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宣德炉入门很难
“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这是冒襄先生对宣德炉的绝妙赞誉。相传冒襄家珍藏过几个宣德炉,视为珍宝,倍加珍爱,后来散失,实在可惜。冒襄对宣德炉的鉴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一精美绝伦的古董,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对于这些铜器,收藏界流行着几种不同的观念:有人认为,这些宣德炉是明朝宫廷流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这些只不过是仿制得比较好的,并不是真的宣德炉,甚至有人认为现在存世的宣德炉没有一件是宣德年间工部所造的。对此,在这里提醒大家:只要成色好的宣德炉,即使是赝品,也会价值不菲。
一些不同时期模仿宣德炉的特征:当朝仿。由于风磨铜已经用完,原料不足铸工以黄杂铜代之,故铜质较差;明末和清初仿造。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在造型上惟显灵巧,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现代仿。多采用失蜡法浇铸技术,现代仿品用的是电解铜,色紫红,手抚之生涩浅薄,而无细糯之感。
为什么宣德炉基本上都是三条腿呢?这是因为宣德炉的造型是从青铜鼎发展来的。大部分圆鼎都是三条腿,三点固定一个平面,过去说"三足鼎立",只要有三条腿就非常稳。那么铜炉里有没有四条腿的呢?也有,方形的炉是四条腿。这是因为青铜鼎也有四条腿的方鼎,它就是数量比圆鼎少而已。
宣德炉,简称“宣炉”,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宣德三年(1428年)初,明宣宗收到泰国王进贡来的数万斤精美的“风磨铜”,敕令工部及礼部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官员,利用贡铜铸造鼎彝之事。
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官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件(一说为5000件)香炉。
宣德炉是明宣宗年间的产物,宣宗在位只有十年(1426-1435)号“宣德”。宣德三年(1428年)初,暹罗(今泰国)向明朝廷进贡了数万斤灿若黄金的“风磨铜”。宣宗敕令工部及礼部等官员,利用贡铜铸造制成鼎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