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楠先生的气功经验
>练功最好是选择容易学的先入手,以后再求其他。 什么功法易学呢?就是松功和静功。松功和静功,可以说是各派功法共同的基本功。 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气功实际上是一种“意功”,是锻炼控制意念的功夫,要达到练出神足气壮的境地。神足气壮不光能益寿祛病,而且能发挥人体巨大的潜能。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松,如何静,以及练“意”、练“神”的体会和方法。一、松 松、放松是气功的基本原则,又是一种独立功法。 放松主要是肢体放松和精神放松两个方面。 什么是松?气功中所说的放松和平常所说的放松,有很大不同。老子在《道德经》讲放松,用的是“虚”字。“致虚极,守静笃”,这里的虚字就是空涵的意思。松开不是软瘫。许多同志虽然练功的时间很长,效果并不显著,这恐怕是没有掌握虚空、松开的窍门,而是松懈下来了的缘故。 什么是松开呢?老子说:“虚怀若谷”;“虚其心”。都是讲松,讲虚,虚到心怀如同空谷那样。虚松从心,从中心虚起,一点一点向外松开。从一个窍点或称窍位或称丹田的位置,从那里展开,逐步松展到全身。这种松在气功层次里,虽是属于低级的,但练的结果是很容易产生内气。人体外形,从外面看是松的,从里面感觉整体有一种内劲,它是有弹力的松。当功练到很强的时候,它就产生一种外柔内刚的内力。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松,也没有绝对的紧。所以,在练气功中想松,就要想到整体,才能松而不懈。放松的过程,就是松紧平衡的过程,也是阴阳平衡的过程。能够松开了,那就把基本功掌握了,把它的精髓、核心掌握了。 练功时的放松,也叫内虚灵,外挺拔。 调整姿势,有个口诀:“松颈、吊顶、前倾、后颌(收颏)、鼻对脐。”鼻对脐,也叫鼻拉脐,是通过意念导引体会气感的方法。这几个要领掌握好了,会感觉人体好象一个口袋吊起来,随风荡漾。 在支楞起来的情况下,象打盹一样,在似睡未睡,或是似醉非醉时,容易彻底放松。想要在放松时获得很好的气感,主要在于松紧要平衡。掌握松紧要注意整体性,整体放松得好,人就象在水中或云中非常舒服,全身微动,飘飘欲仙,似飞非飞,甚至感觉象不倒翁一样整体飘动。 松得正确时,有如下表现: 1.里里外外都有气感,这种气,中医称之为正气方,卫气。气感是麻苏苏、热乎乎、而且在流通; 2.各种内分泌旺盛; 3.手心、脚心有湿热感; 4.混身象淋雨一样。病灶处的疼痛比平时还厉害,这是内气攻病灶的反应; 5.产生八触,有酸、麻、胀、痒、轻、重、浮、沉之感。如人轻了,手没有了或脚没有了,半个身子没有了; 6.似春风荡漾,飘飘欲仙,手脚放在哪里,都感到舒适。二、静 练气功必然要“得气”,而得气要从静中来。所以静贯穿于各种气功之中。只要能静、能松、能得气,就基本上达到了练功初级阶段的要求。 肢体活动而意念求静,称之为动中求静;外形不动而体内气动,是谓静中求动。 初级入静容易做到,中级入静难一些,高级入静就更难了。 初级入静时,练功者的呼吸是匀、细、柔、长。中级时则若有若无,象游丝一样断断续续,身体是个整体状态。他的意念一会想,一会不想。到了高级状态,就是念住,息住,脉住。 气功中练精神、意识,叫做练神。神又分两种:一种是先天的元神;一种是后天的识神。 气功入静的主要关键,就是让识神退位,让元神出来。 练功就是要返本还原,使识神返本还原,练出元神来。 什么是元神呢?即人在未出生之前和刚出生之后,对世界还没有认识,是先天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有神志,有感觉,实际上就是人的客观意识。元神从外部表现来看是灵感;从内部表现看是神志。而属于主观意识这部分,我们称之为识神。 人体内的气,也分两种:后天气和先天气。后天气就是呼吸之气,一刻也不能停。但是我们练的不是口鼻呼吸之气,而是通过种种不同的呼吸方法去练元气的。练元气就是练元神。神足不嗜睡,也不怕冷,不思食而有精力。练元气的原料是元精。元气类同于人体的能量流。