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2)

二、下定决心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女排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日本女排在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带领下,推出了勾手飘球和滾动救球两大法宝,从而刮起了一股东洋魔女的旋风。

有必要先说说这两大技术的优势。之前我们说过中国女排率先在比赛中使用过勾手大力发球,威力很大。但是,那时排球规则规定发球擦网为违例,是要判失去发球权的。在当时平均身高不过1米70多的女排队伍中,要保证勾手大力发球既有足够的速度和力量,还要保证安全的越过2米24的球网,难度确实不小。这也就是说勾手大力发球虽然有威力,稳定性却较差,包括中国女排自己掌握这项技术也很有限。中国队那一次惊人的大逆转其实是队员在场上擅自做主,并超常发挥的结果,过后也再没有过稳定又成功的案例了。所以,勾手大力发球虽然有威力,但是不会成为世界强队的主流技术。

但是,爱钻研的大松却机敏的认识到:用有攻击性的发球来冲击对手的一传,造成对手的进攻没有威胁,当对阵双方不靠比拼谁的矛更利,而是看看谁的盾更坚,这对于当时身高明显处于劣势的日本队就有了和强队抗衡的资本了。其实,这么多年来,日本女排的这一基本理念从未改变过,由此可见当时只不过是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出身的大松对排球的理解是何等的深刻和长远啊。

理论要落实在行动中才会有实效,当时,在国际排坛比较流行的发球是上手飘球。但是,这项技术对于身材矮小的日本女排有限制。上手飘球的击球点基本是在肩部的高度,低于头部;而勾手飘球的击球点可以伸直手臂,平于或高于头部。这对于那时的日本女排是有决定性的意义,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因为日本队员当时的身高实在是太矮了,平均身高都达不到1米70,发球时能增加超过10公分的高度对她们来说太有用处了。

另外,勾手飘球更适合东方人的体质。因为,发上手飘球是主要是要用上肢,特别是肩部的力量,而这方面的力量,东方女子普遍弱于欧美女子。发勾手飘球则可以加上拳部的击打球的力量,拳部的力量当然大于掌部的力量,所以, 日本女队发明的勾手飘球在很大程度上又弥补了东方人力量上的欠缺。

从性能上看,勾手飘球在空中左右摆动的非常厉害,特别是到了接球人眼前还在飘,这种性能是不同于以往的上手飘球,刚一出现,就让其他球队很不适应。而且当时裁判对持球、连击判罚的尺度相当严,队员一般不敢用上手接发球,只能下手垫传,而勾手飘球平冲追胸,确实难接,不仅难以到位,直接失分也不少。当时资讯又没现在这么发达,其他的球队在日常训练时并不容易有针对性的适应,日本女排凭这一招鲜,可真够她们好一阵子吃遍天的。

何况,她们可不只是一招鲜呢。这又要说到当时的比赛规则了,当时是发球得分制,就是在接对方发球时,拿下一攻赢得的只是发球权;只有在自己发球的轮次中赢球,才能得分。同时,当时拦网算做一次击球。所以,会出现如果拦网队员触及到了对方进攻的球,但是没有直接拦回到对方的场地,自己打防反时就只有两次处理球的机会了,所以,那时的防反很多时候是推攻、吊球、站着打角度和线路。总之,球的力量和速度远不如现在凶和快。

因此,对排球技术有细致研究的大松博文领悟到,靠稳健的防守也能取得比赛的胜利,他甚至提出:防守是最好的进攻的新理论。而要提高防守就要扩大每个队员的参与防守的面积。于是,他又研究出了滾动救球的的新技术,熟练使用这种防守技术可以做到速度快,范围广,效果好,另外,这种姿态的防守也有利于保护女队员身体的胸部。这一时期,拥有这两大利器的日本女排就凭此打不死的防守,加上牛皮糖的缠劲,往往磨的东欧那些彪型大姑娘心烦意乱,失误频频。

由于有此两大利器,加上东洋魔女的疯狂训练,当时日本女排和前苏联女排在世界上以两大截然不同的风格轮流做庄,而六十年代还正是日本女排占上风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那个时期,中日民间的体育交流多于同前苏联的,乒乓球在同日本的民间交流过程中,还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所以,周恩来以一国总理之身份邀请到在国际赛场上已是声名显赫的大松博文来中国做短暂执教。

1965年4月大松博文接受邀请,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女排。在训练中,大松博文给队员的扣球,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频率之高、角度之刁,都是中国排球界闻所未闻的。以当时的认知,我们还不可能让这位曾经创造出魔鬼训练并率领东洋魔女夺取世界冠军的日本人任中国队的主教练,但是,当他把那一套大运动量,大难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完全展示在国人面前,还是给我们了极大的震憾——原来运动员的训练可以如此大的量,可以如此高的规格,人的训练极限原来又是如此的深。我们自己后来将这一套训练方法完善总结为: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方法,在各个体育领域里推广,并且长期延续下去了。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三从一大”确实不够科学,也不利于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但是,以当时国力贫穷,各种资源有限,国际比赛少的可怜,关起门来严格训练也是迫不得已啊。何况,人家日本女排就是靠这种拼身体拼下了世界冠军的,有成功的例子放在那,我们做为学习者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0)

相关推荐

  • 亚洲杯:中国女排二队对战日本女排青年军,发挥网上优势全力争胜

    亚洲杯:中国女排二队对战日本女排青年军,发挥网上优势全力争胜 作者:渣渣 女排亚洲杯就要迎来决赛的对决了,以二队阵容出战的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击败了本届亚洲杯的夺冠大热门泰国女排,挺进决赛,决赛对手是以 ...

