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多元化思维:触电般的通悟 昨天再次复读穷查理宝典,那种熟悉的触电般的感觉依然余忆在心,我已记...

昨天再次复读穷查理宝典,那种熟悉的触电般的感觉依然余忆在心,我已记不清摸过多少遍了,只知道每读常新,那智慧的文字每次都会激发我不同的领悟。

尤其是芒格对于多元化思维的论述,跟我内心所思考的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这种共鸣像一个爆破的磁场,打通了我很多的疑点,它让我对投资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参,没有这点,就不会有对投资这门事业的坚定,可以说是触电般的通悟。

多元化思维到底有多重要,用芒格的话说,若没有它,我们每个人都会那个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人,之前的我也犹如掉向一般,在漫无边际的投资大漠里拿着锤子慌乱的找寻着合适的钉子,如果之前没有这种彷徨与迷茫,我想也就不会有这种强大的共鸣与满满的通悟感,本篇我想就多元化思维谈谈我的理解。

我首先要说,我们看待公司如同看待整个世界,这是咱们可以通过嫁接来打通立体看待公司的有效思维。

还记得学生时期,学校列设了各个门类,语文、数学、社会、自然、政治、历史……之前不觉得有什么,不都这样吗?现在想想,这难道不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种种各维度的思维吗?

之后,我们进入社会以后,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犹如我们在研究公司中所需要很多问题一样,我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科学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让我们拥有了如此之多的维度思维,如此,我们可以很从容的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站在医学角度去看待疾病,站在人体结构学的角度去看待进化病,站在生物进化的角度,去看待思维结构,站在生物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生命,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科学的局限性,站在基因遗传学的角度去看疾病的概率,站在概率学的角度去看待疾病的发生率,站在地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其对人体微观结构的影响,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

我相信,我们应该能明显感觉到,这样一重重的角度,让我们对问题看的越来越透彻立体,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就像我们从各个角度思维去看待一个一个人一样,结果可能跟我们单一维度所看到的会大不相同。

同时,咱们也可以看到,生活中很多人一味的守护着自己的固执和偏见,我见过有些人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妻子上辈子就是来克自己的,亦或是把自己因大意而导致的灾祸归咎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理由,甚至我见过有的投资者把亏损归因于自己的生辰八字不适合做投资,我见过有些人敏感到普通的话语都会让他疯掉,他的童年有一段抹不掉阴影……

其实,我们只要深入走进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个个拿着的是一把锤子,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再往深里挖,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认知很单一,由此,长期以来,他们事实上拿着一把锤子度过了一辈子,可能到老他们都觉得“地球是平的”。

而真正看透一个人,或者说将看待一个人做到客观,也不是一件易事,事实上咱们很多人大都根据单一维度的信息去看待一个人,或对一个人做出评判,如果这一关我们都做不到合格,那试问我们对管理层的分析呢?当然也就缺乏客观,因为他们都是一回事,如果我们无法客观看待管理层,那无疑,同时我们也一定会看错很多企业。

试问,咱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根据单一维度去看待一个人呢?反正我过去是这样的,我也不相信我们不会这样,在过去我经历了很多关于看人方面的错误,我曾经听信人的一面之词跟我的朋友翻脸,也曾因朋友的行为表象而选择远离,也曾莫名被朋友误会而不得解释……对于现实中的人,我们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并未谋面的管理层呢?

事实是,我们很多人对管理层的理解,通常大部分人听信的只是“一面之词”,包括对管理层某些行为表象的质疑,被媒体一边倒舆论的灌溉,对管理层某减持等行为的感性分析等,事实上,我们压根就没见过管理层,也并无跟他们打过交道,所以必须要说,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我们对管理层的理解可能只是简单肤浅的,甚至就是主观感性的。

我过去也曾因一公司股东持续减持对其产生很大的偏见,但后期得知真相,才知道自己的确误会了他们,一句话,我只看到了行为,且单纯的对这种孤立的行为赋予了主观感性的偏见分析,可想而知,我错的有多离谱。

之所以会这样,根源在于我没有掌握一套系统的立体看待管理层的方法论,站在更高的视角格局下,我并未意识到我的这种分析是单维度的,我的思考养料是如此的单一,但如果利用到多元化思维呢,你会发现,原来对管理层的分析还藏着另外一个大世界。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各种思维加入进去,首先加入公关舆论学,新闻学,如果你不拥有这类认知思维,你就不会知道,其实很多新闻媒体它们的目的也是很自私的,通常为了博取眼球,把最微小的那个缺陷无限放大到头条标题,以此来愚弄大众。