意识也叫意识流,也可以说类同生物电流、能量;能量流也有电子,有很多复杂的东西,但总归是一种能量。 要使六根清静,首先要止心。气功中心的窍位在心窝处,平常所说你放心吧、安心吧,就是使心归位,回到心窍原位,叫收心归位,使心安安稳稳定下来。心气是气,心情也是气。是有质无形的。用什么来收心呢?因为心窍所在之处,也是呼吸所在的气窍所在地,所以要用后天的呼吸来收心。调整呼吸,能使心气平和,做到心息相依。 心的对立面是意,意的窍位在两眼之间。两眼之间是总窍,也叫意窍、玄关窍、上丹田。窍是控制全身各种气的中心,总窍主管全身气的平衡,是全身气的中心。肚脐里,脐后肾前腹中(也叫下丹田),都是气窍,是气之海,是存气的。脑后的窍叫玉枕窍,眼是主神的,神的强弱表于目,玉枕窍是藏神的。要想制服意,关键在于眼睛。要以神来制意,做到神意相随,神凝则意定,有这样的方法,就是凝神看光。看光初级阶段能看到人的气雾,中级阶段是看人全身有光,光是气的一种表露形式。要用眼练习看光,睁眼看光时,屋子里要暗一点,完全黑不行,要有一线光明。一般情况下是采用闭目凝神的方法。闭目不是闭紧双目,要自然垂帘,耷拉眼皮,放松去看光。开始不能看光,怎么办呢?可以采取外寄内托的办法,把意念寄托在看美景,看朝日初升,看外景,意念就集中在一点上啦,使万念化为一念;使动态的念,化为静止的念,控制意念不去乱想。但是看美景,也是看朦胧,要默对长空,而不是死盯着看。内托的办法是想自己身体里的某个部位,有人守丹田,有人守玄关,有人守涌泉,有人守命门,有人守病灶,各种各样的守法,总的原则是凝神。凝神的原则叫正视,两眼视野要超过180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眼睛不能乱动,要目不斜视。眼神要正视,一个人若是要飞眼,其心就不正。司机开车时,既要正视前方,又能看到四面八方。看一点又照顾全面,这就是看的方法。守窍也是如此,守丹田若只守一点而不照顾全面,也会出毛病的。守窍不能死守,也不能完全不守,要掌握好这个平衡和火候。 凝神就是聚意。凝神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收,是把外景收到眼里来。看光,不是看出去,而是把光收到眼里来,这是窍门。所以凝神也叫敛神。敛神时,眼珠好象往里瘪,有一种返视的感觉,好象眼珠后边能看见,所以也叫返观。放中有收,就是敛,敛神就是凝神。 入静分初级、中级、高级几个阶段。到了高级入静阶段,便是用“觉”代替意念。觉是先天的东西,有知觉但无意念。高级入静时自己觉得处在一个里外都是光的琉璃世界之中,清凉无比,是谓觉明。练功中往往出现局部感觉,手似乎没有了,或半个身子没有了,或下半部没有了,空了,这是入静忘身(忘我)的表现。 古人总结气功,用八个字:“正身,内省,凝神,止息。”正身就是调整姿势,凝神必然达到止息而用窍位呼吸。三、神 松静是练气功的手段,是延年益寿的方法。练气功,要练出“神”来,神是练气功的目的。如果想使自己的体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练精神是不行的。练精神,就是练“神”。 按道家所讲,练气功的层次是:先练筑基功,百日筑基,也叫练精化气。其次是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无(道)。这说明气功的阶梯是一层比一层高的。 在初级阶段,我们懂得松功、静功就可以了。但提高了,一定要接触到“神”,即精神。这在古代称为“修性”。 气功所追求的东西,不光是松和静,主要追求的是精、气、神。有了真精、真气、真神,才能延年益寿,起到返老还童的作用。精气神三者不可分。 人体好比一个电站,有高压电站部分和低压电站部分。人体的高压电站部分就是大脑,它的电网就是神经系统。练神就是练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人体的低压电站部分是供自身活动、自身平衡、自身健康用的。这个低压电站的位置在腹部,它的发电机可能在命门。命门放电后贮存在气海、丹田、腹部。这个电站产生的一种能量流,供全身使用,练气功的气,就是指这个能量流说的。练功的人只有正身、松开,电路才能通畅。