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诗三首》赏析
《黄巢诗三首》赏析
文:星空
黄巢,唐末最大农民起义军领袖,今山东菏泽人。盐商世家,家境富足,弓、马、剑娴熟。五岁可吟诗作对,成年后,多次不第。于公元874年,趁着唐朝末期天灾人祸,加入王仙芝起义部队。王仙芝被唐军剿杀后,黄巢率领起义军继续与唐军作战,攻占洛阳、长安等地后,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后因部下朱温、李详背叛,被唐军击败。起义失败后,生死不定,相传出家为僧。至此,唐末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宣告失败。而唐王朝也在此后,仅苟延残喘了20多年,于公元907年最终摘牌。
《全唐诗》录黄巢三首七言诗:有人说,这三首分别成诗于作者的早年,中年和晚年,因此可以透彻人生。现赏析如下:
其一:《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飒飒西风起,满园菊花开。
天寒蕊香淡,难引蝴蝶来。
我若为青帝, 菊桃共春开。
赏析:
春日桃花开,秋日菊花盛。从科学的角度讲,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从哲学的角度讲,是天道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黄巢看来,却是上天对菊花的极大不公。
春天伊始,万物复苏,百花争奇斗艳。桃花此时芬芳,招蜂引蝶不在话下,而菊花就不同了。菊花于九月绽放,当时盛夏已逝,冷霜以至,木叶枯黄,百花凋敝。菊花此时绽放,自来的不是蜂蝶,而是深深的恶意。
黄巢身处的唐朝末期,正如秋日霜降时的残破。他看到菊花,推己及人,联想自己。虽表面感慨青帝这个百花之神,对秋菊的不公。但实际上是在责骂上天,为什么没有让他同魏征、李靖、狄仁杰和张九龄等人,出生在大唐盛世。
盛唐就如春天,狄仁杰、张九龄等人就如桃花。盛唐之时,文死谏,武死战,建功立业,成就大唐盛世,桃花们也水涨船高,青史留名,何其潇洒壮丽。而晚唐却如秋日,不幸的是,黄巢偏偏就是那个菊花。晚唐之时,大势已去,再想有所作为,道路多艰,可想而知。虽如此,黄巢仍想平治天下,依然对改变社会充满希望,大有让天下菊花绽放于阳春三月的伟大志向。
说明:
1、青帝,相传为中国古代的百花之神。
2、凡成大事者,志向非凡之志,黄巢亦是如此。“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他把自己想象成为青帝,想改变菊花的开花时节,足以证明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志向。
其二:《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翻译:待秋来时,重阳节后,我菊开后,尽杀他花。
冲天香阵,弥漫长安,金甲之士,统御全城。
赏析:
此诗名叫《不第后赋菊》,说明了成诗于考试失败后。考试失利,诗人没有心灰意冷,反倒激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复心理。与前一首相同,表写菊花、实写自己。但物是人非,今菊已和往菊大为不同,黄巢也不是当年的黄巢了。
往日菊花长于身院,寥寥几株,散发的香气则是“蕊寒香冷蝶难来”的孤独可怜。如今之菊铺天盖地,有如过江之鲫,排列成整齐的军阵,飓风一般席卷而来,杀尽百花,此时的香气也是“冲天香阵透长安”的猖狂和膨胀。
其实,菊花的改变正如黄巢的改变。往日的黄巢,一心想让晚唐到盛唐,让菊花同桃花。但黄巢屡试不第,梦想破灭,他愤怒了,他要带领天下的“菊花”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
说明: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八号,按照阳历来讲,是每年的十月中旬。在当时的长安,那个季节,确实是“百花杀”。
其三:《自题像》
——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翻译:
仍记得当年纵马驰骋,飞奔草原,穿尽了铁衣铠甲的澎湃岁月。激情过后,身着僧衣,皈依佛门,了于平淡。今天,我漫步在天津桥上,却没有人认识我,只好独自倚着栏杆看夕阳西下。
赏析:
坊间早有传闻,黄巢起义失败后出家为僧。同时也相传,第三首并非黄巢所作。但如若黄巢果真出家,第三首简直是完美的收官之作。
诗名为《自题像》,也就是是诗人的自画像。当年建功立业,征战沙场。如今出家为僧,常伴佛祖。当年风光无限,万人追捧。如今看淡看破,门可罗雀,孤独终老。至此,黄巢终于忘记了菊花,没有了志向,丢掉了愤怒,失去了杀气,成为了看落日余辉、慈祥的老者。唉!青春总会逝去,激情总会消逝,人生不过如此。
说明:
1、天津桥是长安的一座桥,不在天津。
2、黄巢在820年出生,55岁时参加起义军,60岁时占领长安称帝。64岁时或兵败身死,或出家为僧。若此诗真为黄巢所作,那也是一个至少64岁高龄老人的晚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