还记得之前有个媒体为了抹黑海天,以应收提高一倍来作为头条,而事实上它的应收比例真的是小到不值一提,写这些文章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对了,可能是刚毕业的小编,它们公司内部考核的标准就是曝光量,了解了这点,我们大概就会对媒体的舆论有一个底层客观的拿捏。

另外还需要加入求证思维,要知道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耳根子太软,听信一面之词就信以为真是为常态,但有求证思维的人可不这么想,我因此而一度学习求证学书籍,在此之后,我每读到媒体或某些言论时,变得极为细心,我会对细心观察它们在抛出某论点时有无确切的证据去辅证,如果是没有论据的胡说八道,我将会视为臆想症所写的科幻小说。

要知道,在没有求证思维之前,我之前可不会这么想,我只会被影响,而且不会去思考为何会被影响,像常言所说的“没带脑子”。

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市场规律思维,这就需要用到反向思维,可想而知,如果媒体舆论都是正确的且可以随时影响大众,那按理说市场中80%的大众应该是盈利者,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可见舆论不总是那么准确,确切说通常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另外,还需要加入误判心理学思维,我们要了解大众心理产生预判的机制原理,它包括从众心理等,了解了这些,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在预判下被市场割韭菜的。

还需要加入历史思维,有了历史思维,我们对单事件的分析就不会那么孤立的,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管理层历史行为,从中去探寻求证可靠的线索,而不是就某次事件让感性偏见发酵。

比如看待管理层持续的减持,很多人也会感性的跟随卖出或看空公司,但我们若加入历史思维呢,我们发现,历史上管理层不断减持而成长性不减的公司比比皆是,配合求证思维和概率思维去思考,我们可以更能客观看待这种减持。

还有换位思考思维模型,也即假如你坐在这个位子上,会不会也会有一样的行为,毕竟小散看客和管理层的角色不同,而散户更容易从感性角度出发,拿沃森来说,卖子公司固然感性上来气,但若从整个竞争战略及现金流压力及分配角度考虑,会不会也存在着合理性呢?

还有赏罚思维或成果思维,有时候我们盯着管理层的一个某一个问题然后放大化,或狠狠地给管理层记上一大丑,然后将其踢出仓外,但多少时候我们又客观的数落下管理层所置办下的基业护城河呢?像茅台高管固然受贿,但他们对企业的经营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由此,我们既要罚也要赏,这个最终的力度由我们拿捏,我也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仅仅因为老婆有令人辣眼的脚气就跟其离婚是不妥的。

还有现实规律思维,要知道人无完人,你即便把最顶尖的管理层揪出来,那些媒体编辑们也能将他们过去的一些丑陋行为和性格缺陷等编成一本书,你看完后估计很难不受影响,但跳出这本书,我们站在更高的格局去看,谁都会有错误和性格缺陷,这是现实层面下的绝对完全概率,如果单纯因为某一常态缺点而离弃,有时也是不妥的。

比如说刘强东在美国的那事,这事发生后,我听到很多人会说,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风流的人,这事的确不怎么好,但据我所知,很多企业家都是这个德性,这算是犯了大部分男人都会犯的错,但如果你因此而将他品性打入地狱,那未免有些太过,这就如同你突然发现老公的缺点而大呼惊讶:他居然在大街上喜欢看美女,这个变态,我要跟他离婚!

关于对管理层的分析,加入的思维还有很多,比如行为心理学、公关学、社会舆论学思维、性格学等,你会发现当我们加入这一重重的思维后,我们之前那些带有强烈主观性的偏见似乎没那么牢固了,而是变了一种更为融通的看法。

当然,对于管理层的分析也只是冰山一角,我只是就此举例,除此之外,还有对会计学的看法。

要想客观看透财报和会计,需要加入的多元思维也少不了,之前我跟大部分韭菜一样,容易盯着财报数字,并且被其深深影响,我在加入多元思维之后,也才开始逐渐走出这样一个泥潭误区。

首先是魔术思维模型,魔术告诉咱们,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即便是如此逼真,即便我们难以去解释,但它就是假的,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财报数字不就是如此吗?我们看到的数字有可能是精心粉饰好的,虽然你难以去解释论证它的来龙去脉,但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其次就是实业思维,它是直接对标本质,美国有个财报大师,在他开公司时,亲自将公司之前做账的规则都换了一遍,因为他知道,数字根本不能体现本质,这点对我启发简直太大了。