低压电站的“点火”是靠大脑、靠静、靠意念。高压电站的发电机,可能在后脑延髓,它产生高压电。它除去平衡全身之外还要产生能量,要发光、发热,这部分电是真正供外部使用的。高压电站离不开低压电站,神离不开气。高压电站发出的电,犹如我们所说的“神”,“真神”。 大电站怎么练法?即怎么练神?一般地说,气足了就可以练气化神了,但气还不能直接练神。我们讲练神,是讲练先天的真神、元神。练高级阶段气功,是要让元神就位,识神退位,元神出来,产生更大能量为人民服务。 练神的关键在于养神,不知养神则谈不到练神。 古代有两类练神方法:一类是直接练神,跨越低级功法不练,直接练高级功法。很多的古代学者、专家就是这样练的;一类是间接练神方法,先是意念单一化,由万念变一念,然后练成“无念”、“忘身”、“忘我”,进入练神的阶段,进入虚、空、灵阶段。 练气功从练德开始,就是法乎其上的练神方法,直接练神方法。这种方法有益于社会,古代人称之为造福、积德,也叫积外功。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地光明自然是练功,通过修德而获得练功的效益。光有功,没有德,练不成高级功;光有德不练功,那也不能算作气功家。 修德,保持童心,深入静定,都是直接练神的方法。 入静有浅入静,中级入静和高级入静。高级入静是什么状态呢?一是忘我忘身;一是返观内照能看到自己的五脏、骨骸。 古代老子解释什么是道,他的释义和我们现在解释宇宙能场的释义象极了。当练功进入到一种宇宙能场高境界后,自我感觉是亮、是空、是虚,忘我无私,感觉和宇宙融为一体了;和社会人群融为一体了;和大地的气体交换了。觉得我在人群之中,而我的气又包围人群 。他自然产生一种平等无私、忘我的气概。所以气功之道是德,气功之德也是道。 深入静之后,还有一种状态出现,就是感觉非常舒适安乐。从心里乐,乐得好象每一个细胞都开了花。这是练功的感受。我们练功者应该学着从心里乐,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功法。 练功有法,也无法,“法无定法”。练到忘我,浑浑沌沌,可是什么事情也清清楚楚。似有知,若无知,只是不动念。忘我,可是又有童心。质朴,而又安乐、觉明。我们见到佛的画像,后边有一光圈,佛教就称之为觉明。我们练功的人觉得大地都是明亮的,它是物资的存在,能释放出能量。练到自己和人群、大地融为一体了。 总之,直接练功法就是练德,练静,练童心,练笑,练不生气,练不着急,练乐观。 直接练功法怎样出神呢?如果你今天精神很好,在子时(夜半23时至1时)练功,最容易得气,最容易练出神来。出神是什么状态呢?神出来时,有亮的反应。这时你不要想它,不要追求它;你愣神,于是慢慢地一个大的光圈笼罩了你,很容易出神。 练出神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练功时一定要松、静、自然。老子道德经里所讲的就是清静、无为、自然。练功到一定程度,身子背对太阳是温暖的,只要我愣神,发呆,不用多长时间,几秒钟,神就出来了,这就是窍门。当然这是有条件的,首先是要气感充盈全身,然后是要愣神加愣神,方能出神。这种方法是直接练神法,是修德的方法,是自然功法,先天功法。 还要介绍一种后天功法,是间接练神法,就是用意念练功。用单一的念头练神——这种方法,是正规的气功练法。这是有为的练法,要求做出姿势(调身)、调整呼吸(调息)、意守窍位(调心)。这种后天功法最重要的是守窍点。窍位主要有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尾闾、夹脊、命门、玉枕等九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守不同的窍点。这有一套方法,不同派别有其不同的一套方法。但是不管什么方法都要求集中意念,单一守窍,一个念头,既要守局部,也要照顾整体。守窍最好用“观想法”——又想它、又看它、又听它。比如守神阙(肚脐内),就想肚脐里这个腔的感受,用耳去听它,用眼睛去看它——朦胧地看它的光芒。使思想高度集中,到一定程度,就进入神,元神出现了。自己感到紧起来了,自我感觉小啦、缩啦,下半截身子没了……这是进入神以前的感受。