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月夜聊230期: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空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美国影片《大空头》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在内的5项提名,居提名影片榜单的第7位,无疑属于2015年度的优秀电影。但是恐怕因为《大空头》涉及太多的金融知识,知名度甚小,连我在写奥斯卡获奖影片评论时都忽略了,以致这成了我最后一部点评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是的,如果没有一点金融证券知识,恐怕很难看得懂《大空头》。但是,我很意外的是,编剧和导演居然把这样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金融影片拍得那么紧凑、流畅,令人喘不过气来。影片讲述的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来临之前3位有先见之明的天才的传奇故事。第一位是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独眼基金经理迈克尔·伯瑞。他性格古怪,整天沉迷于摇滚音乐,却敏锐地察觉到房贷市场的问题,坚定地做空次贷产品,最终他的基金盈利489%,总盈利26.9亿美元。他的表演得到很高评价,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第二位是著名的喜剧演员史蒂夫·卡瑞尔饰演的基金经理马克·鲍姆。他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有着愤世嫉俗的强烈感情,对唯利是图的金融界无比痛恨。影片中在拉斯维加斯凯撒宫的餐厅里有一场他和一名华裔CDO经理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愤怒性格。与他一直擅长的喜剧角色形成较大反差。第三位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已经退隐江湖的老家伙本·李克特。他帮助两位初出茅庐的新人做空次贷产品,在危机中赢得了生机。那个胡子拉碴的老江湖形象也与皮特的帅哥形象大相径庭。
影片如同讲述一个并行的悬疑故事一样,平行讲述这互不关联但却目标一致的3个人的故事,并使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剪辑技巧,把2007—2008年有代表性的事件剪辑在一起,再加上3位明星演员的精彩表演,不仅使影片节奏紧凑,而且充分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广阔背景,使我们对这个原本乏味、枯燥的经济危机故事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了解。
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并未就事论事,而不动声色地揭示出造成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有几段对话和细节很有意思:
标准普尔评级机构职员告诉马克·鲍姆:“如果我们不这么评,人家就去隔壁的穆迪评级了!我们不配合,那我们的对头就会抢走客户的钱。这地方就这么运转,我们有什么办法?”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唯利是图是酿成灾祸的原因之一。
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女孩不顾监管机构人员身份,在拉斯维加斯忙着向大投行递简历,和高管们套近乎,为自己找一份优越的工作,却对金融违规投机现象熟视无睹,影射美国监管机构的渎职。
《华尔街日报》记者告诉热血沸腾要揭露华尔街真相的两位青年:“你们和我讲良心?我现在小孩3岁,老婆也要交学费读硕士,我不会因为你们瞎猜就把自己的名誉赔进去!”新闻媒体也不愿意向美国公众告知真相,发出预警。
标普评级机构职员反问马克·鲍姆:“我奇怪,你们来找我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评级变了对你们有好处啊?你们买了多少信用违约互换?你俩还装什么好人?”说到后来,这些“先知们”预知金融危机也不是为了拯救美国经济,而只不过是为了做空发财而已。
所以,当两位青年兴高采烈地庆贺自己的成功时,本·李克特严厉地告诉他们:“知道你们刚刚做了什么事吗?你们俩在赌未来美国经济崩溃!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赌对了,人们会无家可归!大批人会失业,大家没了退休存款,养老钱都没了!我最讨厌这行的就是这一点。人不是数字,我告诉你,失业率上升1%,死亡人数会增加4万人!明白吗?”迈克尔·伯瑞也痛苦地写道:“做交易,杀死了生命中对我最重要的那部分。在过去的两年,我内心感觉到,黑暗的东西在自我吞噬。人们总希望有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来选择价值,但他们选择权威,并不是基于事实情况或者成就。他们这样选,只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很权威,说出了他们想听的话。”一部以金融危机为内容的电影能有这些振聋发聩的警世名言,实在难能可贵。
请记住《大空头》片头马克·吐温的那句话:“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多加小心。惹祸上身的是你自以为懂的事。”我们不懂华尔街那些虚拟经济的花头,还是实打实做好实体经济吧!翻了船再后悔可是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