  • 亚运会:半决赛中国女排迎战老对手日本女排,对手技战术赛前分析

    亚运会:半决赛中国女排迎战老对手日本女排,对手技战术赛前分析 作者:渣渣 微信:gldxz2017321 作者:渣渣 扫码加微信 亚运会女排的比赛已经进入到半决赛了,当然对于中国女排来言,在亚运会真正 ...

  •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3-0胜俄罗斯赛后分析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3-0胜俄罗斯赛后分析 作者:渣渣 渣渣谈排球 微信:gldxz2017321 关注 世界女排联赛江门站中国队迎来自己本站第二个对手俄罗斯队,最终中国队以3-0战胜对手,虽然这支俄 ...

  • 吴梦洁和王艺竹,谁适合入选中国女排?球迷给出意见,且木已成舟

    吴梦洁和王艺竹,谁更适合入选中国女排?球迷给出意见,且木已成舟.网友热议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点球迷说,王艺竹曾经多次入选国家队,那请问,除了奥运会之前最后一次集训,还有哪次入选过?还什么陈博雅潜力不如王 ...

  • 79年前的女排比赛,一方队员穿短裤,一方队员穿短裙

    今天组大家带来的这组照片,拍摄于1941年6月的北平.没错,是在打排球,不过不是学生. 而是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女员工.此公司成立于1939年,受命于日本陆军部,但对外则称是中日合办.当然,中是指当时华 ...

  • “一代人的回忆”—— “梅系教主”王一梅

    "一代人的回忆"-- "梅系教主"王一梅 作者:渣渣 说起大梅,相信是很多像我球龄差不多的球迷的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吧.2005年横空出世就给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

  • 排球技术的首次进攻——发球,发球的主要类型搞不懂的看过来

    排球技术的首次进攻--发球,发球的主要类型搞不懂的看过来 扫描二维码加渣渣微信 作者:渣渣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在排球这项运动当中,最先进行的攻击手段就是发球.一支强队,有一手漂亮的好发球是必不可少的.就 ...

  • 新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

    一.快速起步 早在民国时期,我们国家就有了排球运动,但是,当时是以9人制排球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排顺应国际潮流,完全推行6人制排球.当时国内政策是一面倒,因此,体育也是和前苏联及东欧前社会主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4)

    四.重整旗鼓 长夜漫漫,终有天亮的时候. 到了文革后期,虽然还有极左分子在兴风作浪,但是,中国的主流,世界的潮流已是不可阻挡.体育界率先打破壁垒,开始了走出国门看世界.典型如乒乓外交的成就其实并不仅仅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6)

    六.全新理念 袁伟民一上任,就推出了他的全新理念:就是要走高大化的道路,要走力量型的道路. 在袁伟民高快结合的建队原则指导下,他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队伍,名单如下: 主教练:袁伟民:教练:韩云波. 二传手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8)

    八.艰难起飞 队伍年轻,球员年轻,教练也年轻,刚组建的中国女排人高马大,看上去蛮唬人的,但是,真刀真枪的上阵打球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出现了在比赛中输给了当时的全国冠军陕西队.而当时被选到队中的队员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9)

    九.慧眼识珠 袁伟民带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一种流动性,从主力到替补,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合适的新人,就坚决推出.关键是袁伟民还有一双识得人才的慧眼,总能及时发现新人,并培养出新人.从1976年袁出任国家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0)

    十.不拘一格 要拿世界冠军,光靠兵强马壮还不够,还要有一套先进成熟的战术体系,有一个出色的指挥团队.而袁伟民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另一个显著风格就是不拘一格,大刀阔斧,敢于创新,绝不保守.只要有有前途的新打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2)

    十二.捷报频传 进入到了1979年,中国女排建队已有三年了,主力阵容也已组装成型,经历了超出常人想象的艰难训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也到了该出成绩,稳定出成绩的时候了.这一年中国女排也确实取得了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3)

    十三.无冕之王 就在中国女排信心满满的准备拿下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意外.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以及多数西方国家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理由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这样一来,一 ...

  • 中国女排成长之路(14)

    十四.意外受挫 中国女排在1979年以来一连串的胜利,多数是在亚洲赛场上取得的,另外,在对另一支女排新军美国队的比赛也是胜多负少,确实体现了很强的水平.但是,我们要看到,亚洲女排的打法并不是当时世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