古书上有句话,说人象葫芦,叫“葫芦小,葫芦抱,葫芦颠颠倒,葫芦真正妙。”是说人颠倒过来了,鼻子朝上啦等等幻觉。再有,牙咬紧了,舌头缩起来了,嘴反弓,嘴角朝上了,人感到有一种抽的感觉。呼吸好象停止了,进入了内呼吸——丹田呼吸了。关键是心平意静,锻炼我们的意志,用意志去克服那些杂念,不妄想,就可以养神、练神了。能做到这一点,气功功能就会越来越多,人也会越来越健康!四、意 意即思想意识,或心意、意念。 一个人总在想事,大脑就得不到休息,就消耗身体里的精和气,包括伤神。不想不太可能,但气功练到一定程度,就能够“忘我”、“止念”、“无念”,甚至“人我两忘”,进入“虚”、“灵”、“空”的境界。练气功难就难在达到“不想”,制服杂念。这是气功里的一个重要学问。 制服杂念,总的原则是万念归一念,一念化无念。化万念为一念很不容易,一念化无念就更难了。 制服心和意,最关键的是要得气。只要得了气,就能降服意念活动。 人体有许多窍点,如丹田、命门、涌泉、气海、前三丹、后三关、上窍、下窍、阴窍、 阳窍等。人体的中心部位是肚脐眼里头,叫做蒂。这是人体气血的中心,是意守的核心窍位。不同的窍位有不同的作用。道家功分很多派,他们所守的窍位各不相同。尽管各派所守窍位不同,但意守的目的都是为了聚气。意守时一定要掌握火候,防止守过了头,不然会出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守一点想一片,在气的包围中,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若存若亡,就不会出偏。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守窍方法: 六根法守窍。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每一种方法都形成一种功法。练功达到高级层次,六种方法都要使用。 耳根守窍法。就是说,练气功先用耳朵听声音,叫听音法。听声音的关键问题不是真听,而是听着听着就不听了,被气堵住了。然后用耳根子里头听,这叫反听。开始听自己的声音,后来就听自己的呼吸,叫听息。这时会感到耳根子有涨开感,听出神来了。只要能反听了,气感就来了。全身有了气感就能入神,甚至产生内气。由感觉听再达到用气来听,就是意念和气相随、相依了,意、气融成了一片。再进一步就是神气合一,进入忘我阶段。 舌根守窍法。初练气功,是使任督脉打通,这就需要搭桥。舌舔上腭就是搭桥,即用舌尖点在上牙根上。练到一定功夫,舌卷到上膛的两个小肉胞部位,然后用舌尖顶到嗓子根上,用嘴嘬住舌根,用嗓子眼儿嘬住舌尖。练功尚未到得气之前,先别搭桥,舌浮摆着,保持平舌姿势。此时嘴微张开,不要闭死。当有了气感时就卷舌搭桥,同时用舌根子调整意念。 鼻根守窍法。调整呼吸法在古代叫吐纳术。我们知道的就有100多种不同的呼吸法。用呼吸调整意念的方法,总的原则是由匀、细、深、长到止息。呼吸要匀细深长,但不能故意延长呼吸。否则就会憋气,甚至造成偏差。先学会丹田呼吸,具体方法是:想自己的肚子好象是个皮囊,气在肚脐眼里,微微有点收缩,放松裤腰带,气从肚脐眼儿里进出。感到身上发热,有麻涨感。血压高的人,练呼吸时不要想鼻子,最好想脚心窝;血压低的人,练呼吸时想着鼻尖呼吸,最后用鼻根呼吸。最好用鼻根吸气的方法来做丹田呼吸法。丹田呼吸法练到一定阶段就发展到体呼吸。体呼吸的特点是全身象一个皮囊,一张一缩,全身的毛孔在呼吸。 对于气,有人主张用意来领,用真意来引。下意识地引它一下,让气从腹部往后走。有时感到意在前,气在后,有时感到气在前,意在后,所以叫意气相随。如不会领就不要管它,它爱怎么走就怎么走,只要会用“息”就能得气。 练功时的姿势也很重要。坐着练功,接触椅子的部位越少越好,最好是坐在椅子角上,压着承扶穴练功。如果是沙发,练功时垫上小木板最好。盘腿坐效果更好。 手的放法有多种,佛教叫“手印”,道家叫“合手”。道家掐子午诀的方法,是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掐左手的无名指,用左手的大拇指掐中指。掐子午诀的方法可以起镇惊避邪和导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