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谁与我对酌
1
对于李白来说,世间之酒就是诗;对于世间之人来说,李白的诗就是酒。李白自称“酒中仙”,他在一生之中喝过多少次酒,自已也不知道;曾与谁对酌,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我只能深潜在他的墨香里,倾听他举起酒杯时的一声声大笑;只能穿行在他的诗句里,打捞出一段散发着酒香的记忆。
2
公元742年,李白与贺知章相遇于长安。名满天下的贺知章解下腰间的金龟,换得美酒,两人酣畅淋漓地大醉一场,成了诗友、酒友和知己。那次,李白虽然醉了,但他却记住了贺知章说过的一句话:“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谪仙”一词使李白这个布衣之人名动京城!那天,长安的酒气熏香了千年的时光!
公元744年,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将才思酿成了一坛酒,捧给了贺知章:“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他们举起酒杯,定下了再次相见之约,依依惜别。
这次分别,成了永别。公元746年,李白乘船南下,依照两年前之约前往会稽去拜访贺知章。途中获悉贺知章已于一年前病逝。“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李白站在船头,迎着江风仰天长叹:谁与我对酌?
3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公元744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在洛阳遇到诗圣杜甫,便相偕漫游宋州(今商丘)的梁园。又遇到怀才不遇的高适。这年李白四十四岁,侠骨仙风,神采飘逸;杜甫三十三岁,清癯有神,老成持重;高适四十五岁,气宇轩昂。他们一边痛饮,一边怀念着阮籍、调侃着信陵君和司马相如。李白酒醉后,听着远处传来的琴声,在墙壁上题写了《梁园吟》。
黄昏时分,小和尚欲洗掉墨迹还粉壁以清白。在附近抚琴的女子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她千金买壁以存诗墨。这个女子是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
在高适的撮合下,李白娶宗氏为妻,开始了"一朝去京阙,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公元755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而入幕。永王败北后,李白被投入监牢之中,他给“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高适写信求救,高适害怕受到连累而漠然置之。满面风霜的李白立在凉风之中慨然长叹:谁与我对酌?
4
“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他一直行走在寻仙访道的路上。其实,李白又何须寻仙访道?他就是在尘世渡劫的上仙!
风和日暖,春光烂漫的时节,他在深山中与一位隐士对酌。不知喝了多少杯酒,喝醉了的李白如山花一般纯真,如山溪一般明净。他半睁着惺忪的双眼,拖着长腔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也不例外。李白的一生都在抱憾而行,他自信“我辈岂是蓬蒿人”,却在失意与落寞之时,慨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晚年再一次受到了命运的嘲弄,他提起酒坛,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对酌。
独自喝完了几坛酒后,他踉踉跄跄地行走在铺满了落叶的山径上,行走在诗意的月光下,发出了一声声长啸:谁——与我——对酌?
5
关于李白的仙逝,我更愿意相信民间的说法。
李白在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的路上,天下大赦,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公元762年,李白扁舟载酒,独酌于当涂的江上。那晚,一轮明月俯看着众生,薄雾给江面披上了一层轻纱。他身着一袭青灰色的长袍,倾听着清风传送来的世外之言,长歌当哭——“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唱完,他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一生之中,最钟情之事,当属饮酒。他爱美酒的醇香,用才情酿成了一坛坛酒,让历史的书页飘散着美酒的醇香。他最钟情之物,当属明月。他爱明月的那份高洁,把自己的背影投入历史的江水之中,成了一朵高洁的浪花。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
郭成志,男,生于1977年,河南省镇平县人,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抚梦而歌》。
联系电话:15225639708
电子信箱:1097630105@qq.com