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39:领略树木带来的奥妙
上周六下午的读书岛第39期活动将读者的目光吸引到身边最常见的树木,告诉我们观察树木的奥妙和趣味。这是读书岛第9次分享自然类图书。这本名为《怎样观察一棵树》的书是美国自然学者南茜·罗斯·胡格对大自然的一次生动纪录,印刷精美,图文并茂,令人爱不释手。
本期活动的分享嘉宾是读书岛的老朋友,来自诸暨的自然爱好者林捷。去年2月,她就来读书岛分享过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次她又请来了《怎样观察一棵树》的策划编辑、商务印书馆副编审余节弘,共同畅谈阅读自然、了解自然的趣味。
林捷首先分享了推荐这本《怎样观察一棵树》的两个理由:一是文字流畅,二是图片精美。书友们通过她的介绍,才知道博物类书籍精美图片背后的奥妙:这些图片都是摄影师将一个物体以不同焦点拍摄的8到45张图片拼接起来的,形成超乎想象的锐利图像。同时在拍摄时使用白色背景,使得主体更为突出,细节更为明显。这种拍摄方式,专业术语叫做“堆叠”。
林捷接着为大家分享了一些观察树木的策略,如多年内定期、长时间观察一棵树的同一部位;发现地上散落的树木信息;阅读一些树木专家和博物学家写的书;通过绘画、摄影、记日记的方式辅助观察;借助专业工具如双筒望远镜观察等。在观察树木的细节时,除了无法肉眼直接查看的根部,可以观察茎、叶、花、果实与种子、苞芽与叶痕、树皮与树枝等。
然后,林捷为大家现身说法,讲述了她自己坚持一年多,观察家门口的构树的经历。构树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她通过收集不同季节的构树叶,发现构树在生长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机制。构树的花直径1.5—3厘米,成熟时橙红色,肉质。通过观察构树的叶、花、果,总结其形态特征。通过专业知识的补充,进而了解到构树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药用价值等。
林捷强调,观察自然要沉浸在周围的环境当中,并总结了几点速成观察经验:首先借助工具来辅助观察。其次在观察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地上的残骸。散落在地上的并非树木垃圾,而是散落的树木信息。第三要关注更多的细节,如一般观察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观察花、果、叶上,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叶柄、托叶、苞芽、叶痕上,可以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树木之美。最后是需要长时间不断地观察同一部位,提高观察频率,会捕捉到更多的树木细节。
特地从上海赶来的余节弘老师介绍了“怎样观察”系列丛书。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怎样观察一棵树》《怎样观察一朵花》《怎样观察一粒种子》等一系列自然博物丛书的目的,是希望从自然观察到关注自然教育,并实现自我教育。在引进“怎样观察”系列丛书时,商务印书馆更注重书籍中照片细节传递的信息,物种是否是国内读者所熟悉的,书籍的呈现形式等方面,以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也认真阅读了《怎样观察一棵树》,跟着作者南茜·罗斯·胡格,对10种树木进行了书本上的细致观察,收获了不少植物学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但博物类图书的阅读意义远不止于此,我们收获更多的是如何从科学的视角观察和探究植物世界。当用书中的方法来观察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和以前并不一样。我们不仅认识了它们,而且了解了它们。
林捷的以下介绍引起了书友们的共鸣:在观察树木的过程中,我们还会衍生和锻炼出其他的爱好和技能,如为了观察花,会研究望远镜的使用;为了记录下花朵瞬间的状态,就去学习画画,研究色彩,或许还会去研究摄影;为了用更生动的语言记录下观察心得,会去锻炼文笔,提高写作水平。歌德说过,“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或许就可以这样理解。在方法论的加持下,观察便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转变成一种艺术。
两个小时的分享讨论很快过去,书友们照例流连忘返,不仅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所折服,更为林捷、余节弘这样的自然爱好者所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走出家门,观察自然,融入自然,成为山水之间的自由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