比如会计上的资产定义就真的是真正的资产吗?做过实业的人早就摸的透透的,不然华融市净率那么低怎么会没人敢抄底,因为大家都懂,我在做白酒时,那些废旧的窖池也都写在资产表上,没有做过实业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的。

亦或是折旧,财报上的折旧真的就是符合本质的吗?我知道之前我们公司的厂房越来越值钱,但财报上却不断在折旧,还有并购资产,我知道很多黑幕,那些账面上的并购来的资产,可能狗屁都不是,只是对赌时约定好的利润标签,当初的恺英游戏不就是这样吗?只收购到了几个数字而已。

还有亏损,看到亏损数字,我们不禁眉头紧皱,但在实业思维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比如同样做电商的两家企业,一家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投资物流亏损,而另一家则是在现有条件下争取盈利,试问你会投资哪个呢?无疑,我会投资那个未来日子更好过的那家。

亦或是亏损加大,这让大部分投资者避而远之,认为风险太大,我要说,在我们这样想之前最好先加入实业思维再去这样说,为何呢,因为亏损过大不代表内在价值减小,试问假如在学历代表金钱的社会里,当你把你的儿子从幼儿园培养到计算机博士生,是不是花的钱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亏损越来越大,但你能说他的价值越来越小吗?非也,反而亏损加大一次,它的含金量就越高,只是愿不愿意提前变现而已。

这就是实业思维跟数字游戏的区别,加入这味思维之后,我们的很多看法恐怕都要重新修正。

还要加入侦探思维,因为财报的造假和粉饰有时真的像一出刑侦剧,像利益输送等都是家常便饭,而我们就需要在财报中找寻端倪,拥有刑侦的思维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敏锐和警惕。

还有还原思维模型,我们知道财报是公司生意经营模式的最佳反应,但事实是,很多人看到了财报,就会止步于数字,不会再浪费脑细胞去还原财报背后所对应的生意模式,就像你看到了利润和现金流数字一样,很少有人再去回推对一遍,因为那样太浪费脑细胞了,这是我们人性所懒于去做的事,但对财报的还原却是提升我们看财报功力的有效神器,可以帮助咱们贯通财报与公司其他维度之间的联系。

比如拿片仔癀来说,我们看到净利率毛利率及其趋势变化,就应该去反推一下它的背后到底是哪项业务和成本在发生变动,最终反推的那个点可能是某个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如此才可称得上融会贯通,这就是还原思维,也是咱们需要用到的。

如果咱们缺乏还原思维,那单纯的一份财报数字摆在我们面前,相信我们会做出跟本质完全相反的观点,比如看到极低的净利率,我们可能会误以为该公司缺乏产品竞争力,但若是在零售模式下,它可是最强的竞争力,由此,还原思维就是变通思维,无法还原真相,我们就无法变通,让自己变得更灵活。

还需要加入计算机编程思维,何意呢?编程很多人都了解,你必须实打实的从基础越好,它不像投资,你一黑猩猩也能来个盈利,完成整个目的流程和回合,编程你一关过不了,甚至某个小的基础点搞不懂,整个程序你是根本编不下的,必须全方位认知,它容不得你半点偷懒,从这个角度看财报,我们的确需要对财报每个基础点的打牢,如此我们整个“程序”梳理下来才不会出现bug。

另外还需要加入购物筛选思维模型,何意呢,比如说我问过很多人,假如如果你在买食品时,看到食品颜色不对劲,于是你怀疑它是假货,试问你还会买吗?基本上都不会去买,注意重点,哪怕你有丁点的怀疑,你都不会去买,但买公司很多人却就风格大变,而财报就是让我们晒选的第一道门,买东西看颜色不对立马就排除,而买公司若看财报不对,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

由此,掌握了这重思维,我们就不必每家公司都非得搞个透彻,那样太耗费精力,如果我们用财报排除了一家企业,那后续也用不着去付出其他精力了。

相反,我看到有些人明明觉察财报有问题,但还是要非得研究透彻,这种情况我见的太多,很多人一边怀疑,一边在买入,请允许我列出这样一批排比句来敲醒他们:

这无异于领着你怀疑有梅毒的女人回家睡觉;无异于跟你怀疑是窑姐的美女结婚,无异于喝下你怀疑有毒药的酸梅汤;无异于你跟你怀疑患有新冠肺炎的相亲对象接吻;无异于你花了1块钱买了一斤你怀疑有非瘟的病死猪肉;无异于你加油门驶入你怀疑是车祸现场的前方;无异于你再次跟你之前对你暴力的前任复合……

总之,这无异于你患有行为分裂症,你的多元化思维欠费了

这就叫有现实中的常识,但缺乏投资中的常识,二者孤立无贯通,但只要我们懂得了生活中的常识,投资中的常识也自然会迟早开悟。

当然需要加入的思维模型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有兴趣,我们大可加入更多的思维。

买入方面,需要加入的思维就更多了,比如需要加入击球思维,就像老巴所说的,我们不挥杆就不会失分,只有当球达到我们最合适的位置时才去重重挥杆,这个思维如果映译到投资中来,那就是我们需要等待我们跟踪的公司落入我们自己所理解的买入点,空中的球多如流星,我们大可不去羡慕,永远坚持做我们有把握的大概率事件,细品之下,这就是复利的本源逻辑。

另外还需要加入军事思维模型,这是我所喜欢的,也是我之前经常谈到的,我最为欣赏的就是合围歼灭战,历史上很多军事家也都是合围大师,而它映译到投资中来,就是我之前谈过的鱼池思维,一揽子打尽,这是可以让我稳稳睡个好觉的最佳方式。

分析公司上面,我会经常用到以下几个思维:

创新药靶点思维,这个思维带给我的启发可太大了,它让我真正从内心深处领悟到细微靶点认知对整个投资系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提供了一种强大全新的方法论,说起来一言难尽。

像生物细胞学,其对癌症的治疗,告诉了我们,那些看似没有希望的疾病,事实上都是有巨大的机会的,只要把所有的靶点一一去试验,就会有转机,放化疗走不通,细胞免疫未必就不行,这是两种截断疾病的方式。

对于我们理解问题而言,也是如此,同样一个问题我理解不了,但换种思维方式立马就豁然开朗,为何,这就是精准靶向治疗,它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遇到问题不要笼统模糊的胡乱解决,而是要找到那个靶点,然后真正的对症下药。

映译到投资中来,我们很多人一旦亏损,便开始胡乱无章的阅读各种理念类、方法类等书籍,这无异于你肚子疼的时候胡乱吃了一堆大热的药一样,却很少有人真正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到底为何而亏损,到底是哪个靶点没有打牢。

我之前经常说,立体的公司需要立体的分析,而我们的分析能否基本靠谱,取决于我们的最短板是否犯有严重性的错误,一家公司暴雷的大点通常就那么一两个,最短板往往蕴藏着让雷区逃过我们法眼的过滤镜。

还有专业思维,之前发生过很多事让我开始越来越敬畏和尊重专业的力量,我一朋友有一些心理疾病,自以为读书可以解决,读了不少杂书但就是难以缓解,后来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去看了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心理专家,没想到,几天回来后,他告诉我他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还不由得感叹专业的就是不一样,诸如此类的事例太多,我就不赘述了,相信咱们都有类似的经历。

通过种种类似的经历,我对专业越发敬畏,我知道芒格可以很清晰的说出他所投资公司产品生产流程以及各个基地的情况,以及可口可乐在过去几十年每年所发生的事,还能指出一家公司财报背后所反应出的问题,这些很多都是书上所没有的,这就是专业的力量。

我不相信一个人整天浑浑噩噩刷刷帖子就可以赚到大钱,所以我会每天读书调研思考,在专业的路上深挖,这就是专业思维带给我的启发。

包括个人智库精品中对公司的认知分析,都是基本的认知点,如果这些都不具备,那只能说连具备专业的基础都做不到,亏损就不足为奇。

对我们投资人如此,对公司更是如此,芒格也谈到相关案例,一个垂直领域的报纸公司依靠自己的专业性打败了市面上那些看似占有率很高的公司,在垂直报纸行业,你的专业性代表了对用户的满足程度,同理,关于技术或服务类公司,哪个用户不喜欢更专业的那个呢?

