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暂坐》:贾平凹眼里的“西京十块玉”
27年前,贾平凹以西京文坛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废都》轰动文坛。27年后,贾平凹再次以西京为背景,写下了长篇小说《暂坐》,发表在《当代》今年第3期上。
虽然两部小说不尽相同,但其中都有一位作家,又都有一群女人,所以免不了引发人的比较。《废都》讲述的是作家庄之蝶与一群女人的情史。《暂坐》讲述的是作家弈光眼里,暂坐茶庄老板海若和她一群闺蜜的悲欢故事。
弈光把这十个女人比喻为“西京十块玉”,和《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有得一比。贾平凹在小说的后记里说,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他家楼前的一个茶庄。那里卖着全城最好的茶。老板竟是一位女的,还有一大群闺蜜。个个优游自尊,仪态高贵。她们活力充满,享受时尚,不愿羁绊,永远自我。她们是一个世界。后来茶庄搬走了。已经习惯了每日两次在茶庄喝茶的贾平凹,心里空落落的,便写下了这部《暂坐》,有了“西京十块玉”的称谓。由此可见,贾平凹对“西京十块玉”是充满着赞叹之意的。那么这“十块玉”究竟是怎样一群女人呢?
暂坐茶庄老板海若是“十块玉”之首。她在西京繁华之地,用低价租了两层楼开了这个茶庄。卖的是西京城里最好的茶,接触的是西京城里的权贵,最后被牵连进了市委书记腐败案。在经营茶庄的过程中,海若结识了这些姊妹,成了她们的大姐。虽说经营茶庄有方,海若却不是俗人,读书写字,饮茶念佛,高贵大气,优雅善良。
陆以可是个广告商人,因为在西京城里看到了一个男人酷似已经死去30多年的父亲,以为父亲的亡灵在召唤她,便结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这里创业安家。小说的最后,她又在夏自花家里再次看到了这个酷似父亲的男人,使她的经历带上了灵异的色彩。
夏自花原本是在茶庄隔壁开烟酒店的。后来烟酒店开不下去,把店面给了茶庄。她就和海若成了好闺蜜。可是,她年纪轻轻却得了白血病,从小说开始就住在医院里,到小说临近结尾便去世了。姊妹们轮流到医院陪伴夏自花,串起了这个“十块玉”的故事。
开太赫兹能量舱的向其语,火锅店老板虞本温,卖汽车的希立水,缠住香港富商当靠山的辛起,开家具厂的司一楠,小县演员出身的徐栖,因为借债反目成仇的严念初和应丽后,还有从头到尾就没出场过,死在了马航飞机上的女作家冯迎,像走马灯一般,在茶庄内外依次登场,展现出她们泼烦琐碎的生活,以及或靓丽耀眼或奇异迷丽的风采。
还有两个“西京十块玉”之外的人物贯穿全书,分别以男、女视角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观照这“十块玉”。一位是作家弈光,一位是俄罗斯美女伊娃。前者是西京城里的知名人物。他的一幅字起价十万,由此便可知他的价值、地位。因为他的工作室和茶庄在一个小区里,所以和海若以及众姊妹成了密友。后者是来自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留学生。原本从外国女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中国女人,是一个新奇的角度,可是贾平凹把伊娃写成了一个标准的西京人,5年时间使她与街上的西京人没有了区别。所以,这个角度被贾平凹写废了,人物也成了多余。
贾平凹的小说大致分为两种,多数是以秦岭、商州为背景,描写陕西农民生活的,如《秦腔》《商州》《古炉》《带灯》《老生》《山本》等;少数以西京为背景,描写城市生活场景,代表作就是《废都》和《暂坐》。
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描写的秦岭、商州。从遥远的西周开始,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就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留下了灿烂的印记。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贾平凹笔下的人物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生动性以及生活的深刻度,令人赞叹。
但是,我却不怎么喜欢《废都》。展示物质主义的罪孽、致愚和腐蚀,批判文人欲望的膨胀、失控和精神的幻灭、颓唐,固然有现实意义,但充溢全书的文人自恋情结和直露弥漫的性描写,却令人难以接受。贾宝玉被大观园里的女孩所围绕,西门庆被清河县里的妇人所追逐,都有其历史和地域的原因,顺理成章。而20世纪80年代末的西京城里,那么多女人拜倒在文人庄之蝶脚下,怎么说也有点言过其实,颇有些文人自恋的味道。那是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年代,一个文人,哪有那么值钱,让女人竞相献身?
没想到的是,27年之后,贾平凹再写西京,居然又写了一个作家和一群女人。不管怎么看,弈光都是贾平凹的化身。且不说工作室和茶庄都在一个小区,也不说弈光在西京的地位和贾平凹在西安的地位基本相当,只要对比一下贾平凹在后记里和小说中的描写,你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他在弈光身上注入了很多自己的元素。弈光的视角正是贾平凹的视角,从一个男人看出去的“西京十块玉”的众生相,以及这个被雾霾笼罩的朦胧世界的真面目。
读书的过程中,我忽然发现,《废都》、《暂坐》和《红楼梦》如出一辙的是,都是一个男人看出去的一群女人。贾宝玉看出去的十二金钗,庄之蝶看出去的西京妇人,弈光看出去的“西京十块玉”。显然,贾平凹心底里有着几十年化不开的贾宝玉情结,或者贾宝玉视角。可惜,曹雪芹“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借贾宝玉之眼、之口,写尽了“金陵十二钗”令人过目不忘的的生动性格和“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末世景象,而贾平凹的“西京十块玉”除了海若略有特色之外,均是模糊暗淡的一个影子,难以让人留下印象。
于是乎,便有感悟,写作的角度并不是成功的灵丹妙药。跟着高人的角度,没有高人的功力,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