巧,传承民间艺术之光。潮汕风韵,青瓦粉墙。门楼气势雄伟,金龙闪亮;大厅通透宽敞,画栋雕梁。殿堂肃穆,宗祖庄严;厢房典雅,和煦清朗!檐牙高啄,天井迴廊;根基永固,万代吉昌;壮哉宗祠,龙脉之上!
高氏一脉,源远流长。华夏子孙,源出炎姜。西周高傒,渤海始祖,高氏后人,浩浩荡荡。宗祖先贤,伯六郎公,武宗正德,迁闽徙粤,开基下排,建寨场,立祠堂;繁衍子孙,香火兴旺。五百余载沧海桑田,先贤功德日月之光。
感恩祖德,福泽绵长,重修宗祠,民心所向。欣逢盛世,惠风和畅;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戊戌大吉,奠基开张;一呼百应,慷慨解囊。出谋献策,古道热肠。天下高姓一家亲,本邦外邦又何妨!然好事多磨,曲折跌宕,历时三载,艰辛备尝。庚子冬月,新祠落成,族人奔走相告,老少喜气洋洋。
居庙堂之高,不舍其族;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宗。情义无价,山高水长;渤海堂下,万世流芳!
高小莉 庚子年十二月二十三
逸野诗画,诗意生活!
关注了解最新动态
高小莉(笔名:逸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逸野朗诵文体创立者。主要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出版作品十余部,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热血热泪热土》、《天劫》、《瞬间柔情》、长篇报告文学《时代与梦想-官金仙与中国物流30年》、散文集《快乐行走》、《那些沧海桑田的事》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