还有对我影响很大的临界点思维,我们学过化学都会知道,物质在达到某种条件之后才会发生化学反应,有时候少一分都不行,所谓临界点,就是在突破它之后整个趋势会发生爆破性变化,系统在某个点被引爆并发生突变,很多学物理化学的人更能理解这种临界点思维,比如:

零度就是水和冰的临界点,一百度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临界点,在渗透模型和森林火灾模型中,当密度达到59%,只需再加一滴水它就会冲开一条路来、只需要一根火柴整个森林就会燃起熊熊烈火,这滴水或这根火柴就是直接临界点,还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多一次细胞分裂便会产生癌变等。

拥有了临界点思维,我们更能够理解市场运行的底层规律,要知道,咱们很多人拥有的是线性外推思维,这无疑是不完善的,而在商业市场,一款产品所产生的爆破性可能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拥有了这种思维,我们就会多了一个维度的透视镜,我们就更容易去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博弈,从表象去看,就是我们可能会买入那些看起来很贵的股票。

比如我之前也谈过,之前白药推出牙膏之时,在某一区域非常火爆,我个人觉得这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引爆点,因为一旦铺货全国,利润将会直接爆破,于是我溢价买入,看起来买贵了,实则是合理的,事实上这里也用到了临界点思维。

还有猪股,非瘟和疫情就是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的临界点,这个点一来,牧原利润大增,利润增加十几倍,几百亿利润趁着高猪价,立马继续扩建,拉低成本,这就是临界点之下,公司内在价值的大幅上升,如果看不到这点,就不敢在前期的相对高价买入。

还有创新药公司,是临界点思维使用的最佳热土,纵观创新药历史,有不少公司靠一两款神药使公司获得了极大的成长。

这种思维放在金融衍生品那里更为合适,次贷危机的爆发在源头上就是触发了临界点,雷曼大帝国轰然崩塌。

除此之外还有生命周期学、基因思维,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生意模式与动物世界》,这篇文章也剖析过沙漠之舟骆驼,它之所以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下生存,其原因就是强大的储水节流基因,公司也是如此,生意模式及文化基因至关重要,拥有了这个思维,我们对穿越牛熊的理解会更加立体。

还有郁金香泡沫思维模型,咱们也都听过17世纪的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如果我们了解整个时间的原尾,我们就会知道,原来价格可以这样被荒诞的层层炒高,这像极了资金报团下的泡沫堆积,这里再配合上临界点思维,整个泡沫破裂,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园丁不经意间剪断了郁金香。

还有我之前谈到过生态系统思维模型,这也是芒格所提及过的,商业世界就像一个生态体统,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长项,就可以活的很滋润,鲸鱼离开大海面临的就是被捕杀,同理,公司离开自己的优势区域,通常来说也不是多么聪明的行为。

还有老大通吃思维模型,当世人都记住了世界第一高峰的时候,我们大概能理解赢家通吃模型的伟大,映射到投资中来,像外卖,老大盈利,老二维持,其他亏损,这种通吃的模型护城河可谓无比牢固。

替换难易度思维模型,当我们跟自己的老公吵架痛哭时,你就会知道婚姻的转换成本有多大了,是不是被绑定了呢?投资也是如此,有些东西就是把你绑定了,你转换的成本很难,比如说学校、网站服务器、数据库,差异化的记账系统等。

还有爆米花思维模型,当你拿着抢到的一折的门票进入景区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花费远不止一张票钱,当你花几千捡漏买到一辆车时,你会发现每年光交的保险就不止几千,不止如此,当你拿着半价电影票走进影院后,你发现买爆米花的花费也不少,万达影院最赚钱的业务并非来自影院,而是爆米花,这就是爆米花经济。

映射到投资中的生意模式中来,你会发现很多公司也都有这种成分,拼多多用免费的抽纸把你吸引进去,结果你是进去买了部手机,你去写字楼上班却又不得不等电梯,这恰恰成就了分众,你花了十块钱要了一份面,却又忍不住花5块钱买了包榨菜,我之前花500请朋友吃饭,却发现光餐后果盘就吃掉200,生活处处都是爆米花经济啊。

……

还有很多思维模型,什么正态分布模型思维等,由于篇幅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之所以谈这点,是想分享多元化思维对我个人在思考分析企业时的巨大帮助,这种帮助是不可替代的,我找不到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多元化思维,能让我们可以如此立体的看待公司。

本篇只是列了个人对多元化思维践行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或许可以给予咱们一些启迪,事实上,生活处处皆模型,只要我们善于去思考对接,总会收获不经意的通悟感,而每一次进步孕育的都是对投资的热爱和坚定。

说点题外话:综上所述,投个资的确不容易,啥都得研究,啥都得学习,比卖白菜累,比卖白粉要操心,反过来说,当你认为投资很容易的时候,就是你要犯错的时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